建国后广东艺术迎来了高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44009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国后广东艺术迎来了高峰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国后广东艺术迎来了高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国后广东艺术迎来了高峰(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为人民服务 为时代讴歌在国画创新领域,1954 年黎雄才着手创作的 武汉防汛图卷是一个重要标志,率先开了 “ 社会 主义新山水画”之先河。 而 1959 年由关山月与傅抱石共同创作完成的 江山如此多娇,则进一步 明确了山水画创作的这一全新方向,成为引领此后同类实践不可多得的艺术典范。 中山大学教授杨 小彦撰文写道: “ 可以这样说,正是在非常时刻,广东艺术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成为深刻影响 全国艺术创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激情 岁月 建国后广东艺术迎来了高峰 成为影响全国艺术创作的重要力量作品赏析17.7.16 星期日 责编:陈福香 美编:张文越 校对:陈泽佳 武

2、汉防汛图卷 开了 “ 社会主义新山水画”之先河在国画创新领域,1954年黎雄才着手创作的武汉防汛图卷是一个 重要标志,率先开了“社会主义新山 水画”之先河。 而1959年由关山月与傅抱石共同创作完成的江山如此多 娇, 则进一步明确了山水画创作的这一全新方向,成为引领此后同类实 践不可多得的艺术典范。水墨人物画方面,1954年, 年轻的杨之光创作了 一辈子第一回,作 品中用生动的线条准确地刻画人物的 造型手法,引起了国画界的高度关注, 给新中国人物画带来了全新的气象。 1957年杨之光再接再厉,创作了雪 夜送饭,1962年更用大写意手法描 绘海军题材落日,以同样流畅和生动的表现,获得了同行的高度

3、赞许。 雕塑方面广东也取得了惊人成就。1956年,年轻雕塑家潘鹤创作了艰苦岁月, 因其中的革命乐观主义 的英雄气势与罗丹式的现实主义塑造 手法的高度结合而获得了巨大成功。 1972年陈衍宁创作的油画毛主 席视察广东农村, 在艺术手法上是 一件对同时期以及上世纪70年代末 具有深刻影响的作品,特别是画面中所呈现的用以塑造人物形象的畅快淋漓的块面式笔触,更直接影响了其后的油画创作。 中山大学教授杨小彦撰文写道:“广东的艺术家, 在描绘新中国建设 成就方面,在歌颂人民领袖与壮美河山方面,在实践双结合方面,做出 了具有全国表率意义的重要变革与 创造,成为引领那一时期艺术发展的 先锋。 ” 新中国培养的

4、艺术人才具有自觉的时代眼光,在反映和表现现实方面则洋溢着空前的热情。 王玉珏的乡村医生 是描绘社会主义新人的 优秀作品, 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为其中的纯朴而感 动。 还是学生的黄文波则创作了感人至深的油画春雨,以其典型的细节 选择与刻画受到了多方赞扬。 同样是学生的梁明诚在新娘中所表现出 来的对于民族传统的深刻体会,使得 这样一件看似普通的头像雕塑具有了特别的审美价值。 杨小彦认为: “ 出现在上世纪六 十年代初期的这些个创作,对于后来 的广东艺术发展显然起到了某种引 领作用,其后,众多艺术家坚持在风 格的纯朴、典型细节的抓取和民族风 格的体验上前行,逐渐达至时代的辉 煌。 ”

5、他在文章中写道:“可以这样说, 正是在非常时刻,广东艺术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成为深刻影响全国 艺术创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通过艺术重新走向日常体验 为新时期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上世纪七十年代,汤小铭创作的永不休战,在色调上则突破了其时 正广为流行的“红光亮”的局限,使艺术从过度浪漫的方向微妙地转向了 更为现实的领域,从而成为新时期进一步回归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难得 的先声。 杨之光的矿山新兵从某种意义看可能是整个70年代最为纯朴与 优美的女性艺术形象, 更重要的是, 他在新时期所创立的没骨画法在这 一作品中开始显现,其对人物面部的 描绘,现在来看,仍然具有风格上的独特含义。 杨小彦称:

6、“即使在革命时期,日 常气息仍然是滋养艺术家灵感的重 要来源,而坚持从生活出发,通过描 绘普通事物挖掘现实的内在价值,对于 艺 术 家 的 才 能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考 验。 ”1974年,陈永锵创作了国画鱼 跃图, 这幅画引发了艺术界的强烈 好奇。 杨小彦认为:“在一个重大题材引领创作的年代,他的选择与勇气难能可贵。 陈永锵希望通过艺术重新走 向日常体验,回到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中去,这一点对于新时期的艺术发展 无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唐 大 禧 创 作 于1977年 的 雕 塑张志新,在杨小彦看来,这在全国 范围内是率先对曾经的苦难与悲剧的深刻反思的重要尝试。 作品在手法 上是象征性

7、的,雕塑家大胆使用人体作为基本语言,既是艺术向审美的回 归,更是向人性的回归。 同一年林丰 俗满怀激情创作了国画大地回春, 以审美的形式,形象地宣示了一个新的承前启后的时代的到来。 而老艺术 家王肇民的水彩荷花玉兰,则以其 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告诉人们,他已 经站在了新时期这一边,新的艺术繁 荣马上到来。潘鹤艰苦岁月 雕塑,1956年,中国美术馆藏 艰苦岁月 成功地通过老战士吹 笛、小战士偎依身旁倾听的造型,体现出 战争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向往革 命胜利的信念。在三角形的构图中,体积 起伏波澜,手法自由,艺术形象生动自然 感人,成为上世纪50年代的经典之作。杨之光雪夜送饭 宣纸水墨设色,19

8、59年创作, 广东美术馆藏 1958年,杨之光根据农场生产的经 验,创作出了雪夜送饭的题材。 画面 非常简单,在风雪袭来的夜晚,一名男 子迎着朔风,举起马灯,召唤连夜劳作、从远处归来的拖拉机手;蹲在雪地里的 姑娘忙着准备饭菜,冻僵的脸上浮现出兴奋的笑容。 通过近景中的两个人物彼此呼应的动作, 将视线引向远方,建立 起一个叙事框架,结构纵深、有意境,情 节富于想象空间,将水墨写实人物画推 进到叙事领域。1959年,雪夜送饭荣获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 奖章及荣誉奖状。 杨之光在使用立轴这一传统的画幅格式时, 巧妙地移用了折枝图式的“S”形构图法。 据说,这件作品的创作 灵感来自劳动中的速写

9、, 但是不能否定, 为杨之光带来声誉的并不仅仅是他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天地斗的高昂激 情,更主要的是,他在蒋兆和之后更进 一步证明, 写实主义的视觉图式与传 统的符号程式并不总是互不相容。汤小铭永不休战布面油画,1972年,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以写实的手法、精湛的造型、沉稳的色调、娴熟的技巧刻画了晚年鲁迅抱病 坚持鏖战的“猛士”形象。 画面呈三角形构图,浓重的缁衣使病中的鲁迅形象如同雕塑般坚实有力,他那犀利中略带忧郁的眼神,双唇紧闭的面庞,紧握毛笔的双手,无 不传递出鲁迅这位文学革命家的气质和个性。 此外,还有王玉珏的乡村医生;林墉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林丰俗的公社假日;唐大禧的欧阳海等为该时期代表作。1959年,傅抱石(左)与关山月(右)在 东方饭店合作江山如此多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