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课件2:西塞山怀古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6461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精品课件2:西塞山怀古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原创精品课件2:西塞山怀古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原创精品课件2:西塞山怀古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原创精品课件2:西塞山怀古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原创精品课件2:西塞山怀古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精品课件2:西塞山怀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精品课件2:西塞山怀古(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柳宗元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 772 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晚年曾任太子宾客,后世称刘宾客。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的地位。刘禹锡一向反对藩镇割据,渴望四海统一,西塞山怀古就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 作者简介 西塞山怀古 解题: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

2、,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一读诗歌 理解大意 二读诗歌 评品赏析 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下”和“收”字用得好。 “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 “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益州金陵 ,相距遥遥 ,一“下”即“收” ,何其速也 !两字对举就渲染出

3、一方是声势赫赫 ,一方是闻风丧胆。 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 ,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对比的手法。 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 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 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是藩镇割据的时代 , 其间虽然在唐宪宗时期出现过短暂的统一 , 但至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的唐穆宗长庆四年 (824), 河北三镇又恢复到了割据状态 。 金陵 (今南京 )虽是六朝古都 , 但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权 。 诗人在诗中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势力 , 因此诗人的怀古其实是在慨今;四海为家 , 江山一统是诗人所极力赞扬的 。 同时 , 六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 也是对当朝统治者的忠告 , 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 三读诗歌 把握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