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六国论》ppt课件(6)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5498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必修二《六国论》ppt课件(6)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必修二《六国论》ppt课件(6)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必修二《六国论》ppt课件(6)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必修二《六国论》ppt课件(6)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必修二《六国论》ppt课件(6)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二《六国论》ppt课件(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必修二《六国论》ppt课件(6)(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六国论 苏 洵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检测 1、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 其实 百倍 、思厥先 祖父 、后秦击赵者 再 、始 速 祸焉 、可谓 智力 、而从六国破灭之 故事 (那实际情况、他的实际数量。今:实际上) (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速:招致。今指速度快) (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暴霜露 、暴秦

2、之欲无厌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 、日割月削 、以地事秦 、义不赂秦 、不能独完 、李牧连却之 “暴”同“曝”。读 ,引申为“暴露”,意为“冒着” “厌”同“餍”。读 足。 “无”通“毋”, 不,不要 () 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奉 “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日”“月”,名词作状语 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却,动词使动用法,使 退。 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及规律: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该动词即译成“使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4、解释下列多义词 诸侯之所 亡 ,与战败所 亡 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

3、亡 以荆卿 为 计 邯郸 为 郡 而 为 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为 国者无使为 国破 灭 薪不尽,火不 灭 向 使三国各爱其地 并力西 向 而秦 兵 又至矣 斯用 兵 之效也 以地事秦, 犹 抱薪救火 良将 犹 在 丧失,丢失,动词 灭亡,动词 作为,动词 成为,动词 被,介词 治理,动词 灭亡,动词 熄灭,动词 以前,连词 朝着,动词 名词,军队 名词,军事、战争 动词,好象 副词,还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或 曰 或 未易量 以地 事 秦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 燕赵之君, 始 有远略 始 速祸焉 终 继五国迁灭 惜其用武而不 终 也 故 曰“弊在赂秦也” 从六国破亡之 故 事

4、 强弱 胜 负已判矣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 胜 之之势 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 也许,或许,连词 事奉,动词 事情,名词 起初,副词 才,副词 终于,副词 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所以,因此,连词 旧,形容词 胜利,名词 战胜,动词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较秦之所 得 此言 得 之 诚不 得 已 暴秦之 欲 无厌 则秦之所大 欲 暴 霜露 暴 秦之欲无厌 得到,获得,动词 适宜,得当,形容词 能,能够,动词 想要,追求,动词 欲望,名词 暴露,显露,动词 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判断

5、句 判断句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4)洎牧以谗诛 ( 5)举以予人 ( 6)至丹以荆卿为计 ( 7)赵尝五战于秦 被动句 被动句 省略句,省略宾语 省略句,省略动宾词组 介词结构后置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对六国灭亡的原因,很多人从不同角度作过探讨,例如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策略,例如秦国采纳苏秦“连横”政策的成功运用,例如秦国善用离间之计;例如六国不爱护自己的臣民,例如六国“合纵”之计被破坏,例如六国各自为政不讲团结,等等。 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请听课文朗读【语文公社】论证结构及写作特色 中心论点 非兵

6、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分论点 1)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韩魏楚 (分论点 2)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齐燕赵 北宋王朝 ( 借古讽今、切中时弊 ) 论点鲜明,论证严密 语言生动,气势充沛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引证法,引用古人的话,以加强论证的说服力。例证法,列举六国灭亡的史实,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对比论证,用秦国与六国对比,六国之间的对比,以证明六国破灭的历史必然性。此外还用了因果论证、假设论证。 论证方法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拓展: 阅读苏轼和苏辙的 六国论 ,思考苏轼和苏辙认为六国为什么会灭亡的 ? 2017/1/26 该课件由

7、【语文公社】六国论 苏轼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贵族喜欢养士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此皆役人以自养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

8、,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 区处条别,使各安其处 ,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 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 。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 正确安置社会上的士人,关系到国家存亡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

9、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 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六国比秦暴虐,却比秦存在的时间长,就是因为六国正确安置了士人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六国论

10、苏辙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韩、魏在战略上的重要地理位置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

11、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其他四国任由韩、魏受到秦国侵略,最后使自己也遭受灾祸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 ( ) 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

12、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 如果其他四国能帮助韩、魏,就不会被秦国所灭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比较提示: 苏洵 六国论 借古讽今,切中时弊,抒发自己政治观点,是史论,更是政论。而苏辙的 六国论 就史论史,丝毫没有触及现实政治生活,是纯粹的史论。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六国论 李桢 以余观之 ,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 罪 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 溺 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 克 为秦所为,是以卒自 弱 ,而取夷灭。 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