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诗圣——杜甫诗歌印象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668880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浪的诗圣——杜甫诗歌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流浪的诗圣——杜甫诗歌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流浪的诗圣——杜甫诗歌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流浪的诗圣——杜甫诗歌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流浪的诗圣——杜甫诗歌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浪的诗圣——杜甫诗歌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浪的诗圣——杜甫诗歌印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浪的诗圣杜甫诗歌印象(一) 如果把唐诗比作一支交响乐队,那些充满才华的诗人们每个人都奏出了属于自己的乐章, 陈子昂的悲慨,王昌龄的雄浑,王维的秀丽,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刘禹锡的清俊, 柳宗元的简淡,韩愈的险怪,李贺的冷艳,白居易的轻俗,李商隐的雅艳.而无疑,李白 是这场交响乐演奏中飞扬最高、飘扬最远的一支。杜甫呢?所幸有了杜甫,他为这支队伍 压住了阵脚。 每读杜甫,总能让我渐渐冰冷的心又渐渐感觉到丝丝温情,那温情不但是由己及人的关注 热爱,那温情更丝丝撩拨着人的心灵,让人渴望崇高渴望博大渴望热情,并因这种渴望而 温暖了自己。 一个人活着有很多种选择,高尚或卑劣,清雅或粗俗,博大或狭隘,深

2、刻或肤浅,骄傲或 萎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而选择之后心灵的感受也只有自 己能够体验。是不是,我们每选择一分高尚,我们就能多一分内心的纯粹和幸福?每选择 一分高尚,我们就能多一分内心的平静和安然?所以,杜甫是幸福的,他是那样高尚。 这个常常自称“老儒”的老头,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儒家标举的理想人格人饥己饥,人 溺己溺。这种伟大的人格,因有了杜甫的诠释而洗去了“腐朽”的铅华,光彩照人,令人 神往。杜甫也在诗歌之外显得愈加巍峨高大,辉耀照天。当代学者傅道彬、陈永宏在歌 者的悲欢一书中言杜甫为后人建立了一座纪念碑,说:“在这座非人工建立的纪念碑面 前,任何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都会在它

3、的面前低下自己仰慕感念的头颅;任何一个有民族自 尊和责任感的炎黄子孙,都会自心底深处升腾起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为我们悠久的民族文 化能哺育出如此伟大高洁的人格而由衷的自豪。 ” 艰辛的杜甫终生流浪,流浪的路上,他把人世间所有的苦难都一点一点地拣起,扛在了肩 上,装进了心里。而他自己呢?“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 “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 ,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即便他已经贫得不能 再贫了,即便他已经苦得不能再苦了,贫苦一生,却也从来没有推脱更不躲避。就是在他 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在“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的时候, 还在关心

4、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 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 其位,不谋其政。 ”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尽管 “身已要人扶” ,他却说“拔剑拨年衰” ;尽管“处处是穷途” ,他还是“不拟哭穷途” ;尽 管“万国尽穷途” ,他依然“艰危气益增” 。他用诗歌作为记录,记述了他“穷年忧黎元” “济时肯杀身”的一生。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5、 (二) 小时候读杜甫,总觉得这个老头有点太老了,满脑子的苦难伤感忧郁。 “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的哭啼,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悲叹,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的凄凉,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孤独.远没有李白“开怀大笑出门 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来得豪迈潇洒过瘾。年长一点再读杜甫,才知道杜甫同样有过凌云壮志万丈豪情,经济繁 荣社会安定的开元盛世,他同样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游历日子;即便在二 十五岁落进士第后,依然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神驰太虚目骋八极的激昂情 怀;“

6、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里透露着自己的雄心壮志;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中更多的是对自己诗歌的自信。这些诗句,就其豪迈爽快,丝毫不减任何一个豪放诗 人。 然而二十年后,他在南征一诗中却感叹:“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 什么改变了杜甫?世论杜甫诗, “沉郁”一词用得最多, “沉郁顿挫”这是杜甫对自己诗歌 风格的概括。清人吴瞻泰在他的杜诗提要中讲到:“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 什么叫沉郁呢?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解释:“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 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 ”今人王明居解释得更加形象,他说:“杜甫沉 郁,其体重,其气浊,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慨

7、激荡,回旋纡折。 ” 是什么让杜甫诗中少了飘逸激荡之气,而多了沉郁顿挫之意?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

8、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这是一首具有标志意义的诗歌,它既代表着杜甫沉郁诗风的成熟,也代表着杜甫为时代而 泣为百姓而哭的诗歌内容的开始,它就像宣言书,从此,杜甫开始了他表达人民思想、情 感、要求、愿望的诗歌创作。国家不幸诗家幸,宋人方回说:“唐中叶衰,却只成就得老 杜一部诗也。 ”在这国家不幸的时候,有人放歌山水,有人隐姓埋名,有人自顾自命,更有 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杜甫却用他那羸弱瘦削的肩膀扛起了人民的苦难国家的不幸,虽然 他那肩膀太瘦弱了。他没有力量,却用尽了自己全部的勇气。有人说杜甫的诗中泪水太多, 而我想,如果杜甫的泪水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不幸而流,那他也不过是一个多愁善感的

9、诗人 而已,可他不是,或者说他多愁善感,却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他把自己的忧愁和人民的痛 苦、国家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从自己的苦难中想到了百姓的苦难、国家的安危。 这个时候,杜甫的忧愁就不再是单纯的小夜曲,而是层次丰富、情感深厚的交响乐。 “老吾 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这种推己及人的高贵情操在杜甫诗中俯拾皆是。两年后杜甫写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自长安回家,杜甫一路看到的是“朱门酒肉 臭,路有冻死骨” ,回到家听到的是妻子的哭声,原来他们的儿子就在杜甫将要走进家们的 时候饿死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两句最最普通的对比,成了中国诗歌文化史 上最有震撼力量的诗章。这诗

10、句并不华丽,且有孟子“庖有肥肉,厮有肥马;民有饥色, 野有饿莩”的文本,但是就是这句诗却足以震撼了整部唐诗,整个唐朝,整整一个民族。 对君国社稷的忧心忡忡,对黎民百姓的深刻关怀,让这十个汉字光耀千秋,也让我们看到 了杜甫那一颗善良博大焦虑的心。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这就是杜甫一生的性格, 因为他有着“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的灵魂。 有人说杜甫的“忠”是“愚忠” ,甚至拿出“三吏” 、 “三别”中杜甫勉励士兵“努力事戎行” 作为证据。须知,让杜甫在千年前就搞阶级斗争是一种过分的要求啊。杜甫忠君,因为那 时候,君就是国。杜甫忠,却并不愚,从兵车行中“边庭流血成海水,我皇开边意未 已”到

11、秦州杂诗中“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从忆昔二首中“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位忙”到遣遇中“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 ,杜甫对官宦甚至皇上的批判 是贯穿了他的一生的。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的忧乐。决定杜甫思想的,决不仅是“奉 儒守官”的儒家教育,还有长安“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十年困守的屈辱和辛酸; 还有“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和百姓共尝艰辛的生活;更有“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的 和人民亲密无间的生活经历。这些,才是杜甫思想决定性的因素。 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总是与祖国生死相依,与人民休戚与共的。当代诗人臧克家说: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

12、刻入石头 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无论何时何地,只 有具有了社稷胸怀、百姓情结,这个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顺遂时,不沉醉于安富 尊荣;贫贱时,不沉沦于一己辛酸,他才担当得起“伟大”二字。杜甫,就正是这样一个 伟大的人。 杜甫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对国家的关注终生没有放弃,他对人民的热情终生没有冷漠。如 果说他很多诗歌中表现了推己及人的伟大,那么他那些舍己为人的诗歌则表现了他的纯粹, 更能震撼人,激励人。在杜甫已经艰辛到“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时候, 他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 前突兀见此屋

13、?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一种升华,这种升华足以让每一个渴望高尚 的人为之歌泣肃然起敬,在这种至高至洁的人格面前,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尚存的一点私 心杂念而羞愧。 而人,毕竟是复杂的人、现实的人、社会的人,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达到至高至洁 的境界。我只是想,读杜甫的诗,能够唤醒我们心中那一点点的善念,并为我们这点善念 做点什么,这也够了。 白居易受杜甫影响颇大,直接沿用杜甫诗意的作品很多,比如“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 盖洛阳城” 、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世人对白居易这类诗 歌评价不高,认为矫情。我却想,如果杜甫在黑暗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我们为什么不 能向

14、着那灯光进发呢?或者说,为什么允许我们学习杜甫,却不许白居易学习呢?毕竟, 在白居易心中,杜甫也是一个圣人呀。历史中,白居易可是首推杜甫之人:“杜甫贯穿古 今,尽工尽美,殆过于李。 ” (三) 是什么让这个老人如此善良?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中国哲学更重视“人” ,以人为本,以人为 出发点,西方哲学更重视“物” ,以物为本,以物为出发点。我对哲学是隔山观火,这点感 受正确与否要请方家指教,但是作为中国最宏伟的哲学儒学,的确言物甚少,从人开始,到人结束,所以我愿意把儒学叫做情感儒学。孔子云:“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乎,乐乎,钟鼓云乎哉!” “礼” “乐”不在于“玉帛”

15、 “钟鼓”这些物质形式,那么在于 什么呢?在于仁心、敬畏和真诚,在于感情的真挚。 这一点对杜甫非常重要,他多次自称“老儒” 、 “儒冠” 、 “儒生” ,可见杜甫是儒家。而事实 上,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是儒家,不过只是从他们文本的创作成就,最终能够对儒家有大的 弘扬的很少罢了。杜甫把儒学的精神深入到了骨髓、融化进了血液。儒家的忧患意识、仁 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再加上他那颗敏感博大的心灵,让他成为了人类良心的象 征。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这就是杜甫的本色。他在夔州西建一个草堂,

16、草堂旁住有一位老人,因为饥饿老人常到草 堂前面枣树下打枣。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了远来的一个亲戚吴郎,可能是为了保护好这草 堂,吴郎在四周筑起了篱笆,邻居老人也就不能打枣了。杜甫知道了这情况,写了这首 又呈吴郎 。我想起宋朝范仲淹的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是不是范仲淹为 杜甫竖立的一块纪念碑呢?试问天下能有几个人,在自己颠簸流离的时候,深刻关注着国 家的命运,还忧心忡忡着苍生的疾苦。杜甫给我们立了这样一个榜样:真正用中华文化精 神培育起来的人就是这样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大济苍生又竭尽全力。 大哉,杜甫,大儒大爱。我们尽可以学他的诗艺诗学,他的人格精神不更值得我们学习吗?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客至 从“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可以看出,拜访杜甫的人并不多,而一旦客 至,端起酒杯,杜甫却还是想到了隔壁的老翁,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让 隔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