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中医治疗的分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737507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炎中医治疗的分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肝炎中医治疗的分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肝炎中医治疗的分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炎中医治疗的分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炎中医治疗的分型病毒性肝炎转入慢性阶段后,往往会出现失调性、代谢性等方面的复杂变化。湿热疫毒入侵中焦脾胃,蒸迫肝胆,迁延六个月以上,按脾胃、肝胆、肝肾的顺序伤及脏腑,病变层次按卫分、气分、血分逐渐深入,正邪力量的对比按邪实,邪少虚多,虚多邪少、正虚发生变化。再加上患者的体质持点和治疗的得失,临床上的见证复杂多样。因此,中医所分的证型或多或少,分型太多太细,不利临床运用,也不好学握;分型太少太粗,则不能概括全部病证表现。为了更好的推动中医对肝炎治疗规律的总结研究,各地提出过不少辩析证候的方案,一般而言,这些证候应既能反映出病变的部位,病变的性质、正邪的消长,又要反映出病变深浅层次及其动态变化。

2、根据全国中医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的初步意见,对迁延性肝炎和活动性肝炎做了如下分证:(一)、湿热中阻证。过去的分法有“肝胆湿热证”或“脾胃湿热证”或“湿热证”。湿热入侵中焦不仅有脾胃受邪的表现,也有肝胆受邪的表现,若分为两征,重复之处较多,似嫌不精;若仅言“肝胆”或“脾胃”,又与实际不符,而“湿热证”则不能反映病变的部恢及性质,因此宜将肝胆与脾胃湿热表现看做综合性的病理反应,故名曰“湿热中阻证”较好,“中阻”即中焦因湿热而困阻之意。(二)、肝郁脾虚证。临床常见症状中肝气郁滞较多,肝与脾系木与土的关系,应保持木土两脏腑的生理谐调、若肝郁,必然影响脾胃纳运功能,病久则由功能失调到脏腑虚损,故有“肝气郁

3、结”“肝郁脾湿”、“肝部脾虚”等证证,前两证都不能包括脾虚这一主要病理改变,而脾虚”则能含有“脾湿”的病变在内,因此,以此型作为代表证候之二。(三)、肝肾阴虚证。般对本证无甚分歧,因肝肾阴虚必然出现内热,故不另列“阴虚内热证”,以免重复。(四)、淤血阻络证。本证也无根本分歧。但在证候命名上则略有出入,有人主张“气滞血瘀型”有人主张“症瘕积聚证”、“肝脾血瘀证”等。“气滞”虽属客观存在见证,但气血相关已尽人皆知。本证之重点仍在血瘀,故气滞血瘀似不够准确。“症瘕积聚证”在慢肝阶段较为少见,以此赅全有关淤血备证又失之太重。“肝脾血瘀”虽能比较明确病变部位,但都本能反映出病证“久病入络”的特点,故选“

4、淤血阻络”似较妥贴。 (五)、气阴两虚证。本证与其他四证相比是最难确定的一证。因为前四证中包括了以邪盛为主的湿热中阻证,脏腑基本病变为主的肝郁脾虚证,以及具有明显特征的肝肾阴虚证和淤血阻络证。以上四证并具有常见性与代表性因此认识上较为一致。但第五证争论较大,如有人主张定“脾肾阳虚证”,从证候的完整性来看,尚可成立,但从临床实际来看,脾肾阳虚证较为少灶,而气阴购虚证则较为多见,气虚主要指脾气虑,阴虚则主要指的肾阴虚,肾阴与脾气并虚,其病情的复杂性和多见性当较“阳虚型”为高,以上五证为慢性肝灸中医基本证候。中医对肝病的诊断是具有比较强的优势的,通过中西结合的诊断和治疗,对肝炎的疗效更好,中国肝病防治中心有专门的老中医专家为您提供诊断病情的服务,详情可以拨打:400-611-1368 进行咨询。原文地址: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