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免疫考试重点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729173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免疫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兽医免疫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兽医免疫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兽医免疫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免疫考试重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特点:识别自己与非己,特异性,免疫记忆 免疫功能:免疫防御(超敏,重复感染) ,自身稳定(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肿瘤) 外围:淋巴结,脾脏(最大淋巴器官,血液过滤器官) ,骨髓,哈德氏腺,黏膜相关淋巴细 胞 淋巴结功能:T/B 定居场所,产生免疫应答(淋巴液中) ,参与淋巴细胞循环,过滤和清除 异物 脾脏功能:T,B 定居场所,免疫应答场所(血液中,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合成某些生物 活性物质,血液过滤 胸腺依赖区:T,深皮质区 免疫细胞:T,B,自然杀伤性细胞,杀伤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红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非特异免疫防御与监视,清除外来细胞,递呈抗原,分泌介质干扰素,补

2、体 树突状细胞:专职抗原递呈,作用最强 抗原递呈细胞:吞噬,树突状,朗罕氏 共同特征:表达大量 MHC-II 类分子 免疫相关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 半抗原:反应原性,不具备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应原性结合 构成抗原:异源性,大分子物质,分子结构复杂,物理状态,适当的进入途径 决定免疫原性:化学性质及结构复杂性,分子大小,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异物性,免疫 途径和抗原计量,机体方面因素 抗原:能启动机体免疫应答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暴露在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结构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因决定的。 病毒抗原:囊膜抗原,衣壳抗

3、原,可溶性抗原 抗体:B 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 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IgG 体液免疫应答主要抗体,血清含量最高,具有调理吞噬、凝集、沉淀抗原,中和病毒 和毒素,介导抗病毒、抗细菌和抗外毒,唯一通过胎盘 IgA:血清,单体;分泌型 IgA 有连接链和分泌片,双体,可通过母乳获得。免疫途径:滴 鼻,点眼,饮水 SIgA:由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合成,分泌至黏膜表面的免疫 球蛋白 IgM:B 细胞产生最早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分子量最大 IgE:介导 I 型(速发型)超敏反应,独有 Fc 片段能与肥大细胞和噬碱性粒细胞等结合,抗

4、寄生虫感染有重要作用 单克隆抗体:同一个 B 细胞后代分泌的同样的化学生物功能相同的抗体,需要细胞,B 细 胞,骨髓瘤细胞,饲育细胞 细胞因子: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 学作用 发挥作用方式:自分泌,旁分泌,血液循环远距离作用:内分泌 功能特点: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 共同特点:细胞因子产生的多源性,生物功能的多样性,生物学活力的高效性,合成分泌 的快速性,生物学作用的双重性 细胞因子种类:白细胞介素,淋巴因子,干扰素,其他 白细胞介素: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类主要负责信号传递,联络白细胞群,调节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作用的

5、细胞因子 干扰素(IFN):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功能的细胞因子(由被感染细胞产生,作用于 未感染细胞) I 型干扰素: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 补体:存在于正常血清或体液中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需活化后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特点:连锁反应,非特异性,不稳定性,来源广泛性 功能:溶解细胞,参与炎症反应,调理吞噬,免疫吸附,中和病毒,加速清除免疫复合物, 调理免疫应答 经典激活途径:识别单位的激活(识别阶段:抗体与抗原结合,铰链区发生物型变化,暴 露出 Fc 段上的补体结合位点,补体 C1 与该部位结合并被激活) ;C3 转化酶的形成(活化 阶段:活化的 C1s 依次酶解 C4、C2,形成 C3

6、 转化酶,C3 转化酶进一步酶解,C5 转化酶 形成) ;C5 转化酶的形成及攻膜复合体的形成(攻膜阶段:C5 转化酶依次活化 C5、C6、C7、C8,形成 C5678 复合物,与各个 C9 结合,形成攻膜复合物,最终导致细胞 溶解破坏) 白细胞分化抗原:白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 现或消失的一类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T 细胞分类:CD4:辅助型 T 细胞,诱导型 T 细胞,迟发变态反应性 T 细胞;CD8:抑制 性 T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 效应 T 细胞作用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在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及移植排斥等中 起重要作用 非特

7、异性免疫的组成:屏障结构,吞噬细胞,抗菌物质 机体的屏障:皮肤与黏膜(皮肤与黏膜的物理屏障作用,皮肤与黏膜分泌物的化学屏障作 用,皮肤和某些腔道黏膜表面正常菌群的微生物屏障) ,血-脑屏障(脑内致密的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包在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突起) ,血-胎盘屏障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嗜酸性粒 细胞,嗜碱性粒细胞,M 细胞 作用:趋化,调理,识别,吞入,消化杀灭 抗菌物质:补体,乙型溶素,溶菌酶,干扰素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 细胞 变态反应:机体对某些抗原物质发生的一种可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的异常免疫反

8、 应 182 I 型(速发型超敏反应):由 IgE 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发生快、恢复快、 一般无组织损伤;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枯草热、荨麻疹、 食物、药物、花粉、虫蜇 II 型(细胞毒):由 IgG 或 IgM III 型:IgG、IgM、IgA IV 型 治疗原则:寻找反应原,避免再次接触;脱敏疗法和减敏;药物;免疫 免疫耐受:对抗原的免疫无应答性 弱毒苗优点:用量小,接种一次,黏膜保护免疫作用,可产生 slga,应急性大,反映强; 不需佐剂, 缺点:稳定性差,不易保存,有毒力恢复可能 保存:长-20 以下,短期 4联苗优点:减少接种次数,免疫效果

9、确定 单价苗:利用一种微生物菌株或同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株的培养物制备的疫苗 免疫失败的表现:仍发病,免疫后表现温和型或隐性感染仍发生(零星死亡) ,生产性能下 降 免疫失败的原因:疫苗及稀释剂(疫苗质量,选择不当,相互干扰,稀释剂) ;畜禽机体状 况(遗传,木源抗体干扰,应激因素,营养,免疫抑制性疾病,早期感染,强毒株感染) ; 免疫程序不当(饲养管理,方法,药物,器械用具消毒,化学物质) 对策:正确选择疫苗,制定合理程序,正确操作方法,消毒,建立防疫制度 血清学反应:凝集性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有补体参与的反应,中和反应 荧光实验直接法:简单、特异;检查每种抗原均需制备相应特异性抗体,敏感低 间接法:敏感高,且只需制备一种荧光标记的抗体,但有时产生非特异性荧光 沉淀反应用途:马立克氏病,法氏囊炎 凝集实验用途:玻片:鸡白痢,试管:布氏杆菌 141 转移因子: ADC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