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春雪梅花》《缝针仙女》《北京邻居》《郑和下西洋》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739446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春雪梅花》《缝针仙女》《北京邻居》《郑和下西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阅读《春雪梅花》《缝针仙女》《北京邻居》《郑和下西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阅读《春雪梅花》《缝针仙女》《北京邻居》《郑和下西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阅读《春雪梅花》《缝针仙女》《北京邻居》《郑和下西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阅读《春雪梅花》《缝针仙女》《北京邻居》《郑和下西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春雪梅花》《缝针仙女》《北京邻居》《郑和下西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春雪梅花》《缝针仙女》《北京邻居》《郑和下西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阅读春雪? 梅花,完成第14-16 题。(共14 分) 2014 年海淀二模春雪 ? 梅花客居纽约,寒冬渐远,春已归来。没想到气温骤降,我虽畏寒,却恋雪成痴。听说大风雪将至,反而欣喜异常。守着窗儿,热切盼望大雪降临,喃喃地念起家乡的谚语来:“雨带雪,落到明年二三月。”此时,我格外怀念故乡与台北下雪天的情景,怀念雪中的梅。我的故乡虽是温带的南方,春天却常常下雪。一下雪, 院子里的那株梅花怒放的梅树上就缀满了雪。因为冷,便没有别的娱乐,与外公一起赏梅、看庙戏,就成了我儿时最最开心的事。外公带我去看戏,他套上高筒钉鞋,一手撑雨伞,一手提灯笼,叫我紧紧捏着他大棉袄的下摆, 踩着他的钉鞋脚印,一步

2、一步往前走。我只要喊: “好冷啊! ”外公就说: “怎么会冷?越走越暖和的。”红灯笼的光影,晃晃荡荡得映在雪地上,真的就暖和起来了。外公年纪虽大,却稳稳健健的,如同院中的那株老梅。他说:“要记住,在风雪中走,就要像院中的梅树一样,风雪越大,就越精神!”我记住外公的话。长大以后,多少次顶着风雪向前走,都挺过去了。“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父亲的好友刘伯伯常念这句诗。他是个诗人,喜欢喝酒、写字、画梅花。故乡春雪飘飞的日子,梅花开了,刘伯伯就会来我家小住。他边喝酒边眯起眼睛,对着雪中那株绿梅凝望。此时,雪花漫天飞舞,梅蕊幽香缕缕,看来他就要吟诗作画了。我磨了墨,摊开纸,刘伯伯说:“慢着,慢

3、着,画梅以前先要写字。”他又念起他那套说了好多遍的大道理来:“要学画必须勤练书法。梅的枝干如隶篆,于顿挫中见笔力;梅梢与花朵似行草,于曲直中见韵致。中国画最能见真性情,画者心灵的境界高了,画的风格也会高。”我那时哪里懂得什么韵致、风格呢。但我记住了这些道理,并在心里暗暗思量、向往。刘伯伯写完一张大字,才开始画梅花。 他随画随扔。 我问他为何不留起来,他说:“要能画出梅花的神韵,真是太难了。 画梅难, 写咏梅诗也难。 林和靖的 暗香疏影 传诵千古,是因为他有梅妻鹤子的韵事。”我问他:“那刘伯伯的咏梅诗呢?”他大笑说:“我的咏梅诗还在肚子里呢。”父亲随口笑吟道:“雪梅已是十分春,却笑晨翁诗未成。”

4、刘伯伯马上接口道: “高格孤芳难着墨,无如诗酒两忘情。”话音刚落,他们笑声飞起,再次举杯畅饮。刘伯伯所说的“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是在杭州孤山隐居的。那是个清净的地方,依山傍水,绕屋倚栏,尽是梅花, 受长辈影响,长大后,我也偏爱梅花。读着梅诗,感悟梅品,即使在阴霾的日子里,我也觉得心清志明。抗战中,杭州沦陷。抗战胜利后,重回旧地。在断壁残垣中,在飘飞的雪花中,喜见旧宅庭院中的那株绿梅依然兀立。那屈曲嶙峋的枝干如同虬龙,星星点点的淡绿色的花苞,静静待放, 仿佛在冷风中孕育着一个不屈的重生之梦。春雪初霁,好友来舍间小坐。她看见窗外绿梅,一时兴起,就展纸濡墨,画出那株劫后梅花。我写词应和:“相逢互诉相

5、思,年年常伴开时。惜取娉婷标格,好春却在高枝。”历经家国忧患,再见此景,心中感慨,难以言说。后来我从大陆到了台北,匆匆又近三十年。春雪飘飞的闲暇之日,我静坐家中,细细品读壁上挂着的那几幅梅花图。其中有我的老师任心叔先生画的墨梅图,上面题着:“画梅如画松,貌同势不同。爱此岁寒骨,不受秦王封。”这是他一身傲骨的写照。一遍遍凝望这宝贵的纪念品,梅事,人事,国事就一点一点地从记忆深处浮现出来。台湾气候, 不易多植梅花, 不能到处赏梅, 但因梅花是中华民族坚贞不移的精神象征,所以民众依然爱梅花,也能体认“梅花霜雪更精神”的意义。 来源 :学科网 Z X X K客居纽约,我发现美国人爱的是春的姹紫嫣红,这

6、个没有经历太多苦难的年轻国家,怎么也不懂得中国人爱梅的情怀。所以这里虽然有雪,却没有把酒品梅的知己。雪后初晴, 春寒料峭, 我又神驰于杭州的梅花。数十年过去了, 它们定当傲岸如故吧。(取材于琦君的同名散文)14. 文章第段围绕梅花,回忆了四个令人难忘的情景。请参照所给示例,概括另外两个情景。(4 分)情景一:在故乡外公教导我要学寒梅傲雪情景二:情景三:断壁残垣中我与友人赏劫后梅花情景四:15. 文中多次出现对春雪的叙写,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3 分)16. 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对第段所说的“中国人爱梅的情怀”的理解。(不超过 150 字)( 7 分)(一)阅读风筝仙女一文,完成第16-1

7、9 题。(共13 分)海淀初二期末风筝仙女家居市区边缘,我们的楼房前边事一大片农民的菜地。正月里, 当粪肥在地边刚刚备足,菜地仍显空旷之时,而头顶的风却已经变暖,就有人在开阔的地里撒欢儿似的奔跑了,人们在这里放风筝。放风筝的不光我们这些就近的居民,还有专门骑着自行车从拥挤的闹市赶来的青年、孩子和老人。我的风筝实属普通,价格也低廉。这是一个面带村气的仙女,鼻梁不高,一身的粉裙子黄飘带, 胸前还有一行小字:“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批发实惠。”虽说这位高玉修描画仙女的笔法粗陋幼稚,选用的颜料也极尽单调,但我相中了它。 因为我喜欢仙女胸前的这行小字,它那表面的商业味道终究没能遮住农民高玉修骨子里

8、的那点儿拙朴。早春的空气里洋溢着清新,我举着我的仙女, 丝线从手中的线拐子上扑簌簌地滑落着,这仙女实在是充满了灵气:她是多么快就够着了上边的风啊。我关照空中的仙女,快速而小心地松着手中的线,一时间只觉得世上再也没有比这风筝仙女更像仙女的东西了:她那一脸的村气忽然被高远的蓝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得格外绚丽、飘逸;她的态势忽然就呈现出一种怡然的韵致。放眼四望,天空正飞翔着黑的燕子、褐的苍鹰、花的蝴蝶、银的巨龙? 有些时候, 在我们这寻常的风筝队伍里,也会出现一些不寻常的风筝:一辆“奥迪”开过来了, 车上下来两三个衣着时髦的男女,簇拥着一位手戴钻戒的青年。青年本是风筝的主

9、人,却乐于两手空空-自有人跟在身后专为他捧着风筝。那风筝是条巨大而华贵的蜈蚣, 听说由山东潍坊特意定制而来;那线拐也远非我手中这种通俗的杨木棍插成,那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器械,滑轮和丝绸都闪着高贵的银光。“钻戒”站在地边打量天上,一脸轻蔑,天上正飞着我的仙女和邻人的燕子。然后那蜈蚣缓缓地迎风而起了,四周爆发出一片叫好声。我却有点为“钻戒”感到遗憾,因为他不曾碰那蜈蚣,也不曾碰一碰风筝线。他站在地里的姿态,更像一个被大人骄纵的孩童。 这样的孩童时连葵花子都懒于亲口去磕的,他的幸福是差遣大人磕好每一粒瓜子,准确无误地放进他的口中。这时我想起单位里一个爱放风筝的司机。小时候在乡下的家里,他自己糊风筝,

10、线断了,风筝随风飘去,他就在乡村大道上跑着追风筝,一口气跑了七八里地。当今的日子, 还会有谁为追赶一只风筝跑出七八里地呢?我知道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风把仙女兜起又甩下,仙女摇摆着身子朝远处飘去。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脚下的粪肥,越过无数条垄沟和畦背,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辙,也越过“钻戒”不屑的神色。我坚持着我的追赶,只因为这纯粹是仙女和我之间的事,终于在猪圈顶找到了歪躺在上边的仙女。大而圆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地悬在了天空,在一轮满月的照耀下,我思想究竟什么叫做放风筝。我不知道。但是,有了风筝的断线,有了仙女的失踪,有了我追逐那仙女的奔跑, 有了我的失而复得,我方才明

11、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我心中的; 连接地上人类和天上仙女之间那和平心境的,其实也不是市场上出售的风筝线。(作者铁凝有删改)16. 文章第 - 段, 作者围绕“风筝”写了两件事,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情感或态度。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 分)主要事件情感或者态度第一件我在菜地里亲手放飞风筝仙女第二件遗憾17. 文章中的描写很精彩,请你对第段中画线的语句,作简要赏析。(3 分)18. 简要说明第段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 分)19. 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段中划横线句子内容的理解。(100 字左右)( 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 题。(共10 分)房山区二模北京

12、邻居夏鲁平钥匙插在门锁孔里,左拧右拧,没拧动。我调整钥匙的深浅度,试探着再拧,门终于开了,同时打开的还有我的心情。大白天的, 走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无法适应这里的光线,伸手触摸着墙壁,一点点摸索着往前走。突然,这时我只能说突然,我的脚下哗啦一声巨响,踩到一堆空塑料水瓶,惊心动魄。屋里的一道门紧跟着打开了,走廊里出现了大片光亮。吴老太太手扶门框,看着我问,你来了?我应声说,来了。之后便归于平静。行李箱向走廊里挪了挪,我回身弯腰收拾七零八落的塑料水瓶子,吴老太太急忙走过来,扯住我的衣袖,说,我来我来。她将僵硬的腰用力地弯下去,拣起地上的水瓶子,规规矩矩地装进塑料袋里,重新立于墙根儿。趁这机会,我

13、以同样的试探、同样的小心打开属于我的那道屋门。我将行李箱搬进屋,转身想跟吴老太太说几句话,却看见对面的屋门轻轻关上了。我也只好关上自己的房门,脱鞋,换衣服,这时候最需要的是洗一把脸。这是北京龙潭湖公园旁边的老式住宅小区。这套不足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着两户人家,分南北两屋,我住的北屋八平方米,是我姐十多年前从她小姑子手里买下的,我平时到北京办事,常落脚于此。我和吴老太太两家共使用一个水表,我每次到这里住,临走时, 都要往煤气台旁边放二十元钱,表示这是我用水的费用。水龙头哗哗的放水声惊动了吴老太太。关紧的门重新打开,她走到厨房告诉我,用过的水,不要随手扔掉,要端到卫生间,倒在塑料桶里面,留着冲刷

14、卫生间。虽然我也是这个单元房屋的另一半主人,但我感觉吴老太太完全统治着这单元里的一切,她毕竟每天都生活在这里,我只能“入乡随俗”。我说,好的,我知道了。吴老太太又回到她的屋里。四月的北京,鲜花盛开,我从东北光秃秃的土地上来此,着实感觉到季节的不同,心也如鲜花盛开了。第二天,我去了一趟市场,拎回一捆小白菜。吴老太太好心地告诉我,今天是星期天,市场里的菜要比平时贵两毛钱,以后不要赶在这个时间买菜了。以她的生活经验,市场上的菜最便宜的时候是在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11 点钟,早市摊贩们快要撤摊了,一块钱可以买到一大堆蔬菜。吴老太太的节俭,我是知道的。 比如, 她总是用同住的外孙女洗头的水洗头和用外孙女冲

15、头的水冲头。还比如,我每次去卫生间,她就站在走廊里,等我从卫生间里出来,提醒我关上电灯。第三天早晨,我准备出去锻炼,她从厨房里出来问,你出去办事吗?我说,我去龙潭湖公园打太极拳。吴老太太说,龙潭湖公园要收两元钱门票的,你应该去西湖, 西湖公园不收门票。我头一次听说还有一个西湖公园。吴老太太说,出了这个小区的院儿,一直往西走,过了铁路桥洞,再往西,就是西湖公园。我脑子里搜寻起西湖公园的大概位置。她大约看出我的一脸茫然,就说道:“干脆我领你去一趟。”不容分说,就往前走。我只好跟在她后面。她将我带到西湖公园大门后,摆一下手,转身回去。西湖公园景色跟龙潭湖公园没法儿比,而且占地面积、 绿化程度远不如龙

16、潭湖公园。既然吴老太太好心把我领到这里,我还是要在公园里走一走,看一看, 找个肃静的地方压压腿,打了两套太极拳,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我走出公园,顺便去了菜市场,买了三根黄瓜回来。打开门, 吴老太太还在厨房忙活,看到我的黄瓜, 便问:“多少钱买的?”我说两块五。她惊讶地问我在市场哪个摊位买的,我简单描述给她。 吴老太太听完, 忽地拎起一个塑料袋,里面有三根弯弯曲曲、很不好看的黄瓜,说道:“我这是花三块钱买的。我要去菜市场讨回公道!”说着,很快不见了踪影。过了一会儿,吴老太太回来了。她告诉我,她从商贩那里讨回了五角钱。然后又善解人意地说,刚才买菜人多,商贩肯定是忙乱中报错价了。我笑了笑,便说要外出办事就离开了。傍晚,我回到龙潭湖公园门口,闻着公园里飘出的花香,便买了门票,走进公园里。正拍照间,忽看见一个熟悉的人吴老太太。她见了我,略显意外,停下脚步说,我有老年证,进公园不花钱的,每天这时候,我都要进公园走一走的。 来源 :Z 。 xx。k.Com 正说着话,她忽然跑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