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转向传动机构的运动与受力仿真计算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684708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车转向传动机构的运动与受力仿真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客车转向传动机构的运动与受力仿真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客车转向传动机构的运动与受力仿真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客车转向传动机构的运动与受力仿真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客车转向传动机构的运动与受力仿真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客车转向传动机构的运动与受力仿真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车转向传动机构的运动与受力仿真计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客车转向传动机构的运动与受力仿真计算 李继林 宁忠惼 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武汉 430056 摘 要: 本文对客车转向传动机构的运动与受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建立了转向传动机构的运动 恘与静力恘模型,并用 matlab 编程进行仿真计算,证明了分析的正确性。 关 键 词:转向;传动机构;仿真计算 现在客车前悬架以非独立悬架为主,与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主要包括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转 向节臂,梯形臂与横拉杆。其一般布置情况如图 1 所示。转向时,驾驶员对方向盘 1 施加的力矩经由转 向传动轴及万向节输入转向器 2, 再由转向器减速放大后经转向摇臂 3、 转向直拉杆 4 传到固定于左转向 节 6

2、上的转向节臂 5, 使左转向节和它所支承的左转向轮偏转, 同时, 通过与左转向节固定的左梯形臂 7, 横拉杆 8,右梯形臂 9,将力传到右转向节 10,使右转向节和它所支承的右转向轮偏转。转向传动机构 在传递力的同时,要保证左右轮按一定关系进行偏转,使车辆正常转向。 图 1 机械转向系示意图 图 2 转向传动机构简图 1-转向盘;2-转向机;3-转向摇臂;4-转向直拉杆;5-转向 节臂;6-左转向节;7、9-梯形臂;8-横拉杆;10-右转向节 1 转向传动机构的运动分析 转向传动机构可简化为图 2 所示的空间连杆机构。转向摇臂 3 与车架构成旋转副,前桥与车架 通过悬架固定,忽略他们之间的相对

3、运动,则转向节臂 5 与车架也构成旋转副,转向直拉杆 4 与转 向摇臂、转向节臂均构成球面副,因而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节臂与车架(前桥)构成 RSSR 的空间四杆机构;左右梯形臂与前桥均构成旋转副,横拉杆与左右梯形臂均构成球面副,因而左右 梯形臂、横拉杆与前桥(车架)也构成 RSSR 的空间四杆机构。转向节臂 5 与左梯形臂 7 固定,所以 转向传动机构实际上是两个 RSSR 的串联机构。对转向传动机构分析只需对 RSSR 空间四杆机构进行 分析即可。 图 3 RSSR 四杆机构位移分析 对于图 3 所示的 RSSR 的空间四杆机构,应用拆杆法求解,假想将杆 3 从机构中拆除,铰 a 点

4、的 位置可由杆 2 绕轴 ua 的转动求出,铰 b 点的位置可由杆 4 绕轴 ub 的转动求出,但 a,b 两点之间的 距离应始终等于杆 3 的长度。因此,可写出下列约束方程 (a-b)T(a-b)=(a1-b1)T(a1-b1) (1) (a)= Rua,(a1-a0)+(a0) (2) (b)= Rub,(b1-b0)+(b0) (3) 式中,Rua,是矢量 a0a1 绕轴 ua 旋转角的旋转矩阵, Rub,是矢量 b0b1 绕轴 ub 旋转角的旋转矩阵。设刚体在空间绕 u 轴转过角度,u 为单位向量,它的 3 个方向余弦为 ux,uy 和 uz,则绕 任意轴 u 旋转角的旋转矩阵 Ru

5、,=-PuPucos+Pusin+Qu (4) 式中, Pu= 000xzxzyzuuuuuu(4a) Qu= 222zzyzxzyyyxzxyxxuuuuuuuuuuuuuuuRu ,是一个正交矩阵。 利用矩阵相乘、矩阵转置和旋转矩阵的正交性质等及式(4),可解上述约束方程(1)(2)(3)组成 的方程组,得到下列关于未知量的三角方程 Ecos+Fsin+G=0 (5) 式中系数 E,F 和 G 分别为 E=(a-b0)TI-Q ub(b1-b0) F=(a-b0)TP ub(b1-b0) G=(a-b0)TQ ub(b1-b0) (6) +21(a1-b1)T(a1-b1)-(a-b0)

6、T(a-b0) -(b1-b0)T(b1-b0) 方程(5)解的表达式 1,2=2arctanGEEGFF +222(7) 角取1 学是2 应根据运动连续性原则来决定。设上一个时间间隔求得的转角为i, 若|(1-i)| |(2-i)|,则 =1 否则 =2 (8) 由式(2) 、 (3) 、 (4) 、 (4a) 、 (5) 、 (6) 、 (7)和条件(8)可以得到图 3 所示的 RSSR 的空间四 杆机构当杆 2 转动角后杆 4 转动 角的大小,以及 a1,b1 点移动到的位置。据此可以得到图 2 所示的转向传动机构当转向摇臂 3 转动一角度后,转向节臂 5 的转角,以及左右梯形臂的转角。

7、 2 转向传动机构的静力分析 忽略转向传动机构的重力及摩擦阻力,把转向直拉杆和横拉杆当作二力杆,对转向摇臂、转向 节臂与左梯形臂、右梯形臂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4 所示。点 a、b、c、d 分别为 4 个球面副中心点,对 转向摇臂在 a 点处受力进行 3 个方向分解,Fax 指向转向摇臂的切向,Fay 指向旋转中心,按右手定 则确定 Faz 方向,Fbx、Fby、Fbz、Fcx、Fcy、Fcz、Fdx、Fdy、Fdz 的方向也按此法确定,Ma 为转 向摇臂受的力矩,Mbc 为转向节臂与左梯形臂受的力矩,Md 为右梯形臂受的力矩。 图 4 转向传动机构受力分析简图 设 Ra、Rb、Rc、Rd、分别是

8、点 a、b、c、d 到相应的旋转中心的距离,按刚体的静力平衡方程 可得 Fdx=-Md/Rd (9) 设矢量 cd 的方向(即右梯形臂在 d 点所受合力的方向)与 Fdx、Fdy、Fdz 的夹角分别为_d、_d、 _d,则右梯形臂在 d 点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Fd=Fdx/cos(_d) (10) 另外 Fdy=Fd*cos(_d) (11) Fdz=Fd*cos(_d) (12) 因为横拉杆是二力杆,所以设左梯形臂在 c 点所受的合力的方向为 cd 的方向,大小为 Fc=-Fd (13) 设矢量 cd 的方向与 Fdx、Fdy、Fdz 的夹角分别为_c、_c、_c,则 Fcx=Fc*cos(_

9、c) (14) Fcy=Fc*cos(_c) (15) Fcz=Fc*cos(_c) (16) 转向节臂在 b 点所受的切向力的大小为 Fbx=-(Fcx*Rc+Mbc)/Rb (17) 设矢量 ba 的方向与 Fbx、Fby、Fbz 的夹角分别为_b、_b、_b,则 Fb=Fbx/cos(_b) (18) Fby=Fb*cos(_b) (19) Fbz=Fb*cos(_b) (20) 因为转向直拉杆是二力杆,所以设转向摇臂在 a 点所受的合力的方向为 ab 的方向,大小为 Fa=Fb (21) 设矢量 ab 的方向与 Fax、Fay、Faz 的夹角分别为_a、_a、_a,则 Fax=Fa*c

10、os(_a) (22) Fay=Fa*cos(_a) (23) Faz=Fa*cos(_a) (24) Ma=-Fax*Ra (25) 3 用 matlab 实现转向传动机构的仿真计算实例 由式(2) 、 (3) 、 (4) 、 (4a) 、 (5) 、 (6) 、 (7)和条件(8)可以得到转向传动机构的位移及位置, 进而根据矢量夹角的公式求得_a、_a、_a、_b、_b、_b、_c、_c、_c、_d、 _d、_d 的值,再根据式(9)到(25)求解转向传动机构各部件所受的力及力矩,从而得到整 个转向过程中转向传动机构的运动及受力情况。 例如一客车,当左右车轮的转向阻力矩取 Mc=Md=66

11、0Nm,转向摇臂转角从-44.3(从初始位置顺 时针左转 44.3)到 43(从初始位置逆时针右转 43) ,如图 5 所示,左车轮的转动角度从 42.3 (左转)到-32.5(右转) ,右车轮的转动角度从 34.2(左转)到-39.6(右转) ,这与实际 情况是一致的。转向摇臂的扭矩、转向节臂与左梯形臂的扭矩、右梯形臂的扭矩见图 6;转向直拉 杆与横拉杆所受的力的大小见图 7; 转向摇臂在 a 点的受力分解见图 8; 转向节臂在 b 点的受力分解 见图 9;左梯形臂在 c 点的受力分解见图 10;右梯形臂在 d 点的受力分解见图 11。从各种力及力矩 的变化上看是合理的,与实际相符的。 图

12、5 左右轮胎转向角图 图 6 转向节臂梯形臂扭矩图 图 7 转向直拉杆横拉杆受力图 图 8 转向摇臂受力分解图 图 9 转向节臂受力分解图 图 10 左梯形臂受力分解图 图 11 右梯形臂受力分解图 4 结论 本文对转向传动机构进行运动与受力分析, 并用 matlab 编程对一客车实例进行仿真计算, 结果 与实际是相符的,证明了此分析是正确的,对客车转向系统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惟庆.连杆机构的分析与综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唐驾时,黎大志,赵跃宇.理论力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3陈家瑞.汽车构造(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3GB/T5179-1985,汽车转向系术语和定义.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李继林、1977.1 男、工程师、客车底盘设计、027-842839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