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益友”、“损友”之分的相对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573983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刍议“益友”、“损友”之分的相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刍议“益友”、“损友”之分的相对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刍议“益友”、“损友”之分的相对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刍议“益友”、“损友”之分的相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刍议“益友”、“损友”之分的相对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刍议“益友” 、 “损友”之分的相对性何谓益友?何谓损友?自古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就有着鲜明的态度。多以圣贤孔子所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作为衡量标准。然而,私下认为“益友” 、 “损友”之分还可宽容一些。 “益友”、 “损友”之分在特定的情形下将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关键就在于以什么作为划分标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之大众都注重于修身养性,即使是在文明并不发达的尧舜禹时期,也是以个人的品质德行作为禅让的标准。而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更是成为了中国的主流思想,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乎成为了人们的共同的奋斗目

2、标。晋代的察举制也是以一个人的品德作为最优先的准绳。纵观中国的历史,无论哪一个朝代都是提倡修身养性的。优良品德的养成,思想境界的提升,个人修养的精进,自古是评价一个人境界崇高的重要因素。无数的中华子民孜孜不倦为之奋斗。由此,人们对于益友和损友的评定标准也就形成了,即视其对自身修为提高起到促进或是危害作用。细看孔子所说的益者三友,不难发现,当中的每一项,都是对自身修为的提高有所帮助的。 “友直” ,是为了让朋友直言不讳的指出自己的过错,以助于自己的及时改进;“友谅” ,是希望朋友宽恕大度,以利于朋友之间相处融洽,共同进步;“友多闻” ,则是希望能够与知识渊博的朋友交流切磋,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

3、自己的2能力。而损者三友当中,皆是阿谀奉承,谄媚迎人,花言巧语的人。这样的人在身边,只会让人高估自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甚至是自满自负,更不用提勉励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了。这样的朋友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人们公认的损友。然而,这样的评判标准是否太过“功利”了呢?朋友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相当一部分的时间是和朋友在一起的,我们彼此间相互交往,不仅仅是为了进步,也是为了和彼此分享快乐。我们并不是一刻都不停息的马达,不可能无时无刻的想着进步,不断奋斗。人总是会累的,总是需要停歇一下的,每时每刻都充满斗志,昂扬向上,那是铁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我们也需要有人在我们疲惫脆弱的时候,说说好听的宽慰话,即使

4、那不一定合乎实际,但它却足够让我们心情舒畅。我们也需要有人在我们难过失意的时候说说恭维话,即使那有些言过其实,但它足够让我们重拾信心,振作起来。我们也需要有人在我们抑郁烦闷的时候说说俏皮话,即使那有些花言巧语的嫌疑,但它足够让我们开心快乐,一展笑颜。谁都不希望在疲惫不堪,想要停下来歇息一会儿的时候被人责备不上进,被人严峻的催促赶紧学习,甚至被人以“子非吾友也”这样的话相威胁。那样未必太没有人情味了。不知道这么想,是否有些“离经叛道,不思进取” 。私下总认为,朋友之间的相处,最优先考虑的应是能否和谐愉快,其次才是能否让自己进步。毕竟修身养性,最主要是在于自己的努力,朋友最多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罢了。

5、倘若一个人总是注重朋友的辅助作用,而不注重与之相处的愉快与否,那么,这样的人需要的3是纯粹的老师,而不是朋友。能够在相处愉快的同时让彼此互利互惠,相互进步的朋友,自然是益友,而不能够总让自己进步的朋友,也未必是损友。凡事总有两面性,即使是以“功利”一些的心态来看,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朋友才是益友,那么,在某些特定的时刻,让我们心花怒放,能够适时调节我们沮丧心情的朋友,难道不是也给我们带来益处了吗?不从有利于进步的角度,而从调节不良情绪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友不也是“益友”吗?所以, “益友”和“损友”的划分是相对的,是依划分标准的变化而变化的。有人说,损友是对我们有害的,应该避之不及。然而私下以为,孔

6、子的话,也许太过绝断了,那样宛如标准答案,不容置疑,不许删改的评判标准也太过于苛刻了。其实,有时损友也是可以变为益友的,全看我们如何与之相处。与“损友”相处久了,自然会给我们带来坏处,但事物总有许多面,只要我们把握好度,把握好与这些“损友”交往的方面,分享彼此的闪光点,那么他们“损害”人的一面自然是不会危害到我们的,而他们“有益”的一面反而能为我们所用,只要我们清者自清,坚持自己的信念,我们的生活中是不会有绝对的“损友”的。所以,即使一个人是许多人眼中的“损友” ,他也不是绝对的损友。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就我们自身而言,我们或许是某些人的益友,但同时,也是另一些人的损友。倘若不是大众化的,笼统的划分的话,而是依照每个人的情况来区分, “损友”和“益友”是辩证的。何谓“益友”? 何谓“损友”?其因为划分的标准不同而改变,而非一成不变。4所以, “益友”和“损友”的区分是相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