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县蒙古族发展现状材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705642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焉耆县蒙古族发展现状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焉耆县蒙古族发展现状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焉耆县蒙古族发展现状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焉耆县蒙古族发展现状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焉耆县蒙古族发展现状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焉耆县蒙古族发展现状材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焉耆县蒙古族发展现状材料一、焉耆县蒙古族的历史变迁土尔扈特蒙古部东归后,清政府将土尔扈特分为东、西、南、北四路,南路移牧于珠勒图斯草原及包尔图、开都河两岸。封渥巴锡为南路盟长,置4 旗;和硕特置3 旗。以小珠勒图斯为界,焉耆开都河南岸的包尔海、查汗采开、七个星、四十里城子一带和北大渠以北为土尔扈特巴伦、茶腾、开来提3 个苏木的驻地,开都河北岸焉耆城东部至博斯腾湖边及包尔图为和硕特驻地。两部蒙古人民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生活逐年富裕。新中国成立后,蒙古族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07 年,焉耆县蒙古族人口3171 人,主要集中居住焉耆镇、包尔海乡、七个星镇、四十里城子镇和查汗采开乡

2、。2008 年自治县蒙古族科级以上领导23 人; 蒙古族在校学生398 名, 蒙古族教师100人,适龄儿童100在校上学;自治县蒙古族专业技术人员235人;自治县蒙古族新增加就业人员81 人。二、焉耆县蒙古族情况焉耆县蒙古族佛教属于藏传佛教格鲁宗(黄教)新派,又称喇嘛教。焉耆县建有喇嘛庙1 座,位于包尔海乡开来提村,有人士 7 人,有信教群众800 余人。包尔海乡、四十里城子镇、2 七个星镇、查汗采开乡等乡镇的200 多户信教群众到该喇嘛庙活动。三、焉耆县蒙古族的语言文字土尔扈特、和硕特蒙古使用托忒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20 世纪 60 年代初,为逐步使蒙古文字拉丁化,在使用托忒文的同时,

3、一度推行拉丁化蒙古文,后废止。1974 年,在八省、自治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会议上,决定在全国蒙古族中统一使用胡都木蒙古文。 l975 年以后,焉耆回族自治县内各学校的蒙古文班级都开始用胡都木蒙古文。四、焉耆县蒙古族生活习俗蒙古族的肉食主要为绵羊肉,忌食狗肉和驴肉,不忌食猪肉。招待远方来的亲朋好友和客人一定要宰羊,做“手抓肉”。蒙古族招待尊贵的客人要煮羊背,蒙古人称这种食法为“马查”。招待妇女的为胸部肉(又叫胸岔骨) 。吃的面食主要是用面粉制作的烤饼和肉汤面条,过年则做油饼,包饺子。蒙古族男女传统服侍相似,都穿长袍,长袍右开襟,不开衩,袖长而窄,高领,袍子的袖口、领子、袍边都缝有图饰。蒙古族妇女

4、爱好装饰,喜欢留长辫。蒙古族无论男女都喜穿马靴。冬季穿毡靴,毡靴像毡袜,底子用皮子缝制。头戴一种叫“托尔齐克”的圆帽,其式样似同瓜皮帽,尖顶,而且顶上结有朱缨。冬季男子多戴用狐皮等制成的皮帽和毡礼帽,土尔扈特妇女还戴一种叫3 “厄登”的金丝毡帽,顶结红绒或红丝长穗。蒙古族居住在“蒙古包”内,蒙古包由天窗、包顶、侧壁和门组成。包的骨干用木架做成,包顶用柳条编成的扇形椽子撑起。包顶蒙古语称为“乌尼” ,中间有圆型天窗,称为“哈拉其”,白天透风亮光,夜间用专制的方毡覆盖,以防风保暖。蒙古族民间传统婚俗,男女婚姻均由父母包办。婚礼前要举行送聘仪式。正式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要在包外共持一羊胛骨朝着太阳

5、跪拜。活佛喇嘛诵经,祝愿他们平安无事,白头偕老。蒙古族传统丧葬有天葬、火葬、土葬三种形式,蒙古族人家里有人去世时,忌讳说“死了” ,而说“走了”、 “升天了”、 “成佛了”。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春节,其次有麦德尔节、点灯节、塔克勒干节。蒙古族称“春节”为“查干”,即“白节”之意。每年的农历元月称为“查干萨日”,即“白月”。麦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节期在正月十五日。点灯节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蒙古族称之为“祖乐” ,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塔克勒干节是蒙古族每年要举行一次大型的以部落为中心的祭敖包活动,时间在夏季。五、焉耆县蒙古族的民族医药土尔扈特蒙古部东归后,迁入到焉耆以北珠勒图斯游牧

6、的蒙古族就有蒙古医药。新中国成立前后,蒙古名医随喇嘛庙的分布而存在。焉耆县以包尔海、七个星、四十里城子3 个乡为蒙古族4 人聚居的地方,有蒙医为群众治疗疾病。1995 年,为进一步改善蒙古族医疗救治条件,我县在蒙古族相对集中的包尔海乡卫生院批准成立蒙医门诊部,配备蒙医1 人。六、焉耆县蒙古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蒙古族群众主要居住在农牧区,从事农业和畜牧业活动,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收入少,居住条件较差,文化教育水平较低。七、促进蒙古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1、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规教育,在全县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增进民族团结,发展蒙古族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振兴民族教育,加强民族体育,培养蒙古族人才。2、努力改善民族贫困乡镇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工作,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扶持。3、加强蒙古族人才资源开发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蒙古族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快我县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焉耆县民族事务局2008 年 10 月 15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