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课件2:乌夜啼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6456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精品课件2:乌夜啼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原创精品课件2:乌夜啼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原创精品课件2:乌夜啼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原创精品课件2:乌夜啼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原创精品课件2:乌夜啼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精品课件2:乌夜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精品课件2:乌夜啼(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煜 李 煜:( 937唐后主,杰出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蓬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继位,史称后主。他生于七夕瓮于七夕。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卓绝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李煜这首词是在他亡国之后写的,是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的一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 古今词话 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写作背

2、景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 林 花谢了春红 ”,寄托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 ;“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的进一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 ;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自己生存状态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 ;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吗 ?所以,此句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二字,流露出词人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环境的感怆。 “ 胭脂泪”三句,聚焦于花瓣,以拟

3、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胭脂泪”,照应上片“林花谢了春红” 句。联系作者身历,他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 ;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恋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用“水长东”喻“人生长恨”,化虚为实。“人生长恨”写出了自己失意的情怀,有命运之悲,又有回忆之慨。而此句对词人的情感已有所升华,反映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

4、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1 2 3 4 4 作者与林花为何能“流泪”“相留醉”? 作者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林花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 曲江对雨 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林花春红”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伴随春花凋零,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

5、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林花春红,象征着生命的鲜艳和美丽。 谈谈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广意义。 “人生长恨”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林花谢去,是因为朝朝暮暮的风吹雨打,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也是因为过多地人生风雨打击。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几时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慨。 表达了作者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即景抒情。 采用“赋而比”的手法。 状物与抒情,客观与主观的结合很完美。 艺术鉴赏 李煜前期词作与花间词一样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闲愁,皆风情 绮丽,婉转缠绵。但不似花间词绮糜香艳,用语清新、自然。如前所提及的一斛珠,全篇词作格调不高,只是描写美人之态。但描写生动,所用多口语,直白浅露却富有情趣。把女子的媚态,闲情写得淋漓尽致。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李煜诗歌的特点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