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强迫心理倾向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673342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8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强迫心理倾向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生强迫心理倾向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生强迫心理倾向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生强迫心理倾向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生强迫心理倾向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强迫心理倾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强迫心理倾向(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编号: : 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 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 项目申请书 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大学生的强迫倾向调查大学生的强迫倾向调查 申 请 人: 肖晗 肖晗 . 指导教师: 李强 李强 . 所在院系: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申请金额: 4400 元 4400 元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 填表日期:2008 年 6 月 1 日 填 表 说 明 填 表 说 明 一、申请书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处要填“无” 。 二、“所属学科”按一级学科列出,跨学科最多写三个 三、“起止时间”写到项目主持人毕业时间以前 四、“项

2、目申请人(团队)知识背景、创新经历、特长、兴趣;取得成果”要提供证明材料,附在表后,证明可以是复印件。 五、“指导教师推荐意见”要对申报项目内容进行全面分析。 六、格式要求:表格中的字体为仿宋,小四号,1.5 倍行距。 七、材料规格:用 A4 纸双面打印(复印),左侧装订。 八、材料报送: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和电子版提交。 一、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生的强迫倾向调查大学生的强迫倾向调查 项目性质 发明、设计, 基础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社会调研 项目来源 自主立题 教师指导选 题 所 属 学 科 心理学 研 究 项 目 起至时间 2008 年 6 月 至 2009 年 11 月 姓 名 肖晗 电

3、 话 E-mail 项目 负责 人 所 在 院 系 周恩来政府管 理学院 专 业 政治学与行政 学 年 级 大二 姓 名 所 在 院 系、班 级 承担工作 每 周 工 作时间 签 名 孙新星 应用心理学 制作、分析问 卷 3 小时 刘沁真 社会学 发 放 分 析 问 卷、访谈 3 小时 强琨 政治学与行政学 发 放 分 析 问 卷、访谈 3 小时 申 请 者 项目 组成 员 姓名 职称、 职务 单位 电话 E-mail 李强 教授 南开大学 指 导 教 师 实验室名称 所属院系 电 话 地 点 实 验 室 项目申请人承诺: 我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如果获得资助,严格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恪守学术

4、道德规范,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交流活动,认真实施项目计划,合理支出实验经费,保证完成实验目 标。 签名: 1 二、立项依据 1项目实施目的和意义 项目实施背景 项目实施背景 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阶段。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适应社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必不可少的条件,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也已成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目标。但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如 SCL90 结果表明,大约有 1030%的大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偏执等方面,其中强迫症状在各种

5、心理健康问题中高居首位,强迫症状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纵观已有的研究结果,这一症状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这一现象并没有引起高校心理卫生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关于大学生强迫症状的研究也为数不多。 国外有资料表明青少年强迫性障碍的患病率为 33.4%,亚临床强迫性障碍的发生率高达 19%。国内张守杰、许又新研究发现(1991 年) ,有 82%的强迫症病人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强迫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22.9 岁,25 岁以前发病的占 69%。大学生正处于这样一个年龄段,因此可以说大学生是强迫症状的一个多发群体。存在强迫症状的大学生由于自知力完好,却经常处于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

6、存的矛盾冲突之中,因此通常会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痛苦程度较高。这些大学生往往个性脆弱,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难以承受压力和突发性生活事件,症状较重的还会使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项目实施目的 项目实施目的 调查当代大学生较为普遍的强迫观念或者强迫行为倾向,并进一步探究该倾向与哪些因素相关性较大,进而探索改善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引起学校、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强迫症状及其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临床研究多而非临床研究少。专门针对强迫症状的研究,尤其是有关强迫症状群体的心

7、理防御机制的研究对象多为临床强迫症患者,针对正常的、非临床群体的轻微强迫症倾向的研究相对较少。临床强迫症患者与大学生强迫症倾向群体相比,差异主要在于:其一,临床强迫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损害更加严重;其二,年龄特征的离散程度较大;其三,文化程度和认知水平上可能与大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针对临床强迫症患者的研究结果可能会与大学生这一非临床群体有所不同。 (2)小样本研究多而大样本研究少。由于临床强迫症患者具有样本采集困难、流动性大、研究对象容易脱落等特点,不宜进行大样本研究,因此研究对象的样本量通常在三十人以内;而针对广大高校大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中为数不多的关于非临床群体强迫症状的研究也

8、更多地集中于青少年 (即初一至高三段) , 而专门以大学生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很少,从预防的角度来考查大学生强迫症状发生的研究就更为少见。 (3)评定工具的非特异性。有关大学生强迫症状的非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的研究中,所使用工具绝大多数具有非特异性的特点,大多数使用 SCL90 量表,该量表所反映的症状较多,强迫症状也只作为其中的一种症状一带而过,难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我们的研究将尽可能的弥补以上不足,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专门的非临床强迫倾向研究。 2现实意义现实意义: (1)科学研究和解决大学生强迫倾向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

9、素质教育”转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大学生强迫倾向问题,国内已有的研究表明:有 10%至 30%的大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敌对等症状方面,其中强迫症状的比例高居榜首,因心理障碍而退学的学生占退学总人数的 30%一 60%。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强迫倾向问题应该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理解和救助。具有强迫症倾向的大学生往往在学业和社会化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不能承受过重的压力和突发性灾难事件,这对于旨在“面向全体

10、” 、 “面向发展”的素质教育,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如果大学生的强迫症状不能得到及时地消除或缓解, 其心理就不能健康发展,最终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目标落空。 (2)研究大学生强迫倾向问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大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时期,他们生理上急剧变化,心理上动荡发展,学业上紧张繁重,他们面临着生理、心理与社会变化的巨大压力,而压力、紧张和焦虑等则是滋生强迫病症的土壤。尽管强迫症病症在普通人群中的检出率相对较低,在大学生中更为少见。但是,强迫症倾向则常见与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之中,在普通人群中就有 40%60%的人报告曾有过强迫倾向。由此可见,大学生作为强迫

11、倾向的主要受害者,作为强迫症病症的易发群体已深受其苦,具有强迫症倾向的同学长期无比痛苦的处于强迫与反强迫的冲突中。我们的研究将在探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引起学校、社会各方面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缓解当代大学生强迫倾向问题,是我们此项研究的最终目标。 2主要参考文献 1梁宝勇: 变态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武慧多:大学生强迫症状特点及心理防御机制的相关性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陈丽:青少年强迫症状的特点及其认知归因研究,青少年强迫症状的特点及其认知归因研究,2003; 4吴承红,蔡澄:大学生强迫症症状学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2(9) ;

12、5张宁,孙滨捷:强迫症状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J,2008(2) ; 6李占江:青少年强迫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的研究现状J,2000(6) ; 7陈剑梅:强迫症学生心头的阴影J. 心理与健康, 2002,(04); 8周燕,李艳:强迫症的成因、临床症状及矫治,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 年 3 月第 21 卷第 1 期; 9吴承红:大学生强迫症的成因及心理治疗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1997 (03); 10赵勇:大学生强迫症状况调查及其个性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年第 13 卷第 6期; 11吴先超,杨怀中: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高教发展与

13、评估, 2005,(04).; 12张樱樱,童辉杰:大学生强迫认知因素的测量研究,苏州大学,2007; 13翁洁:强迫症的病因与防治初探,南平师专学报,2006(4) ,第 25 卷 2 期; 14范红霞,申荷永,张敏:近 20 年国内外强迫症心理治疗研究进展及动态,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年第 14 卷第 6 期; 15谭伟棠、黄铎香:强迫性神经症 55 例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01 年第 17 卷第 8 期。 16 徐光兴著:奇妙的仪式:强迫症的精神世界解秘,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17 郑瞻培, 刘义兰编著:强迫症,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18 杨君如著:都市

14、变态心理解析:都市心理变态的 41 个经典案例揭秘 ,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 19 中学生强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其系统家庭治疗初探 ,华南师范大学,2005。 20 重读弗洛伊德关于强迫症的研究 ,四川大学,2004 3项目申请人(团队)知识背景、创新经历、特长、兴趣;取得成果 项目负责人:肖晗,系统学习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统计学、政治心理学、SPSS 统计软件应用等诸多课程,对心理学兴趣浓厚,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掌握 SPSS 统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曾参加过“天津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现状”调查研究。曾担任南开青年报责任编辑、记者,生活南开报记者,军训期间担任院通讯员。曾担任“

15、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吉林省陪团志愿者组组长并获“优秀志愿者”称号。曾在校内进行创意市集活动,售罄自制的圣诞节礼品。2007 年获南开大学三等奖学金。曾参与新东方的一线宣传工作。 现担任周恩来政府学院团委宣传部副部长, 参与组织 2008 年南开大学职业辅导月、 通讯员培训班等大型活动,并多次撰写院工作简报和简讯。现任专业组织委员,参与组织多次活动。 本人具有较强的写作和组织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强,对心理学和社会调研兴趣浓厚。 项目成员:刘沁真,现就读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在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SPSS 统计软件、社会统计学、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课程中取得优异成绩,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有较为深厚的学科积累,同时富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分析力。 曾获 2006-2007 学年度南开大学二等奖学金,在校期间参加了一定的社会活动,比如青年志愿者协会,为校园公益事业服务;2007 年 11 月担任“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志愿者,负责重庆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