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讽喻类文学作品的特点-终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674937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讽喻类文学作品的特点-终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讽喻类文学作品的特点-终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讽喻类文学作品的特点-终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讽喻类文学作品的特点-终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讽喻类文学作品的特点-终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讽喻类文学作品的特点-终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讽喻类文学作品的特点-终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浅谈讽喻类文学作品的特点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及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 用一种事情来比另一种事情的道理叫讽喻。讽喻着重在用事理打比方。 ” 讽喻艺术常常运用于文学作品当中:诗经、离骚等(讽喻诗)、散文(杂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拿来主义等、小说(讽刺小说) - 围城、阿 Q正传、变色龙、竞选州长乃至戏剧- 日出等以及故事类文学(童话、寓言等)。讽喻不仅能编写成寓言或童话,还能构写成大部头作品,如钱钟书围城,讽喻的对象是“ 新儒林 ” 。讽喻是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因为弱者(被统治阶级)对强者(统治阶级)思想上的不满或抗争。如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是个奴隶,是被统治阶级,对社会极

2、端不满,于是有了讽喻类文学作品伊索寓言问世,以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有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有良知的官员、文人墨客对统治阶级的委婉劝谏或表明自己的政见,如屈原的离骚等。讽喻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是言论自由受到压制或剥夺。美学家、文论家与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曾经说:“ 没有热情,是决不会讽刺的。 ” 这话很有道理。讽喻的运用者都是社会的弊端的锐敏的观察者,他们都有一颗热情的心,以讽喻的方式呐喊,希望得到人们的重视,希望社会改良,希望人性更善。讽喻艺术运用的目的就是让读者产生联想:围城中许多名字都有特别的含义,有的也带讽刺。方鸿渐,鸿渐是易经上的一句话,鸿就是鸟,渐就是树木,那个鸟可以从水上飞起来,落在树上。

3、方鸿渐,他比较清高,但是也表现懵懂,什么事都无定夺,就像鸟一样,在树上站不稳。孙柔嘉,柔嘉是统治术啊,果然这个女子结婚以后有一种御夫欲,很厉害。赵辛楣,辛楣就是挂在门上驱邪用的那个药。所以围城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个符号,也有种批判,都有讽喻的意味。讽喻不同于比喻。有人说讽喻是比喻的一种,这是极不正确的。讽喻是一种文学艺术表现手法,而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比喻是在一句话里或一段话里,以打比方的事物为喻体,与本体相比照,喻体不能单独成篇。讽喻是以一个完整的故事作喻体,说明道理,作为喻体的故事则可以独立成篇。也就是说比喻用来修饰句子或段落,使句段的表达效果更强;而讽喻则用来修饰篇章,使篇章的表达效果更有

4、张力和震撼力。讽喻与讽刺也不完全一样。它们都有讽刺意味,但讽刺具有很强的揭露性,语言直白,是直接指向其人或其事,且具有贬责、指斥的意思。讽喻则主要是寓事理于故事之中,含蓄、委婉,给人以启迪和诱导,有批评,但那是一种善意的规劝。讽喻的生命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也必须是会有的实情。讽刺作品带有讽刺意味,而讽喻也常常带有讽刺意味。但是,讽喻还具有时代性、哲理性、劝诫性等特点。相对而言,讽喻的表现形式更加“ 放肆” ,在小说、诗歌、寓言等文体中都能运用,讽喻的表现力更强,比讽刺更具有冲击力、震撼力。本文将着重从五个- 2 - 方面谈谈运用了讽喻的文学作品的表现特点。一、作品

5、题目简明运用讽喻的文学作品的题目要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窗口,要能让读者从这眼睛、从这窗口看到文章的全貌。如叶公好龙(叶公喜欢龙)狐假虎威(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等简洁的题目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同时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引人入胜。有人分析钱钟书的 围城,认为这个题目本身就有讽喻意味,围好的城暗指的是婚姻,没有结婚的人,想进入围城;结了婚的人,想从围城中出来。两个字的题目,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却道出了围城的寓意。二、作品语言贴切运用讽喻的文学作品的语言要直接而恳切。语言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词藻,但要把意思表达的一清二楚,切忌语言晦涩难懂、

6、拐弯抹角,让人找不着北。如:伊索寓言第三卷中的宙斯与众神宙斯与普罗米修斯与雅典娜创造万物时,宙斯创造了牛,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雅典娜创造了房子。他们选举莫摩斯来评判他们的杰作。莫摩斯却嫉妒他们的创造物,便说宙斯犯了错误,应该把牛的眼睛放在角上,让牛能看见撞到什么地方。接着,他又说普罗米修斯也做错了,没有把人的心挂在体外,好让各人心里的所有想法都能表露出来,使坏人无法伪装。最后他说雅典娜应该把房屋装上轮子,若有坏人作邻居,便很容易搬迁。宙斯对莫摩斯无端的诽谤十分气愤,便把他轰出了奥林匹斯山。这个故事语言非常简洁,也非常直接。正因为如此,全篇文章只有两百四十字左右,但是所讽喻的现实是令人不得不深思

7、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东西,纵然是万能的神,也有所不能及。同时还讽喻宙斯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因此,运用了讽喻的文学作品提倡文字的有效性,不提倡冗长。三、作品所用事例虚实结合运用讽喻的文学作品中所写的事情可以虚构也可以真实。如:号兵从前,有个号兵,正当他吹集合号时,被敌人抓获了,他大声叫道:“ 各位,请不要无缘无故地杀我。因为我没有杀害你方任何人,我仅有这把铜号,没有任何武器。” 敌人却对他说道: “ 正因为这样,你就更应当被杀死,你自己虽没打仗,可你召集所有士兵来攻打我们。”这个故事是客观存在的,运用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做喻体,更具有可信度,更具有说服- 3 - 力。号兵,就是号召所有

8、的士兵战斗的人,这是表象,实质是讽喻那些教唆分子,制造事端的首恶分子。这故事讽喻的是,人们更痛恨那些怂恿他人作恶的人。再如:寓言夜莺与鹞子夜莺站在一棵大树上,像往常一样歌唱着。饥饿的鹞子看见她后,便猛飞过去将她抓住。夜莺临死时,请求鹞饶了她,说她难以充满鹞的肚子,如要彻底解决饥饿,应当去抓捕更大的鸟。鹞子却回答说:“ 若我放弃了手中现成的食物,再去追求看不见的东西,那我岂不是傻瓜了么。 ”从正面讲,故事赞扬的是 “ 鹞子” 不贪图虚无的大利益,注重实际利益,是明智的人;从反面讲,故事讽喻的是,那些为贪图更大的利益,而放弃已到手的东西的人,是愚蠢的人。 而这个故事是完全虚构的,完全是拟人化的表现

9、手法,但是故事所讽喻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有类似的事情在现实世界里上演。无论是虚构也好,真实存在也好,讽喻的主人为了达到讽喻的目的,在喻体(事例)的真伪的选择上是自由的,天马行空的,可以真中有假,以可以假中有真,可以全真全假,也可以半真半假。四、作品的文体自由运用讽喻的文学作品所运用的文体可以自由,可以是寓言,可以是童话,可以是诗歌完全可以根据运用者的需要,自由运用文体。运用的文体要注意表达要顺畅,篇幅可长可短。如:寓言夜莺与燕子:燕子劝说夜莺,像自己一样与人住在一起。夜莺回答说:“ 我不愿意回忆我以前的苦痛,因此我愿住在田野里。”这可能是最短的讽喻类作品,运用的是寓言的形式,通篇只有字

10、左右,但是这有效的个字,却讽喻客观存在的事实,对人性有很真实的诠释:不幸受过苦痛的人,总是回避那以前发生苦痛的地方。人是万物之灵,但是又是那么的脆弱,在面对苦痛时,常常是选择逃避。当然,为了讽喻的需要,讽喻的主人完全可以用比较长的篇幅来讽喻他要讽喻的人或事,像很多的童话篇幅较长,如海的女儿绿野仙踪等童话,再如著名的讽刺封建儒生的大部头小说儒林外史也可以利用童话或者其他的文体来讽喻他要讽喻的人和事。五、作品意境深远运用讽喻的文学作品所刻画的意境不能太肤浅,要深远,要能打动人心,可以歌可以- 4 - 泣。(一)训诫性。 训导世人从善如流,劝诫世人戒贪戒躁,戒妄动如:寓言山羊与牧羊人很多山羊被牧羊人

11、赶到羊圈里。有一只山羊不知在吃什么好东西,单独落在后面。牧羊人拿起一块石头扔了过去,正巧打断了山羊的一只角。牧羊人吓得请求山羊不要告诉主人,山羊说: “ 即使我不说,又怎能隐瞒下去呢?我的角已断了,这是十分明显的事实。”牧羊人的形象讽喻的是欲盖弥彰的人,山羊形象则是赞扬生活中勇于承担责任的智者、诚者。这故事劝诫人们,明显的罪状是无法隐瞒的。与其隐瞒错上加错,不如直接承认错误。所谓: “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 但是,人性是复杂的,正因为有许多的人心存侥幸,所以,错上加错的人更多,而诚实的人更少。(二)讽刺性。 讽刺现实生活中值得批驳的人和事。如:寓言狮子与驴子合作打猎狮子与驴子联合,一起外出

12、打猎。他们来到野羊居住的山洞。狮子守在洞口监视着,驴子则跑进洞里,乱喊乱跳,吓唬野羊,把他们赶出去,守候在洞口的狮子捕捉了许多野羊。之后,驴子跑出洞来,问狮子他是否很勇敢,野羊都被轰赶出来了。狮子答道:“ 是呀!如果我不知道你是野驴子,我也许会害怕你。”狮子的形象是一个行家,驴子的形象是在行家面前自吹自擂的人。这则寓言是讽刺那些在能人和行家面前自吹自擂的人。“ 班门弄斧 ” 自然会被世人讥笑。奉劝人们要有先见之明、自知之明。(三)哲理性。 讽喻中常常寓托着深深的生活哲理,其中的哲理令人玩味难已,如:寓言牛和屠夫有一天,许多牛想杀死宰牛的屠夫, 因为屠夫从事屠杀他们的职业。 他们聚集在一起,商讨

13、办法,磨砺他们的角,准备战斗。有一头耕过许多田地的老牛说:“ 屠夫们确实宰杀我们,但他们是用精巧的手艺来杀我们,减少了我们的痛苦。如果没有这些手艺高明的屠夫,而让其他人来宰杀,我们便更加痛苦了。你们要知道,虽然屠夫可以杀死,但人们总是要吃牛肉的。 ”屠夫的形象是生命的主宰着,而牛是生命的抗争着。这则讽喻,凭借“ 老牛” 这个生活中的智者之口告诉人们一个哲理:如果灾难和死亡是不可避免时,就要勇敢地面对它,与其痛苦而死,不如痛快而死。个中的生活哲理,聪明的你,品出真味否?(四)统一性。 指的是在表现本质(讽喻的意境)的时候,要做到表象和本质的和谐统一。必须确定的是表象是为了本质服务,本质寓托于表象

14、之中,但必须是容易挖掘的,必须让读者能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否则,讽喻是失败的。如:寓言蜜蜂与宙斯蜜蜂不愿把自己的蜂蜜给人类,便飞到宙斯面前,请求给他强大的力量,可以用针刺死那些接近蜂窝的人。宙斯对他的恶意十分气愤,便使蜜蜂只要刺一回人,蜂针就断了,- 5 - 自己也随之死了。表象是蜜蜂不愿把蜂蜜给人类,要刺死接近蜂蜜的的人,自己却不得好死。这故事讽喻的本质是:不怀好意的人必定自食恶果。读者能很容易的透过表象找到本质,因此,这则寓言是成功的。(五)时代性。 运用了讽喻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可以借古讽今,也可以借今讽古。每一则讽喻都打上了很深的时代的烙印。透过讽喻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人

15、性的丑恶或社会的弊端,也就是说讽喻很强的反映现实的功效。从春秋时期屈原的讽喻,我可以看到封建士大夫善意的对君上的规劝,士大夫的爱国之心昭昭。但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这种规劝的无力与渺小,君上的昏庸、愚蠢却在我们的眼前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大从唐朝白居易的讽喻,我们可以看到官僚们的贪婪、无耻,劳动人民的生活悲惨。他的讽喻更具有批判性、揭露性。从明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吴敬梓讽喻封建科举制度的流毒已经深入儒生的骨髓,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是封建社会的悲哀,封建科举制度戕害了多少活生生的人,可叹可悲。从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兄弟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人性的贪婪与自私的讽喻,对某些地方政府为了赶

16、政绩,不择手段的讽喻。在不同时代的作家的笔下,讽喻的人或事都有所区别。作家的社会地位、生活层面都能影响作家讽喻的层面或深度。伊索本就是一个奴隶,所以他熟知底层人的人性的丑恶社会的不公平以及黑暗;白居易身在官场,所以熟知官场的黑暗,对官僚的描写因此入木三分;吴敬梓本就是落魄的儒生,所以熟知封建科举制度对儒生所造成的毒害深入骨髓,因此将范进、严贡生等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鲁迅生活在民国年间,所以他能把要革命的阿Q写得有血有肉;余华生活在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生活经历丰富,所以对人性和地方政府非常了解,所以能将李光头这个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讽喻不是单纯的滑稽可笑。以讽喻作品而言,搞笑不是最基本的,从根本上说,具有讽刺意义,才谈得上讽喻。当然,讽刺意义并不一定人人能够觉察到,也会有人感情上接受不了,也会有存心将其忽视的人。而且,确实,讽喻使用环境不同,起到的效果不同;正如某例,换了环境的讽喻,甚至可能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但尽管如此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