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路上带头人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736019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路上带头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产业路上带头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产业路上带头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产业路上带头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产业路上带头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路上带头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路上带头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路上带头人产业路上带头人记四新村文书祁免华先进事迹记四新村文书祁免华先进事迹作者:江长军 王兵 阮家银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954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的村干部长期深入农家小院传授致富经验,解决村民在产业建设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在群众中树立起很高的威望,他就是四新村文书祁免华同志。该同志现年 54 岁,家住四新村一组,家庭 4 口人,1990年入党,1991 年任原红星村主任,1994 年至 2004 年任原四新村支书,2004 年并村时,因年龄过大,改任村文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原红星村共 146 户 454 人,交通状

2、况极差,人们只能靠肩挑背驼。1994 年至2000 年,祁免华任原四新村支书期间,他很抓了基础设施建设,发动村民新修红星沟公路 5 公里,拉通了高压线 3 公里,98%的户用上的电。为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又积极争取了移民搬迁 25 户,建水窖 75 口,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2004 年并村后,他积极争取国家移民搬迁指标和重点村建设项目,筹建以政府为中心的集镇建设,通过 2 年的努力,新修政府门前公路 1 条,新建便民桥2 座,形成了南北为一体的井字型交通网络,从而带动了集镇的发展,使大批交通不便的住户改善了居住条件,使他们走上了从事二、三产业之路。不失时机住黄姜产业,为群众增收开辟新

3、路径不失时机住黄姜产业,为群众增收开辟新路径1997 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掀起三大主导产业高潮,他闻讯而动,找部门帮扶,在县交通局帮扶下种黄姜 150 亩,自己种 10 亩,到 1998 年底,农民出售黄姜种 31 万斤,农民仅此一项收入 31 万元。到 2003 年全村黄姜面积已发展到 700亩。始终抓住蚕桑不放手,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始终抓住蚕桑不放手,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他从自己做起,自 1995 年起至 2000 年,他本人栽桑 7000 株,从年养蚕 2 张起,截止 2006 年年养蚕 11 张,产值过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栽桑 100 余万侏,2000 年全村养蚕

4、 60 张,到 2006 年,全村养蚕达到 630 张,他培养了 5 户年养蚕在 10 张以上的大户,他动员 25 户参加了蚕桑专业合作社,极大的提高了养蚕积极性。他每年冬季深入各农户,检查桑园管理情况,不会修枝,他就教,不会管理,他就亲自动手,对思想落后的村民,帮他算好经济帐。在春季除了在广播讲授技术,还要深入农户,现场培训,讲如何搞好蚕前消毒和、小蚕喂养和蚕体消毒。四新村一组村民詹才安老两口无技术,他经常到家教技术,老两口感激不尽,去年养蚕收入 2000 元,人均收入 1000 元;四新村二组吴建国、吴治秦、周文杰、候云英不会使用方格族,他亲自教他们如何搭架,如何上簇,如何采茧,在他的精心

5、帮助下,他们现在都能够熟练使用方格簇。四新村 2007 计划养蚕 720 张,4 月 6 日,他又召开广播会专题讲授桑园如何追施速效肥,如何搞好蚕室蚕具消毒,他想通过提高养蚕技术,提高张产,确保 720张蚕达产达效,做他应有贡献。从实际出发,使畜牧产业再上新台阶从实际出发,使畜牧产业再上新台阶他积极配合支部村委会做大做强畜牧产业,2006 年在发展畜牧产业上,他尽职尽责,在乡政府的领导和农业局大力支持下,当年发展正大模式仔猪场一家,目前猪场已出售仔猪百余头,创收过万元,在发展养羊大户上,他更是全力以赴,倾己所能,没有圈舍的协调资金建圈舍,没有畜种的在外在联系购买,去年全村养殖大户 40 户,重

6、点户 20 户,达到县上标准。今年发展正大模式猪场,他尽职尽责做好工作,确保养殖计划顺利实现。祁免华同志在村上工作十六年来,责任心强,组织分配给他的工作,从不叫苦,每年从事村上正常工作达 300 天,可以说是全脱产在工作上,无论党建、行政工作,他都一齐抓,从不分份里份外,他决心为全村人民经济建设、基础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四新乡人民政府 江长军 王兵 阮家银二、规范管理,阳光操作二、规范管理,阳光操作村文书尽管是个“芝麻绿豆大”的村官,但是他感到要做好这份工作是责任重大。在工作中,虚心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业务水平。郭德元管理财务规范,原则性很强,严格执行财经制度,为加大民主理财力度,增加

7、财务工作透明度,重大村务广泛征求意见,村务、财务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从不乱花村里一分钱,勤俭持家,清清白白管账管钱,有人戏称他是“抠文书”,更多地是被村民誉为“红管家”。 三、排解纠纷,维护稳定三、排解纠纷,维护稳定由于村干部职数少,郭德元除干文书还兼任村民兵营长,排解矛盾纠纷也是他的一项主要工作职责。郭德元同志不断学习社会治安法制法规及相关政策,积极投身平安创建活动,为加强创建“平安村”、“平安家庭”的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治安防范工作的积极性,郭德元带头组织本村村民建立村联防队,认真巡逻,保证村民生活安宁;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面对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努力

8、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早排查,早化解,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效抵制了歪风邪气。郭德元同志在村里工作 24 年来,责任心强,组织分配给他的工作,从不叫苦,他像一枚高速旋转的陀螺,奔忙于村委会、村民小组、农户中间,每年从事村上正常工作达 300 天,可以说是全脱产在工作上,无论党建工作还是村级事务,他都一齐抓,从不分份里份外,他决心为全村人民经济建设、基础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他任村干部以来,每年都被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0 多次被评为优秀村干部、先进工作者、优秀治

9、保主任。他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农村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是村干部学习的好榜样。(彭志国)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女,汉族,现年 57 岁,任县南唐乡云唐村妇女主任。的丈夫因突发心脏病死在了学校里,面对两位已 80 岁高龄,长期因病卧床不起的老人和两个尚在读书的孩子,她不离不弃,以东方女性特有的勤劳、善良、柔韧,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1971 年高中毕业后,返回本村务农,同年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她 作为妇女主任,看到村里学校缺老师,就兼起了本村小学的代课教师,这一代就是 16 年。在这 16 年里,她总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用慈母般的胸怀呵护着每一名学生。由于肯吃苦、善钻研,她所带的

10、班级成绩年年是全校第一,而且在南唐乡名列前茅。然而,1988 年,公公得了痴呆症,神志不清,每天走出去不知道回家,有时甚至裸体满街跑,她不得不随时去找,公公一病就是整整十年,在公公去世后,还没等到这个家恢复元气,婆婆又患上了高血压、脑梗塞,再加上腿脚不便的母亲,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繁重的家务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坚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收拾老人的房间,帮她们洗脸、梳头,然后做好早餐,照顾她们吃过后,再去学校。,丈夫突发心脏病,死在南唐乡东下坪学校里。面对丈夫的突然离去,一家老小,白天哭,晚上哭,全家上下,哭成了一堆。不久婆婆因儿子的早逝,悲伤过度,病倒在床。一对正在读书的儿女

11、,看到家里悲惨的景象,要退学回家帮妈妈干活。得知后强打精神,到亲朋家借钱给婆婆看病;凑齐学费,打发儿女上学。婆婆的病稍有好转,为了能多挣点钱,又再次到邻村的小学任教。她每天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白天忙于教学,晚上回来照顾两位老人,奔波忙碌了一年多。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意外的事情又发生了。农历 10 月初 2,婆婆突发脑梗塞,送到医院,昏迷不醒。医生推辞让她回家准备后事,但坚持日夜守护,擦身按摩,耐心伺候,昏迷七天的婆婆竟然奇迹般的苏醒了!但终因年事已高,加上严重的心脏病,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吃饭要靠人喂。农历 8 月初 5,在本村娘家无人照料的母亲因高血压下炕摔断右大腿,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

12、虽花去 6000 多元,还是落了个不能独自行走。出院她只好把母亲接到家里,同时照料两位瘫痪老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随后的几年里,两位老人一遇大病要住院,为了省住院费,她就早上把两位老人用小平车拉到医院治疗,下午再拉回家,第二天再去。时间长了,她还学会了打针、输液,一般病医生看后,她在家里就操作了。春去冬来,花开花落。转眼间,婆婆和母亲这两位已经 80 多岁的老人,已瘫倒在床六年多了。作为她们唯一的亲人,每天重复着给她们洗脸、梳头、喂饭、喂药、打针、擦屎端尿等一成不变的事情。天气好的时候,背上她们坐上小平车,拉上她们到外边散散步,晒晒太阳;春天来了,老人们想吃香椿了,她就不顾自己已是 50 多岁

13、的年龄,搭上梯子爬上树去掰香椿;到了冬天,婆婆患有腰疼背凉病,她从不嫌弃老人,就和老人睡一个被窝,给老人暖暖腿、脚,暖暖背。给老人翻两次身;经常,老人一个喷嚏,把饭喷她一脸,她总是微笑着,擦一把脸,继续喂直到今天,老人身上无一处褥疮,老人房间无一点异味。村民们都称赞说:“不愧是天底下最好的媳妇!”(二)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她用瘦弱的肩膀背负着两位老人,让她们安度晚年;她用破旧的平板车和超重的自行车承载使命,让贫困潦倒的家庭有了生机;她用长满老茧的双手编织希望,让儿女们走上了成才之路。12 月份,正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的儿子,突然打回电话说,他的眼睛疼痛难忍,并已化脓,住进医院无钱治疗。孩子是母亲的

14、命根子,儿子的眼痛象针扎一样刺痛着她的心。她一连几天四处借钱,准备儿子的治疗费用,最终也没有借下 1000 元,这也许是受家庭败落的影响。此时此刻,这个坚强的女人心在滴血,无奈之下,她偷偷跑到曲沃卖了几次血,换回了 640 元钱。最后,还是邻居把准备盖房的钱拿出了 3000 元借给她,儿子同病房的好心人暂垫了 3000 元,这才凑足了 7000 元的手术费。在住院期间,医生埋怨说:“你家里都是些什么人呀!娃眼睛都成这样子了,也没有一个人来看看!”的心都要碎了,她不是不想去看儿子,是家里离不开呀!那段时间,她要照顾两位老人,还得外出借钱凑足手术费。经过一连串撕心裂肺的打击,她有些力不从心,支撑不

15、住了。长期的奔波劳累,让病倒了。8 月的一天,她发现自己行血,一开始她满不在乎,以为是妇女的例假,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还不见好转,血疙瘩跟鸡蛋一样大,牙房都白了。邻居们实在看不下去,就强行用摩托车把她带到医院去检查,结果显示,她患上了严重的子宫肌瘤,需要马上做手术!生性倔强的哪肯听医生的。无论村民如何做工作,她就是不做手术,她不是不想动手术,是家里的两位老人离不开呀!是家里的钱不得花九块钱,最后这顿饭就不吃了,站在窗口看着别的同学吃饭的情景;想起女儿为了减轻她的负担,节假日不回家,在外打工挣钱,每天仅吃馒头夹咸菜的情景,下定决心;不管多难,都要把儿女从大学供出来,让她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增加家

16、庭收入,每天更加拼命地干活。她一个人种 6 亩地,浇地、拔草、施肥、割麦、扛麦,承受一个大男人都难以承受的重 担。,冬浇小麦,她家轮到晚上,天冷加天黑,跑了水她去堵,结果一脚没踩好,摔到了 深深的坟窟窿,泥水淹到了她胸前,且越陷越深,她不停的呼喊,幸亏听到呼喊声的村民 及时赶到才从死亡线上把她拉回来。 面对悲惨的现实,用她坚强的心应对一切。每年种 6 亩地的小麦,算下来仍然不够孩子们 的学费,非典期间,村里不让村民出村,她每天天不亮,就扛上铁锹偷偷跑到东沟里去开 荒,非典过后,她竟然开出了 2 亩荒地,在这 2 亩地里她种上了红薯、豆子、芝麻等农作 物,每年能多收入元。看到城里人爱穿布鞋,她就把家里的老古董纺花车搬出来,纺 花拧线,纳鞋底,做布鞋,就这一项每年能挣五百多元钱。她做过寿衣、卖过粉条、捡过 破烂,她用一颗坚强的心承载着命运的艰辛。如今,儿子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并已成 家,女儿也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然而,在飞逝而去的岁月里,始终在履行着一个母亲 对孩子的使命。 (三) “真爱无限,大爱无界”。,在用自己的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