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课件2:山居秋暝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6431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精品课件2:山居秋暝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原创精品课件2:山居秋暝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原创精品课件2:山居秋暝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原创精品课件2:山居秋暝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原创精品课件2:山居秋暝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精品课件2:山居秋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精品课件2:山居秋暝(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维 作者简介 王维( 701 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王维 40岁左右为界。前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抱负,热情,开朗,雄心勃勃。他在这时期创作的政治诗和边塞游侠诗,洋溢着青春朝气和理想光芒,饱含情韵。到后期他先后隐居于终南山和辋川别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他又喜绘画,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后代研究王维的学者亦称其为“ 诗佛 ” 。这种称谓意在说明王维的诗歌中充满禅机和佛老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文体特点:山水田园诗 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晋陶渊明手笔,继于大谢

2、(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而宁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诵读 :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 /新雨 /后,天气 /晚来 /秋。 明月 /松间 /照,清泉 /石上 /流。 竹喧 /归 /浣女,莲动 /下 /渔舟。 随意 /春芳 /歇,王孙 /自 /可留。 作者在诗歌中写到了哪些景? 山、雨、秋风、明月、松林、清泉、石、竹林、浣女、莲花、渔舟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幅景色。 空寂的山,初霁的雨,略带寒意的秋风,皎洁的月光星星点点洒在松林之间,清澈的泉水在石

3、头上淙淙流动;听见竹林中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带出浣纱女子归来的情景;莲叶翻滚,传来渔舟荡水之声,原来是渔人乘着月夜去捕鱼。 诗人用这些景物勾勒出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用一些形容词来描绘一下。 勾勒出一幅清新、静谧、空寂而生机勃勃的山间秋景图,有声有色,错落有致,叫人向往和陶醉。(诗中有画) “空山”如何理解? 环境:无人 (无达官贵人 )、无声(无尘世喧嚣) 心境:空明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归园田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为什么要做如此安排? 明确: 一是押韵的需要;

4、 二是这样才符合生活实际:因为浣女是隐在竹林之中,渔舟遮于莲叶以内,初时未见,后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 三是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 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 如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鸟鸣涧)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 品读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任凭山中春天的花草凋谢,王孙也还可以留在山中。 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景、人的组合,是完整的田园生活图景,景、人和谐统一。(天人合一) 山村的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 清新、宁静 村民的生活美: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和平安乐 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幽、民风淳厚。 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这里安静、淳朴的生活是他的生活理想,他又深受佛道思想影响,所以选择隐居。后人称之为“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憩居”。 山居秋暝 王维 诗人、画家、隐士 诗中画 画外意 山 雨 秋 晚 自然美 远离尘俗 明月 清泉 超然淡远 竹喧 莲动 生活美 语言风格:清新淡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