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676590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天津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天津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天津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天津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附件 13天津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天津新的城市定位和建设美丽天津的攻坚阶段,水务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需要我们转变治水思路,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构建我市的水资源保障、水生态建设和防洪安全战略布局,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引导约束和服务保障功能,科学编制与美丽天津建设相适应的“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以支撑天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依据水利部全国水利发展“

2、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 全国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报告以及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了天津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市水务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主要建设任务、改革管理举措等,是未来五年我市水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一、 “十二五”水务事业发展回顾(一)“十二五”时期水务建设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水务事 2 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掀起了治水兴水新高潮。圆满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任务,初步建成了水资源及城乡供水、水环境与水生态、防洪减灾、农村水利、水资源管理、水务社会管理等 6

3、大体系。共计实施了 8 大类 53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 700.04 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 2.8 倍。水务部门组织实施了 434.73 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资金 40.11 亿元,占 9.2,市级资金 118.95 亿元,占 27.4,水务集团融资108.98 亿元,占 25.1,区县自筹 166.69 亿元,占 38.3。1基本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及市内配套工程,城乡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增加供水能力 8.63 亿 m3,城乡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市内配套工程,一横(引江工程)、一纵(引滦、应急引黄工程)外调水供水布局基本形成,以外调水为主,当地地

4、表水、地下水和非常规水源为辅的城市多水源配置格局和供水工程体系日趋完善。农业供水仍以当地水源和地下水为主,供水保证率依然较低。全市五年累计供水 127.0 亿 m3,其中外调水 46.6 亿 m3,当地地表水 42.9亿 m3,地下水 27.4 亿 m3,非常规水 10.1 亿 m3(再生水 8.4 亿m3,淡化水 1.7 亿 m3)。城市供水方面,新、扩建水厂 5 座,新增供水能力 64.5 万吨/日,全市综合供水能力达到 411 万吨/日,其中地表水 367 万吨/日,地下水 44 万吨/日,生活和工业供水得到了有力保障,供水水质优于国家标准。 3 2实施了“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清水河道行动

5、”,城乡水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实施了七里海、团泊、北大港等湿地生态补水工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湿地缺水状况,海河由定期补水变成常态补水,极大改善了中心城区、环城四区以及滨海新区河道水环境,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清水工程”和“美丽天津一号工程”两项水环境治理工程如期完成。综合治理河道 131 条(段)、1107.5km;修建截污管道720km,治理排污口门 1838 座;新扩建污水处理厂 67 座,配套管网 1303km,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79.746 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总规模达到 330.47 万吨/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 91.5%。初步建成天津市水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实施了引滦入津

6、水源保护,完成于桥水库封闭管理工程,启动于桥水库入库河口湿地及引滦黎河综合治理工程,城市供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控制地下水开采,压采深层地下水 0.81 亿 m3,全市地面沉降得到有效控制,沉降速率稳定在 26mm/年。开展山丘区清洁小流域建设,治理山丘区水土流失面积 262km2,山丘区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3完成永定新河、独流减河等骨干行洪河道治理,建成金钟河、北塘河等河口泵站,城市洪涝防御能力明显提升。随着永定新河、独流减河等骨干行洪河道的治理,城市防洪能力得到提升。潮白新河、北运河、新开-金钟河、青龙湾减河 4 等行洪河道实现达标治理,防洪标准达到 50 年一遇标准,蓟运河干流闫庄以下河

7、段达到 20 年一遇标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排水能力显著提升。中心城区新建、扩建排水泵站 78 座,新增排水能力 427m3/s,总排水能力达到 1275m3/s;综合治理河道 17 条、105km,实现中心城区二级河道全部清淤整治;建成北塘河、金钟河、大沽河等河口泵站,开工建设海河口泵站,中心城区雨水外排能力显著提高。启动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完成了泃河下营支流山洪沟治理。初步建成县、乡两级抗旱服务组织体系,编制完成天津市抗旱规划实施方案。4重点实施了十项农村水利专项工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实施了农业水源、节水灌溉、国有扬水站更新改造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

8、件。共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 233 处,解决了 41.87 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小型蓄水工程 1507 座,整治农村坑塘 710 座,新增蓄水能力 734 万 m3。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95.67万亩,更新改造节水灌溉面积 30.14 万亩,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310.61 万亩。新改扩建国有扬水站 48 座、排水流量 723.5m3/s;清淤整治农村河渠 1721.74km,维修改造农用桥闸涵 1597 座。农田排涝基本达到 5 年一遇及以上标准。 5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管理,全市 155 个乡镇全部恢复或建立乡镇水利站。5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

9、取得丰硕成果。市政府出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考核暂行办法,建立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2013 年、2014 年连续两年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二位。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 27.5 亿 m3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 2010 年下降 25%,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 0.68,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 21%。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万元GDP 耗水量已降至 16m3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降至8.0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2.5%以上,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 95%以上。6水务体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不断深化水务改革,组建了水

10、务投资公司,拓展了水务融资渠道,有效支撑了水务工程建设;建管体制改革有效推进,实行了河长制,城乡供水、排水实现了统一规划,规范了行业管理。颁布实施了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管理办法、 天津市实施办法修订了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全面推进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条例等立法工作,城乡水务 6 一体化管理基本实现,初步建立了涉水事务社会管理体系。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完善了水务规划体系,报请市政府批准了天津市水务发展战略规划、 天津市城市供水规划、 天津市排涝总体规划、 天津市滨海新区防潮规划等重点规划,完成天津市水利普查任务。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初步建成“水务业务管理平台”,基本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水

11、务科研取得丰硕成果,荣获水利部大禹奖 2 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5 项,三等奖 10项。取得国家专利 33 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12 项。(二)当前我市水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市水务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当前水务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性缺水依然存在,城乡供水二元化结构有待破除。天津属严重资源性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人均用水量全国双最低。人均水资源量(111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2100m3)的 1/19,人均用水量(165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456m3)的 1/2.5。境内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为 62%,本地水资源开

12、发潜力不大。引滦水源潘家口水库入库水量近 15 年来衰减 60%、水质下降使得引滦来水保证程度降低。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年新增供水能力 8.63 亿 m3,虽然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的紧张程度,但农业和生态用水依然存在较大缺口。未来水资源供需形势依然严峻。 7 现状我市城乡供水仍为二元化结构,城市生活及生产用水以外调水为主,水质水量能够得到保证;农村大部分地区生活用水基本上以当地地下水为主,现有城乡供水工程布局有待优化。另外,滨海新区快速发展,年需水量不断增大,形成中心城区供水设施有余量,滨海新区部分区域因高峰用水量增加导致原水输配能力、水厂供水能力不足,引起供水水量短缺及较大范围

13、降压时有发生。城市部分供水基础设施老化,水质下降,城市管网漏损率为 13.2%,距国务院“水十条”要求的 10%目标还有较大差距。2水污染形势比较严峻,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压力较大。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治理水环境,城乡水环境面貌有所改观。但我市整体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水污染仍然较重。城市排水雨污合流现象依然存在,农村生活、生产面源污染、企业直接排污现象未能彻底杜绝,大部分河道水质较差,主要河道水质劣于类标准的长度达到 77.8%,劣类河长占比仅低于宁夏,全国倒数第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 21%,为全国最低。由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用水没有保障,大部分河道处于断流状态,河湖、湿地、

14、洼淀日趋萎缩。全市水域面积率从建国初期的 27%减少到目前的 10.7%,河湖生态功能逐渐退化。由于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面积已达 8000km2,山丘区水土保持工作还有待继续加强,清洁小流域建设还刚刚起步,平原 8 区水土保持工作还没有全面开展。水生态修复的任务任重而道远。3总体防洪防潮能力仍需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调蓄雨洪能力不足。永定新河、独流减河达标治理后,城市防洪圈基本能达到200 年一遇标准,但仍有 50%以上的一级行洪河道(河段)没有达标治理;蓄滞洪区建设明显滞后,13 个蓄滞洪区中外围堤达标长度仅占总长度的 32%,分区隔埝达标长度仅占总长度的 20%;沿海造陆地区一线海堤建设

15、进展较慢,达标长度不足 7%;山洪灾害防治刚刚起步。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标准较低,中心城区现状排水能力距市政 3-5 年一遇标准尚有较大差距;河道出口泵站能力不足,加上海潮顶托严重,雨水外排能力亟待提高。4农村水利设施标准偏低,与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还存在差距。农村饮水供水标准不高,截至目前仍有 103.7 万人存在水质超标、水质缺乏检测、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农村饮水工程迫切需要提升改造;农业节水灌溉水平不高,农业节水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高效节水灌溉率仅 31%,北京已达 76%,节水水平与先进省份比有较大差距;农田骨干设施老化失修,功能衰减,大部分地区排涝标准不能达到 10 年一遇,担负

16、全市排涝的国有扬水站仍有 56 座三类站需要更新改造,农村排涝河道和深渠仍有800km 淤积严重,河道及干支渠上的农用桥闸涵仍有 1500 多座 9 重损,危及农业生产和出行安全,急需维修改造;农村坑塘急需整治,农村居住环境亟待改善。5现代水管理体制与机制尚不完善,现代水务管理体系有待加强。水务一体化管理职能尚未完全实现,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随着我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社会持续转型,水务体制机制仍存在着与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协调、不适应的方面和问题。涉水法规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适应新时期水务发展要求的一批重大制度尚需建立。依法行政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水行政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水资源管理总量控制和水源合理配置还需要加强,水资源承载能力与调整经济结构和种植结构之间的关系还需深入研究。水资源“三条红线”的约束作用、河湖生态空间的管控作用有待加强。重建轻管未能根本扭转,水务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水务科研成果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