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癌症中粮集团总经济师 郑弘波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682508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与癌症中粮集团总经济师 郑弘波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与癌症中粮集团总经济师 郑弘波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与癌症中粮集团总经济师 郑弘波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与癌症中粮集团总经济师 郑弘波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与癌症中粮集团总经济师 郑弘波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与癌症中粮集团总经济师 郑弘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与癌症中粮集团总经济师 郑弘波(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与癌症我与癌症中粮集团总经济师 郑弘波 原文来自原文来自企业忠良企业忠良 - -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1) 2004 年 5 月我第一次奉命赴疆参与重组屯河的谈判;三年以后的 5 月我在 新疆发病,入院后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 ;至今又过去三年了。随着时间的推 移,越来越多的人问到我同样一个问题:“你是如何治疗癌症的?”这句话也 可以翻译成这样的说法:“你是怎么活过来的?”或者“你是如何战胜癌症的? 每次回答这个问题,都使我回想一遍这三年的经历,回味一遍求医用药的过程, 回顾一遍那些亲切的关怀和热情的鼓励。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个经历本来 就应该有个记录,这些体会本来就应该有个

2、总结,这些回答本来就应该认真的 思考和研究。于是我开始着手写这篇文章,名字就叫我与癌症吧。 我相信,我的这些真实的经历,一定会对许许多多患有这样或那样癌症的 病人(或者患有疾病的人) ,在与疾病抗争中有所帮助。哪怕是一点启示,也算 我没白得这个病,没白经历一回,大家也没白关心我一回。 三年时间虽然很短,但在癌症患者看来是挺长的时间了,尤其是在胰腺癌 患者中算是很长时间了。甚至一些早期知道我得病的医生和不经常联系的朋友, 后来听别人谈到我时竟惊讶的问道:他还活着?这句脱口而出的话虽然不那么 讲究,但他那真实的惊讶所包涵的客观性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癌症而且是 胰腺癌呀!自从我得病以来,因为病的原

3、因,我认识了不少癌症患者,其中不 乏胰腺癌患者。但不幸的是,他们中间大多数人都匆匆离去了。有的发现仅仅 三四个月,有的手术后仅仅两三个月,还有的年仅三十几岁。这使我想起在我 发病初期,刚刚确诊之后,在探讨手术治疗方案的效果时,几个医院的权威医 生都说过的对我生命的预测:“还有三到六个月!”虽然我的生命大大超过了这 个期限,但是许许多多实例告诉人们:“三到六个月”的说法并不是“天方夜谭”! 否则胰腺癌也不会获得“癌中之王”的称号。 三年时间,并不平静。发病之初,几度转院,从是否手术到是否化疗,再 到如何放疗,前后折腾了几个月时间;在最后决定选择中医治疗后,病情刚刚 稳定下来不久,经过 PET-C

4、T 检查,发现癌症已经转移了。并且转移到两个地方: 左侧肾盂水平位置淋巴和左侧锁骨下淋巴。根据发展状况在综合各种意见之后 我果断决定:先用伽马刀治疗左侧肾盂水平位置淋巴的转移灶,当时已经是 6x 4cm 大小并且伴有疼痛影响睡眠。幸运的是并不是对人人都有效的伽马刀治疗 在我身上效果还不错,转移灶肿瘤迅速缩小,疼痛也消失了。伽马刀治疗效果 刚刚显示出来,人的状况刚有好转,突然发现冠心病,并且很急很重,立即入 院手术放置了支架。稳定之后没有多久,左侧锁骨下淋巴的转移灶又发展起来 了,大小约 5x5cm,已经挤压锁骨产生疼痛并影响工作和休息了。于是又采取 了伽马刀治疗。尚未见效之时,已有半年之久的左

5、侧腹部疼痛逐渐加重,严重 时已经影响正常起居睡眠。经过各种检查,至今仍难确诊,现正在治疗中。三 年时间就是这样过来的。并非大病已好,万事大吉;也非奇迹发生,一劳永逸; 更非误诊而已,小病一桩。 三年过去了,我是幸运的。可能除了幸运之外还有一点必然,那就是比较正确的对待了这个病(包括态度的正确,方法的正确,药物的正确等等) 。正确 对待疾病的结果是生命的延续,所以,这些正确的东西一定要保持住。虽然三 年了,可我又是不满足的(几乎所有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生命期限没有满 足的时候) 。而要想延长生命就必须继续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对待疾病。因此,总 结和研究如何对待癌症,就成为我的一项重要任务。 记录特

6、殊的经历,回答大家的问题,总结治疗的经验,述说自己的体会。 这些就是我写作这篇文章的原因或目的。 得病以来,我先后住过的医院有:新疆军区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解 放军第 411 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先后接触的医学专家 包括:中西医胰腺癌专家,内外科胰腺疾病专家,糖尿病专家,冠心病专家等。 他们为了治好我的病,有的专家耐心听取病情介绍,明确表示自己的意见;有 的专家曾经提出过很好的建议;有的专家针对病情,认真研究,专心治疗;还 有的专家多年跟踪,反复研讨,专门负责;他们付出了辛勤劳动,取得了积极 成

7、效。可以说,没有这些很好的医院和这些优秀的医生,我就不会有今天。他 们的功劳是第一位的。我从心底里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一场大病有所好转之后,人们往往都归功于医生或药物。其实除此之外, 我认为,还要归功于两个方面:一是外界精神鼓励;二是自我正确对待。就我 而言,第一方面主要是:以高宁董事长为首的中粮集团核心团队对我的关怀帮 助,和集团员工、亲朋好友对我的关心支持。这些都不是停留在以前经常看到 的,由工会代表拎着几斤水果点心或拿着几束鲜花到病房里慰问一下。而是时 刻关注着病情的进展(每当我的病情有所好转时就由衷的高兴,每当我的病情 出现反复的时候就担心和挂念) ,反复研究治疗方案(从是否手术到如

8、何放化疗 再到中医治疗等) ,全面参与医患对话(沟通医患信息,了解各种病例,推荐优 秀医生等) ,具体决定如何治疗(现在高宁董事长,旭波总裁和柳丁书记等班子 成员已经成为胰腺癌专家了) ,带领大家为我加油(三年来从未间断的得到集团 许多同事的关心支持,其中包括许多并不熟悉的同事,使我很是感动) 。这一切 最后都转化为力量,时刻鼓舞着我与病魔顽强斗争,直到胜利。 第二方面主要是自己调整心态,保持冷静客观。坚持积极乐观对待疾病, 坚决选择科学治疗方法和坚定不移加强身体锻炼是我自己总结的战胜疾病最有 效的方法。正如对待其他事物一样,对待疾病也不例外,所有的外因都要转化 为内因才能起作用。对待疾病最重

9、要的是病人本人的心态。它包括对待疾病的 态度,对待治疗的态度,对待生命的态度;以及信心,耐力,勇敢,坚强,乐 观,积极等精神状态。心态源于认识,认识源于客观;只有客观的认识疾病及 其治疗方法才能对它有个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 采取正确的措施病情才能向好的方面转化。这个逻辑不难理解也非常重要。这 个逻辑的第一步就是客观性,如果开头错了,后边就不可能正确。但是人往往 在别人得病时容易对病情客观看待,而在自己得病时就不那么容易客观的看待 了。而掺杂着主观因素去看待疾病就很容易得出错误的认识,基于错误的认识 就很容易采取错误的办法,结果悔之莫及。人的生命的最大特点是不可重复性。

10、 因此,给人治病是个不许犯错的事情,所以首先必须要客观。我的经验是:要 做到客观,有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你就假定这个病是别人得的,就假定是 在讨论别人的病情。客观性不仅仅表现在得病之初对待疾病的态度上,而且贯 穿治病的整个过程之中。随着病情的发展,每一步的治疗方案都需要客观公正地看待过去的治疗结果或在别人身上的治疗结果,客观求实的总结自己的体验, 然后确定下一步应该如何正确的把握治疗。前一步的成功不代表后边一定成功, 在别人身上的成功不代表在我身上也会成功。任何一步的错误(或者失败)都 可以断送生命。但必须把握住一条:在别人身上不成功的,就不要在我身上再 试了。 心态,说到底就是对待疾病,对

11、待生命的态度。乐观也好,信心也好,勇 敢也好等等其实都源于对生命的态度。生命与生命有很多差别,人们往往追求 的是生命长短的差别,其实更为重要的是生命质量的差别。生命质量包括很多 方面,例如生命的意义、价值;对其他生命的影响力;生活质量等等。重视生 命质量,忽略生命长短,就容易摆平心态。对待生命的心态摆正了,对待疾病 的心态就很容易摆正。 时至今日,人们还无法预先知道自己会得什么疾病,也无法阻止自己不得 什么疾病。医学不能解释的东西还很多。尤其是对于集精神和肉体为一体的活 生生的人来说,精神对肉体到底能起多少作用,无人能予回答。但是已有无数 事例证明:由于精神因素(包括心态)的作用,人是可以与任

12、何疾病抗争并取 得胜利的。因此,人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发展状况,进而决定生 活质量,生命质量。 (2) 疾病总是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如今,许多人都有亲朋好友患上癌症。癌症 已经成为并不那么可怕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同时这种常见病也并不都是那 么快就夺去人的生命,常常表现为一种慢性病。但是人类战胜癌症的斗争还远 远没有结束。有国外权威研究报告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上世纪 七十年代,美国在尼克松总统带动下,筹集大量资金,建立抗癌基金,大举向 癌症宣战。当年的许多癌症患者或家属热泪盈眶,举着蜡烛,虔诚祷告,人类 终于可以战胜癌症了!从那时到现在,40 年时间过去了。总结人类抗癌的成

13、果, 人们发现了这样的事实:在向癌症宣战之后,按照逻辑人们首先想到:要想战 胜癌症必须要早期发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有可能治愈;而早期发现就要大 力研发各种检查手段和设备。于是,利用抗癌基金和人类的共识,几十年来人 类在癌症早期发现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CT,核磁,PET/CT,血液检验等等先 进手段,几乎在肿瘤刚刚形成时就可以发现。但是早期发现的结果却令人大失 所望:30%左右的人被癌症给“吓死了”;40%左右的人被过度治疗给“治死了”; 而真正死于癌症疾病本身的不足 20%!表面看来,都是早期发现惹的祸。其实, 并不尽然。早期发现本身并不是坏事,从医学上说,早期发现便于早期治疗, 有利于把癌

14、症消灭在萌芽状态,效果一定是最好的。 早期发现的结果事与愿违,是人们始料未及的,虽然带有讽刺意味,但它 以事实说明,战胜癌症并不是一个纯粹医学的问题。因为病人是受思想支配的, 医生是受观念指挥的。这些思想观念上的认识问题,既是医学问题,也是哲学、 心理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所谓“吓死了”,就是病人没能承受“绝症”带来的 压力(包括社会认同和传递的压力) ,思想负担过重,郁郁而终。所谓“治死了”, 就是在一种错误的治疗理念指导下,大范围切除,大剂量放化疗, (得了“绝症” 了还不往死了治!)不顾患者身体承受能力(或者过高估计患者的身体承受能 力)过度治疗的结果。这些表现在医院里的社会现象,至今还

15、普遍存在于癌症 治疗的过程中。 关于“吓死了”的问题,可从医患两方面去分析。作为患者被癌症吓死,无非是恐惧和心理负担过重导致疾病加重,不治而亡。而恐惧和心理负担往往来 自认识的偏差,即对癌症的认识不科学,不正确。比如,认为癌症就是不治之 症,得了癌症很快就要死了,得了癌症就要承受大量治疗,以及得了癌症就要 听医生的(其实医生是分科的,常常是外科的主张手术,放射科的主张放疗, 化疗科的主张化疗,而且还互相指责对方的方法不适用,完全听医生的你会不 知所措)等等。如果能够科学和正确地认识癌症,有效解决病人的心理负担, “吓死”的比例会大大降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和避免对癌症的错误认识, 也是医务人

16、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明的医生往往是解决患者心理负担能力最强 的人。 为了病人不被癌症吓死,人们常常采取隐瞒病情,说假话,做假病历等方 法。相当多的医生津津乐道的是:某某病人得了癌症,我做的手术,打开一看 根本不能治了,于是原封不动的缝上之后告诉患者:回去吧,你什么病也没有。 结果这个病人居然活了很长时间,超出预想。相当多的医生喜欢病人没有任何 文化,不提任何问题。并且宣传说:啥也不懂,啥也不知的患者的病最好治, 病也好的最快。其实并非如此。由于人是受思想支配的,所以思想不通,人一 定是不痛快的,没病都会憋出病来,有了病更加难治。这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 常识。 “不知不懂,任其治疗”是一种病人;“了解病情,配合治疗”又是一种病人; “不解病情,抗拒治疗”也是一种病人。在这三种病人中,只有“了解病情,配合 治疗”的人,病才好的最快。一般来说,抗拒治疗的病人大多是由不知不懂者转 化而来的。大凡不知不懂者,都是想知想懂的,可人家不告诉,郁闷加猜疑转 化为抗拒;或者不知不懂者因愚笨而钻牛角尖,转而抗拒治疗也是很自然的事 情。而抗拒治疗的人,其治疗效果一定是最差的,这也是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