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短教让课堂充满活力-首页江西省基础教育,论坛,教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714572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文短教让课堂充满活力-首页江西省基础教育,论坛,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文短教让课堂充满活力-首页江西省基础教育,论坛,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文短教让课堂充满活力-首页江西省基础教育,论坛,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文短教让课堂充满活力-首页江西省基础教育,论坛,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文短教让课堂充满活力-首页江西省基础教育,论坛,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文短教让课堂充满活力-首页江西省基础教育,论坛,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文短教让课堂充满活力-首页江西省基础教育,论坛,教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文短教让课堂充满活力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南城县第一小学黄有红前言: 在 教学 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经常困绕着我们的老师:课文长,课时少,怎么处理?特别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有些课文篇幅较长,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而学生年龄又小,接受能力有限,教师教起这类文章来,往往感到难度较大。如果逐段讲来, 费时费力, 且效果不佳。 如果不这样,又觉得好像没有讲深讲透,学生也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云。怎样将 长文 教好, 便于学生接受呢?我认为应该采用长文短教 的方法,从提高课堂教学 实效出发,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每堂课的教学 内容进行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实现教学 目标。我们知道,阅读教学 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

2、的过程。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是提高阅读教学 效率的关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要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转换角色,优化 教学 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阅读教学 的规律, 努力构建有立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 课堂教学 模式。从信息论的角度看,阅读 教学 这个对话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对教材进行面面俱到的、繁琐的分析,对学生来说,他所获得的信息是繁杂的,缺少秩序的,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基本是围绕文本(教材)来进行的。教师利用教材来教育学生,学生凭借教材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3、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必须从学生的“ 学” 着眼,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把课文 “ 嚼” 得支离破碎,再“ 灌” 给学生的做法,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从而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课程标准指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要避免繁琐的分析” 。可以说, 长文短教 是必然的选择。为此,我以 飞夺泸定桥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进行长文短教 ,让语文 课堂充满活力。一、教材简析:飞夺泸定桥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制第八册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条理清晰,思路工整

4、,文题合一,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围绕“ 飞” 和“ 夺” 展开故事情节,真实地记录了1935 年 5 月,北上抗日的红军为夺取泸定 桥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二、学情分析:“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之后写下的诗句,“ 飞夺泸定 桥”就是发生在这漫漫长征途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翻开课文, 我们能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红军战士对生命极限的挑战,感受到他们在生与死的关头,那种义无反顾的抉择。读着,读着,我们的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与感动。教学 本篇课文, 重在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但是, 我们看到, 现在的孩子

5、大多都是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与文本的情感内涵相距甚远。教学 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 本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引导学生体味语言, 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经历一次战火的洗礼,从而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和平的可贵,幸福的可贵,体味到“ 英雄 ” 二字的凝重与内涵。三、设计理念教学 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让学生凭借文本在有限的时空里与红军战士进行心灵的对话。其二,“ 飞 ” 与“ 夺” 是一个凝固的整体。第一课时, 教师重点

6、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第二课时,教师在学生动心动情的基础上,让他们用笔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读延伸到写,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地统一起来。四、 教学 目标: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与文本真诚对话,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体味 “ 英雄 ” 二字的凝重与内涵。2、学习按一定顺序叙事的表达方法。3、学习本篇课文的生字和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 教学 重点: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红军战士言行的重点语句,在读中

7、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六、 教学 难点:创设情境,拉近时空,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七、课时安排:两课时八、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读熟课文,并搜集红军长征及泸定 桥的相关资料。九、 教学 流程第一课时教学 内容:在学生预习课文,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将“ 飞” 和 “ 夺” 作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阅读和体验。教学 要求: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与文本真诚对话,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体味“ 英雄 ” 二字的凝重与内涵。(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1、师生谈话,引出课题。师: (课前师生一起唱歌)大家

8、,我们多么快乐!是啊,当我们吃完早点,背上书包蹦蹦跳跳上学的时候; 当我们的爸爸妈妈匆匆忙忙赶去上班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街心公园的老人在悠闲地吟诗舞剑的时候,你可曾想到这种安宁、祥和其实就是一种幸福。而这种幸福又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60 多年前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课件出示课题)评析:这是开课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相机述说的一段话。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一起唱学生熟悉的歌曲,孩子们和教师在唱歌的时候,情感非常投入,此番话是教师根据当时的情境有感而发的。在以下的 教学 流程中, 还有一些教师为激活学生的

9、读书兴趣而相机述说的话语,就不另作注解了。在平时的 教学 中,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 上学生的阅读需求,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相机进行。 2、学生读题,“ 课题中哪两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 (教师相机板书“ 飞” 和“ 夺” 。 )评析:一篇文章,或明或暗,总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线,这个线索,就是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思路,就抓住了文章的纲;抓住了纲,就会纲举目张,教师就能熟练地驾驭教材,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课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文章的主线,即“ 飞” 和“ 夺” ,从而理清了作者的思路。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1、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围绕着“ 飞” 和“ 夺” 主要写了些什

10、么?评析:抓住文章的结构特点,整体把握,才能实现长文短教 。这一问题的设计,学生思考后就很快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2、教师深情述说,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师:这篇课文的语言文字并不难,但我每次读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内心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三)、自主阅读,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细细地读,看看围绕着“ 飞 ” 和“ 夺” ,文中哪些地方令你非常感动?一边读,一边作批注。2、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读中指导。评析:要做到长文短教 ,必须在设计问题上花大气力。“ 疑为思之始、思之端” 。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必要。一般把作者思路作为设计问题的线索,使学生的思考

11、解疑与作者的思路合拍,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受到文章内容的感染。 (四)、集体交流。说明:一篇文章无论篇幅多长,总有其重点内容。重点内容总是为中心服务的,叙述都比较详细。抓住了重点内容,就找到了教学 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就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涵。教学 中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 共议。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A、关于 “ 飞” 这一部分。 评析:这一部分学生对内容感知的重点是:为什么飞?(事情的起因)和怎样飞?(事情的经过)。对这一部分处理的重点有:起因:红四团28 日早上接到任务,29 日早晨必须赶在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的

12、前面赶到泸定桥。抢在敌人的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经过: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感知内容,体味语言的重点。重点词句有:“ 翻山越岭;击溃阻击的敌人;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全身淋透了;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等。 教学 构想:1、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相机用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中议,议中读,联系上下文,谈自己对人物的认识与感受。(1)当学生谈到“ 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相机补充在行军途中,一位小战士吃生米的故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文中人物近距离对话。(2)当学生谈到“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和

13、对岸的敌人赛跑” 时,相机让学生理解 “ 索性 ” 这个词的意思。( 3)当学生的阅读体验涉及到其它的点时,教师相机做弱处理,师生共议、共读。2、回归整体,融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中感受红军战士对生命极限的挑战,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精神。3、回扣 “ 飞” 的起因 “ 红军战士为什么要这样赶时间呢?”学生齐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教师板书:28 日早上 29 日早晨4、(课件出示红军战士冒雨行军的场面)师: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几公里,同样的山路, 同样的抢时间,同样的火把被浇灭,可不同的是什么呢?学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评析: “ 长文短教 ” 的教学 思想在 “

14、飞 ” 这一部分的教学 中得到了一个比较明晰的体现。教学的切入点是 “ 怎样飞? ”“为什么飞? ” 教学 中,学生并非依循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进行阅读的,而是从自己的阅读需求出发,从“ 令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来切入课文的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成为学生的重点直奔及情感体验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教师教学 的重点所在。 这里, 是师生解读文本时在重点内容上的共同聚焦。当学生了解了红军战士是“ 怎样飞 ” 以后, “ 为什么飞 ” 这一问题就凸显在师生面前。而课文中的这一部分的语言明白易懂。因此,教学 中,学生一读而过。第五自然段的大部分内容, 是借助课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性认识,学生只齐读了这一自然

15、段的最后一句,这同样也是长文短教 的又一体现。相对“ 短文 ” 而言, “ 长文 ” 有着较多的内涵,在“ 飞” 这一部分的 教学 中,点与点之间的跳跃与取舍,对课堂 内容的精简, 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有效地处理好 “ 长文短教 ” 与“ 完成目标 ” 这对矛盾。 B、关于 泸定 桥的险。说明: 这一部分学生对内容感知的重点是:体验 泸定 桥的险。 对这一部分处理的重点有:“13根铁链;并排9 根;摇摇晃晃;心惊胆寒、直泻、撞击、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聋” 等。1、自由朗读,说说自己读了之后,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中“ 泸定 桥离水面 涛声震耳欲

16、聋” 这段文字,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师生共读、共议,再借助课件身临其境,感受泸定 桥的险。3、自由读;齐读,感受桥的“ 险” 。 评析:第六自然段既是对“ 飞” 的承接,又是由“ 飞” 到“ 夺” 的过渡。因此教学 中,对这一段的处理是 “ 顺水推舟 ” ,在 “ 飞” 这一部分之后,顺势进行,一气呵成。 C、关于 “ 夺” 这一部分。说明: 这一部分学生对内容感知的重点是:红四团的战士是怎样英勇夺桥的?在这一部分中处理的重点有:其一,22 位英雄英勇夺桥的壮烈场面;其二,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奋不顾身冲进火海的英勇场面。教学 构想:1、学生在读完第六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之后,教师接着读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相机播放课件 嘹亮的军号声、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师:在“ 夺” 这一部分,哪些地方让你最为感动?引发学生的自主表达。2、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选读相关语句,谈感受。(1)、当学生谈到22 位英雄英勇夺桥的壮烈场面时,课件相机出示课文第七自然中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战斗场景,想象22 勇士英勇夺桥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