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的前世今生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675958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广州的前世今生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关于广州的前世今生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关于广州的前世今生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关于广州的前世今生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关于广州的前世今生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广州的前世今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广州的前世今生(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11/13 新闻评论资料 广州,中国最自由平等包容的城市?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201040 期) Part 1 广州只相信改变广州只相信改变 打工弟打工妹们“孔雀东南飞”(那时的流行口号叫做“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和新生活方式的“南风北渐”形成方向相反、虚实相承的两股巨大潮流,先改变 广州然后改变中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80 年代的广州就是变化着的中国的缩影和先声。 这便是广州:仿佛慢条斯理,从容地迈着四方步,实际上在其从容背后,在似 乎一成不变的常态之下,完成着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的连续的跃进。 这就是广州:一座“任凭东西南北风,咬住改变不放松”的东方城市。广州不相信叹息。

2、广州不相信空谈。广州不相信云里雾里的承诺。广州只相信眼见为实。广州人习惯于相信改变着的广州。十三行十三行 商行之始商行之始乾隆七年(1742 年),清政府一方面希望继续通过海洋贸易赚钱,可又怕过 度的贸易会导致社会体制动摇,于是便实行一口通商,使广州成为中国惟一的 对外贸易城市。历史翻到此页,十三行行商开始大步跨上舞台。尽管在日后的 博弈中,他们无不突显出了夹缝求生、左右逢源的高超商业智慧,可体内的封 建主义基因,以及清帝国日益衰落的国力,却早已为粤商的悲剧收场埋下伏笔。这一切还得从制度说起。严格意义上说当时清朝并没有严谨、成熟的外交 政策体系。它对于十三行的管理基本上是以官制商、以商制夷以官

3、制商、以商制夷,并主要依靠两 个制度:公行总商制度和保商连坐制度。以及清帝国日益衰落的国力,却早已 为粤商的悲剧收场埋下伏笔。曾诞生过曾诞生过“世界首富世界首富”无论生意做得多大,按照儒家思想,伍秉鉴依然是一个生意出色,却地位 卑微的买卖人。为此,他通过捐输巨款,同清廷和广东官府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致命的致命的“商欠商欠”史学界目前有一个共识:鸦片战争并不是十三行衰落的致命伤。十三行的 致命伤是“商欠”,背后的原因是前文提到的“十三行官商贸易政策”。乾隆末年开始,广州外贸流动资金匮乏。行商中多数人是商人地主,所以 把相当部分商业利润用来购买土地,从事封建性地租剥削。伍家不仅和同文行 的潘家一样,

4、在福建有庞大地产,而且还开设了数家银号,进行高利贷剥削。 这都增强了行商资本的封建性,也限制了商业资本的积累和向产业资本的转化。 (注:限制了扩大再生产)此外还有清廷的盘剥。1773 到 1832 年这数十年中,洋行捐款就达 400 万 两之巨。同时,行商自身奢侈的生活也使得资金更为紧张。这种制度,最终使多数行商债台高筑,不堪重负。行商须承担集体责任, 一个行号倒闭必定要株连其他行商,商欠就像癌症病毒一样急剧扩散。洋行周转不灵、亟须扶持之际,面临的却是官方的无情勒索,无异于雪上 加霜。为了避免中外债务纠纷导致的外商滞留中国,清政府对华商拖欠外债严 加处罚。相反,洋人在欠下行商债务之后却可以任意

5、离去。十三行的终结十三行的终结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军舰长驱直下,直接停泊在了南京的 下关。清朝连忙派出钦差大臣,签下了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五口通商,十 三行的外贸特权不复存在。1859 年,英国人李泰国被委任为“中国总税务司”。7 月,李在粤设立海 关税务司。从此粤海关一切大权操控在英国人手上,李同时确定了“值百抽五” 的关税,使粤海关连同中国其他海关税率被变相地固定在这一当时世界最低的 税率标准,英国人渴望了多年的“自由贸易”理念终于被灌输到了清帝国衰老 的肌体里。十三行商馆从此彻底退出了中国对外通商贸易的舞台。Part2Part2 西关西关 老字号的前世今生老字号的前世今生

6、西关已然断裂成两个迥异的意象。一面,是曾经的传统和浮华;一面,是西关已然断裂成两个迥异的意象。一面,是曾经的传统和浮华;一面,是 如今不合时宜的坚守如今不合时宜的坚守没落贵族的不甘、自尊与落寞没落贵族的不甘、自尊与落寞。没想到,公私合营的命令突然出街,陈添记就此不复存在。这一停,就是二十几年。陈添记和日渐衰败的西关一起,变得沉默。直到 1979 年,政府再次发牌,允许私人经营。陈程添立刻拉着全家人,合 谋“再次下海”。怕不怕?当年毕竟都在工厂,端的是“铁饭碗”,却还是无端端地惦记没 有保障的厨房。“有钱人,就吃鱼皮,普通人,也可以吃猪肠粉。”陈本明笑眯眯的,一 如照片上的陈程添。虽然品种少,“

7、但是传统的东西,用心机去做,一样有人 去吃。”当年 10 元的定价,到今时今日,也只涨了 12 元。“因为做的就是街 坊生意,靠量挣钱,怎么能把价格提到不合理的地步?”Part3Part3 黄埔军校黄埔军校 改变历史的军官生改变历史的军官生黄埔军校虽然是一所速成军校,但不论教师还是学生质量之高,堪称一个黄埔军校虽然是一所速成军校,但不论教师还是学生质量之高,堪称一个 奇迹奇迹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苏联伏龙芝、英国桑赫斯特并称世界四大军校(也有 说法是以日本士官学校替代黄埔军校)。相比之下,黄埔军校不论是硬件还是训 练水平都显得颇为寒酸:学员军事课程是步兵操典、战术学、兵器学、地形学, 可见培养目

8、标主要是基层陆军士官。以著名的黄埔一期而论,1924 年 5 月 5 日入学编队,而同年 11 月 8 日就 宣布毕业,为期半年的学习中,学员们还参加了东征。军事课程短且少,但政治课程却极为隆重,据当年的教官和学员回忆,先 后有: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概论、社会主义运动、社会学概论、政治学概论、 经济学概论、中国及世界政治经济状况、中国政治问题、苏联研究、农民运动、 劳工运动、青年运动、帝国主义、不平等条约、政治讨论拥有自己的武装,成为那个时代每个政治领袖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黄埔军校虽然是一所速成军校,但不论教师还是学生质量之高,堪称一个 奇迹,在日后国共双方高级将领中均占据显赫位置。国民党阵营中,

9、校长蒋介石自不必说,先后担任教官的何应钦何应钦、陈诚、顾 祝同、张治中张治中、刘峙、周至柔等都成为上将,而杜聿明杜聿明、胡宗南胡宗南、张灵甫张灵甫、郑 洞国、宋希濂宋希濂、关麟征、贺衷寒、陈明仁、康泽、黄维、戴笠戴笠这一系列闪 耀的名字都成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将领。作为后人,已经很难揣测黄埔师生战场上拔刀相向的心情。很多年前,他 们相聚在黄埔长洲岛上,每天从“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的对联下走来走去,却没想到日后兄弟操戈相向。这是黄埔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Part4Part4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 问学于陈寅恪问学于陈寅恪谔谔之士傅斯年谔谔之

10、士傅斯年中大的师资队伍逐渐壮大,一时声名鹊起。而傅斯年聘人不重资历,只重 才学,也传为学界佳话。鲁迅是在 1927 年 1 月受邀到中大任中文系主任兼教务主任的。他对当时的 广州和中大满怀希望,“只要中大的文科办得还像样,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鲁迅对于蔡元培崇尚自由的北大校风,对于“五四”,怀有特殊感情,因而以 北大之风要求中大学生。他主张让学生有研究、活动和组织的自由。4 月,国 民党大举“清党”,从中大抓走几十个学生,他在自己召集的紧急会议上据理 力争:“五四运动时,学生被抓走,我们营救学生,甚至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 都罢工罢市我们都是五四运动时候的人,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学生被抓走, 我们又不

11、营救了呢?”尽管“五四”知识分子此时已经分裂成多个阵营,他们却仍在不同维度发 扬“五四”精神;就像尽管傅斯年和鲁迅有着不同的政治倾向,他却仍是一位就像尽管傅斯年和鲁迅有着不同的政治倾向,他却仍是一位 保持独立人格的谔谔之士。保持独立人格的谔谔之士。当时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曾被傅炮轰的就有孔祥熙和宋子文。在他推动 下,孔、宋被赶下台。目击者回忆,他在蒋介石面前痛贬孔祥熙时,蒋说,你 既然信我,就应该相信我所用的人。傅激动地回应:委员长我是相信的。至于 说因为信任你就该信任你所用的人,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现在,回想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不禁感叹,抗日战争前的 10 年真是 中大的黄

12、金时代。尽管鲁迅在不足半年之后,因为对国民党的失望和人事纠纷 离去,傅斯年与顾颉刚也分道扬镳,先后离开中大,他们还是为中大留下了丰 厚的学术底蕴和坚实的学术建制基础,留下了崇尚独立的精神与追求自由的勇 气。1950 年代,陈寅恪安心教书、做学问。他为历史系高年级学生讲授两晋 南北朝史、隋唐史等课程。对于这些课的内容,他早已滚瓜烂熟,但他 仍重新备课,而不使讲课内容重复。早些年,他在清华教书时,刚结束颠沛流 离的战乱生活,身体甚为虚弱。别人劝他休养生息,他当即回答,“我是教书 匠,不教书怎么能叫教书匠呢?我要开课,至于个人研究,那是次要的事。” 他坚持着从前说过的话,直到 1958 年夏天。他朴

13、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资料来源:他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百度百科)陈寅恪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 西方的“历史演进法 ”( 即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 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并在 这个基础上,注意对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中考证出关键所在,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求得历史面目的真相。他这种精密考证方法,其成就 超过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发展了我国的历史考据学。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他热爱祖国,治学严肃认真,

14、实事求是,在史学研究中写出了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 野,对我国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其意是,毛公是政治上的最高当局,刘公是党的最高负责人。我认为 最高当局也应和我有同样看法,应从我之说。否则,就谈不到学术研究。 ”他认为,政治不应过多插手学术,应给予学术足够的自由与自主。)陈寅恪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 究和著述。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 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P Pa ar rt t5 5 “白白天天鹅鹅”霍霍英英东东的的中中国国梦梦历史曾在这里烙

15、下了历史曾在这里烙下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伤疤。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沧的伤疤。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沧 桑洗礼,这个小岛上出现了中国第一家五星级涉外酒店桑洗礼,这个小岛上出现了中国第一家五星级涉外酒店经历了无数次反抗、沦陷、收复,沙面在炮火和愤怒中压抑了整整 120 年。 1977 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中国随即开始了划时代的改革开放,福建省 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此刻,在英属殖民地香港,一个 民族崛起的中国梦已经在一位香港富商心中酝酿了许久。这个出身贫苦的“资 本家”就是霍英东,一个黑瘦的番禺人。改革开放那年,他已过花甲。霍英东儿时也曾是寮民,一家七口人住在一条

16、小船上,靠在广州和港澳之 间运货维持生计。这个出身贫寒的少年凭借着勤劳和聪慧,一步步成为了亿万 富豪。无论身份如何变化,霍英东始终有着中国情结。抗美援朝时,西方国家 对中国实施全面禁运,霍英东硬是在香港组织起船队,为大陆运送大批钢铁、 轮胎、汽油和药品等急需物资。此后,他一直顶着港英政府的压力,援助内地 经济。因为这个原因,霍英东被港英政府举办的一切官方活动和慈善活动排斥 在外,直到 1997 年英国撤出香港,他也没有获得大英帝国授勋。霍英东早已切身体会了霍英东早已切身体会了“租界租界”和和“落后落后”的含义,这个酒店大亨渴望通的含义,这个酒店大亨渴望通 过一个他有能力控制的企业,来推动国家的改革。过一个他有能力控制的企业,来推动国家的改革。霍英东常说:“人家看你是不是改革开放、有没有和国际接轨,首先看你 的宾馆,过去,全世界社会主义的宾馆和资本主义的宾馆连味道都不一样。”从诞生之日起,从诞生之日起,“白天鹅白天鹅”就注定不是一笔赚钱生意,而是一个爱国商人就注定不是一笔赚钱生意,而是一个爱国商人 的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