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此地,俨然成为西安之谋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657200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4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至此地,俨然成为西安之谋主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至此地,俨然成为西安之谋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至此地,俨然成为西安之谋主(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 访 团 与 西 安 报 业 传 媒 集 团 同 仁 在八 办合 影2017年10月27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梁丽琴 电话:89880092封6-7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新闻行动“ 周至此地,俨然成为西安之谋主” 探寻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进程中的周恩来身影1936年12月17日,西安事变第六天,周恩来一路转折乘坐飞机到达西安,当晚入住张学良公馆,与东 北军、十七路军各级军官进行深入接触,与宋子文、宋美龄、蒋介石等国民政府要员展开谈判,致力于西 安事变和平解决。 2017年10月9日, “ 超级长假”结束后的第一天, “ 矗立的丰碑永远的怀念”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 新闻行动采访团驱车1000

2、多公里,赶赴西安,实地探访西安事变纪念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寻觅周 恩来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时局中勇挑重担,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出一番新天地的伟绩。延安会谈,两位 “ 同学”谋大义2017年10月10日,西安下起大雨。 位于碑林区建国路69号的 张学良将军公馆,在萧瑟的秋雨中,更显肃穆。 张学良将军公馆 是西安事变纪念馆的一部分。 1986年12月, 西安事变50周年之 际,西安事变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张学良将军公馆内有3座小楼,按照方位划分,分别为东楼、 中楼、西楼。西楼是张学良将军及其家属的住所以及私人办公之 地,西安事变的酝酿、发生以及和平谈判都在这里进行。 中楼是 张学良的机

3、要秘书等人住所。 东楼原为管理函电的工作人员办 公场所以及东北军驻外地军官来西安的临时住所。西安事变后, 此处成为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谈判代表的办公以及住宿场所。 1935年秋天,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抵达陕北。 同年10 月,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在西安成立,蒋介石任总司令,张学良任 副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负责所谓的 “ 西北剿匪” ( 即围剿西北 红军)。 1936年12月12日,为反对内战、挽救民族危亡,张学良和 十七路军爱国将领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前来督战的蒋介石,宣 布成立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委员会, 并通电全国, 提出“ 改组政 府”、 “ 停止内战”等8项政治主张,史称 “ 西安事变”。

4、 西安事变震惊了世界, 各种政治势力都在关注着西安事变 的走向。 处于西安事变漩涡中心的张学良有些茫然蒋介石 的态度很强硬,不肯接受谈判;国民政府中的亲日派何应钦组成 所谓的讨逆军向西安进发,并派飞机轰炸西安附近的渭南、华县 等地。 张学良在等一个人的到来,这个人就是周恩来。当接到毛泽 东、周恩来联名发来的电报“ 恩来拟来西安与兄协商尔后大 计”,张学良高兴地说: “ 他来了,一切就都有办法了。 ” 在西安事变发生前,1936年4月9日晚,在延安 ( 当时叫肤施) 一座教堂里,周恩来与张学良进行了彻夜长谈。 两人一见面,周 恩来对张学良说: “ 我是在东北长大的。 ” 张学良毫不惊讶地说: “

5、 我知道,听我的老师张伯苓说的。 ” 这让周恩来很吃惊。 张伯苓是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的 校长,什么时候成了张学良的老师? 张学良坦率地说: “ 我原来抽大烟、打吗啡,后来听从了张伯 苓的规劝,完全戒除了,因此拜张伯苓为师。 我和你是同师。 ” 在与周恩来的会谈中, 张学良一方面认识到红军是真正抗 日的,剿共与抗日是相悖的;另一方面他认为目前自己无论在财 政上还是其他方面都离不开蒋介石,希望他在里面劝、共产党在 外面逼,让蒋介石抗日。 此次会谈取得了重要成果,也是促使四 个月后中共中央作出 “ 逼蒋抗日”的重要因素。 这次会谈结束之 后, 周恩来开始统一负责对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十七路军的

6、统一战线工作。力挽狂澜,剃去美髯促和解1936年12月17日晚, 周恩来到达 张公馆。张学良感慨道: “ 周至此地,俨 然成为西安之谋主。 ” 这是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来, 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以公开合法的身 份出现在苏区以外的中国政治舞台 上,引发全国瞩目。 见到期盼已久的周恩来, 张学良 的第一句话却是: “ 哟,你的美髯呢? ” 周恩来答道: “ 刚刚剃掉了。 ” 张学良 说: “ 那样长的美髯剪掉太可惜了! ” 红军长征途中,周恩来蓄着胡须, 好不潇洒。 考虑到在西安要接触各界 人士, 留着长须不便, 周恩来就剃掉 了。 西安事变如何走向? 张学良的态 度是关建。早在来西安的途中,前

7、来接 周恩来的张学良秘书、 地下共产党员 刘鼎向周恩来介绍了西安事变发生的 详细情况。 刘鼎说, “ 张学良杨虎城派 兵扣蒋时,再三要求不得开枪,要捉活 的。 ”周恩来据此判断,张学良杨虎城 并没有杀害蒋介石的意图。 有了这个 基本判断, 随后的谈判就有了一个基调, 也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埋下了 伏笔。 当晚,在东楼小客厅里,周恩来与 张学良进行深入会谈。说是小客厅,其 实就是楼梯与房间外墙之间形成一处 空档。 但是, 就是在这么简陋的环境 中,周恩来和张学良达成了重要共识: 只要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就放他回去, 同时拥护他做全国抗日 的领袖。第二天,中共中央第一次就西 安事变发表

8、公开宣言, 呼吁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8日, 周恩来前去拜 访杨虎城将军, 与其进行了开诚布公 的会谈。对于如何处理蒋介石,杨虎城 的顾虑比较深如果轻易就把蒋介 石放了,一旦蒋介石翻脸,他的处境就 会很不利。 周恩来分析了国际以及国内形 势, 指出争取蒋介石抗日是有必要的 且是有可能的。 至于蒋介石是否会报 复的问题,只要东北军、十七路军、陕 北红军三位一体保持一致, 形成强大 力量,蒋介石就不敢轻举妄动。杨虎城表示: “ 既然张副司令与中共意见一 致,我无不乐从。 ” 同时,对于东北军、十七路军中有 不同意见的高级将领以及中下级军 官,周恩来找到不少人进行谈话,取得 了明显

9、的效果。 据时任张学良卫队营营长孙铭九 回忆,那段时间里, “ 在张公馆里,我经 常看到周总理房里的灯光彻夜不灭。 我知道,这是周总理在为和平解决 西 安事变而操劳。他每天工作十多个小 时,眼睛熬红了,喉咙嘶哑了,还经常 到群众中宣传演说,接待来访人员。他 每到之处,会场内外热情洋溢,听众挤 得水泄不通。他那扣人心弦、气势磅礴 的讲话,句句说到人们的心坎里,不断 博得听众的掌声和欢呼声。 ” 1992年, 张学良在美国回忆起西 安事变中的周恩来, 评价很高: “ 周恩 来的人好厉害,他们都控制住了,连我 的部下、杨虎城的部下都听他的,他说 出的话很有理。这个人好厉害,不但会 讲, 也能处置事情

10、, 是我佩服的一个 人。 ”幔帐枪影,赤胆忠心不退缩1936年12月22日,宋美龄乘坐 飞机来到西安。 12月23日,蒋介石 委托宋子文宋美龄代表他进行正 式谈判。 如今, 在张公馆西楼客厅里, 通过周恩来、宋美龄、宋子文、张学 良、杨虎城等人的塑像再现了当年 西安事变三方谈判的场景。周恩来 和宋美龄坐在中间,张学良、杨虎 城等人坐在两侧。 周恩来提出停 战、 改组南京政府等六项条件,与 会诸人表示同意。宋氏兄妹将这六 项条件汇报给蒋介石。 蒋介石提 出,对于双方商定的条件,他以领 袖的人格保证, 但是不做书面签 字。 12月24日深夜,在宋氏兄妹的 陪同下,周恩来见到了蒋介石。 周 恩来说道

11、: “ 蒋先生,我们有十年没 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大 革命时期, 一个是黄埔军校校长, 一个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这一 句话引出多少往事上心头。 蒋介石叹了口气说道: “ 恩来, 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 周恩来答道: “ 只要蒋先生能 够改变 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 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 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 ” 当时在场的宋子文在日记中 记录道,周恩来还向蒋介石提起了 仍在苏联的蒋经国。 1925年,国共 第一次合作期间,16岁的蒋经国去 苏联留学。 后来中苏交恶,蒋经国 被扣在了苏联,蒋介石已经有12年 没有见过儿子。周恩来向蒋介

12、石表 示愿意做工作, 让蒋经国回到中 国。 蒋介石简单说了三点意见:愿 意停止剿共,联合抗日,受他指挥; 宋美龄等人代表他与周恩来谈判; 他回南京后,周恩来可以直接去找 他。 张学良同意第二天放蒋介石 离开西安,并承诺亲自陪同蒋介石 离开。 周恩来并不同意这样做,认 为在蒋介石离开西安之前,应该有 一个政治文件进行确认。 放蒋介石回去的消息惊动了 西安城,东北军、十七路军众多将 领纷纷表示,只有蒋介石在商定的 文件上签字,才能放其离开。 张学 良生怕闹出什么乱子,1936年12月 25日下午,在没有告知周恩来的情 况下,亲自陪同蒋介石飞离西安。 闻讯赶来的周恩来看着远去 的飞机,叹息地说: “

13、 张汉卿 ( 张学良的字)就是看 连环套那些旧戏 中毒了,他不但像窦尔敦那样摆队 送黄天霸,还要负荆请罪啊! ” 蒋介石一离开西安, 态度大 变,将张学良软禁,撤了杨虎城的 职, 并使用各种手段分化东北军。 在如何营救张学良的问题上,东北 军内部的少壮派和元老派发生了 冲突。 1937年2月2日,少壮派军人 冲进元老派、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 家中,将其枪杀。 当时西安城内谣 言四起,声称少壮派军人是受中国 共产党指使杀人。周恩来不顾个人 安危,带领李克农等人到王以哲家 中慰问。 当时,离王以哲被杀只过 去了1个多小时, 灵堂还没有布置 好。 王以哲的小舅子躲在幔帐后 面,拔出手枪,就要向周恩来开

14、枪。 王以哲的夫人制止了他,说道: “ 千 万不能,人家共产党周恩来是鼎芳 ( 王以哲的字)的真正朋友。 ” 考虑到周恩来等人的安全问 题,中共中央要求他们立刻转移到 三原。 周恩来很清楚自己的处境, 如果此时离开西安,国共谈判就很 难进行下去,红军就很难在关中立 足。 周恩来选择坚守西安,并在七 贤庄公开建立红军联络处。不朽功勋,开启抗战新篇章七贤庄位于西安市北新街, 1936年夏至1946年秋期间, 先后 经历秘密交通站、红军联络处、八 路军驻陕办事处三个历史时期, 成为我党设在国民党管辖区西安 的一个重要机构。 在此期间,周恩 来过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23次。 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成立

15、八路 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里,有一间周恩来的卧室,家具简 单, 墙壁上挂着周恩来和邓颖超 在此处拍摄的合影。 在七贤庄办 公期间, 周恩来一方面巩固和扩 大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带来的巨大 成果,一方面派人建立起由西安、 三原、 耀县、 洛川到延安的交通 线, 大大缩短了延安到西安的时 间,大量的粮食、布匹和药品源源 不断地输送到延安, 不少爱国青 年就是通过这条交通线前往延安 的。处于西安事变风暴中心的周 恩来不惧危险,果敢机智,以极大 的工作热情和人格魅力力挽狂 澜, 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 了极大的贡献, 更显示出他对革 命事业的赤胆忠心。 亲身参与处 置这次事变

16、的罗瑞卿、吕正操、王 炳南评价道: “ 当时如果没有周恩 来同志在西安,毛主席、党中央和 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就很难得 到贯彻,内战可能再起,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的初步胜利就无法巩 固。 周恩来同志为党的革命事业, 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标志 着十年内战的结束, 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得以形成和发展, 开始了 第二次国共合作。 西北大学历史 学教授李云峰认为, “ 西安事变及 其和平解决,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 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客观环境 和条件, 不仅直接改善了中国革命的处境, 从根本上扭转了全国 政局, 而且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 胜利的进程。 ” 西安这座城市深深怀念周恩 来。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多 次举行活动纪念、 缅怀周恩来。 1988年, 为纪念周恩来诞辰90周 年,该馆举办 为中华之崛起图 片实物展;1998年,为纪念周恩来 诞辰100周年,举办 周恩来诞辰 100周年图片展;2009年6月,举 办 最忆是总理唐双宁书法 作品特展;2012年6月,举行 为 中华之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