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课件2:第12课 项羽本纪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6404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精品课件2:第12课 项羽本纪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原创精品课件2:第12课 项羽本纪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原创精品课件2:第12课 项羽本纪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原创精品课件2:第12课 项羽本纪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原创精品课件2:第12课 项羽本纪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精品课件2:第12课 项羽本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精品课件2:第12课 项羽本纪(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羽本纪 项 羽 本 纪 司 马 迁 学习目标 词的意义用法以及句式的特点。 会其性格特点对命运的影响。 而形成自己对项羽的认识和评价。 整体感知 项羽本纪 (节选 )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 1自然段) 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 2自然段) 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 3自然段) 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 4自然段) 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 5自然段) 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 6 8) 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 9自然段) 第四段:帐中别姬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 交流汇报 4段部分重点文言知识 项王 军 壁垓下 (名作动,筑营垒) 项王则 夜

2、起,饮 帐 中 (名作状,在夜里。在帐中饮酒,状语后置) 有美人名虞,常 幸 从 (被宠幸) 虞兮虞兮 奈若何(拿你怎么办) 歌数阕,美人 和 之 (应和) 是何 楚人之多也! (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 ) 文本链接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 四面皆楚歌 ,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帐中别姬”里项羽为什么哭了? 刻画了项羽什么形象?

3、 合作探究 项羽 陷入十面埋伏 之中, 四面皆楚歌 ,他意识到 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 ,他惊慌失措,却又无计可施,只好借酒浇愁。在这时,项羽想到的不是他的天下,不是战争,也不是事业,他想到的是他的宝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热泪滚滚,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 这个盖世英雄此时显得 过于儿女情长 了 。 讨论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能不能删除?对刻画人物形象有无帮助? 不能删除。这是 细节描写 ,也是 侧面烘托。 “左右皆泣” 是受到项羽异常伤痛的感染,他的左右也因同情而跟着悲泣;“莫能仰视”是因为项羽 这样一位一向刚猛矜持的英雄居然悲泣落泪 ,左右怀着 敬畏之情 不敢和他的目光相遇,

4、怕伤了他的自尊。唯有如此,才是一个盖世英雄的泪。因而,这两句是 传神点睛的精彩细节 。 衬托出英雄末路的悲哀,柔情与无奈交加的悲惨 。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第四段:东城快站 交流汇报 5段部分重点文言知识 ( 1)重点实虚词 骑能 属 者百余人耳 (跟随) 田父 绐 之曰 (欺骗) 期 山东为三处 (约定) 左右皆披 靡(溃败) ( 2)古今异义 愿为诸君 快战(痛痛快快打一仗) ( 3)重点句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也(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作战的过错。 ) 文本链接 项羽的最后一战“东城快战” 于是项王 大呼驰下, 汉军皆 披靡 ,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 嗔目而叱之

5、 ,赤泉侯 人马俱惊,辟易 数里。 “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用了夸张手法。示项羽威猛如画。 这与 三国演义 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极为相似。 合作探究 “ 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如他说的这样的吗?试剖析。 明确: 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 等有很大关系。项羽此时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 认输而不服气 的心理特点。 第 6段:自刎乌江 文本链接 于是项王乃欲 东 渡乌江。乌江亭长 舣 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 地方 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 独 臣

6、有船,汉军至, 无以 渡。”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 为 !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 独 不愧于心 乎 ?” 乃谓亭长曰:“吾知公 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以 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 短兵 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交流汇报 6段部分重点文言知识 东渡乌江。 在这时候,项王就 想要 向东渡过乌江 ( 待 乌江亭长 把船停靠在岸边 等待 地方 千里 江东虽然小, 土地方圆 (古今异义)一千里 足 王 也 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 称王 了 军至,无以渡。 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了,就无法

7、渡过了。 何渡为 ! 上天要灭亡我,我 为什么 还渡乌江呢! 况且我项籍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 西征 我,我何面目见之? 即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 让我做王 ,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 籍独不愧于心乎 ! 即使他们不说什么, 我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者 。 我知道您是位 忠厚长者 。 文本链接 第 78段:死后余情 项王 已 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 为其 守礼义, 为 主 死 节,乃持项王头 视 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 下 ,故 以 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 为发哀 , 泣 之而去。 诸项氏 枝属 ,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

8、、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文本链接 太史公评论 然羽非有 尺寸 , 乘势起陇亩之中 ,三年, 遂 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 背关怀楚 ,放逐义帝而自立,怨 王侯叛己, 难 矣。自 矜 功 伐 , 奋 其私智而不 师 古, 谓 霸王之业,欲 以力征 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 而不自责, 过 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 哉 ! 合作探究 思考:司马迁从哪两个方面评价项羽? 司马迁认为项羽是一个 悲剧性 的英雄。 一方面,“遂将五诸侯灭秦”,“ 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充分肯定了项

9、羽在 推翻暴秦统治中的贡献。 另一方面,指出项羽放弃关中,在诸侯中陷入孤立的失误,批评他 居功自傲,滥用武力 而不自责。 根据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分条概括项羽失败的原因。 1、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2、负约,背关; 3、逐义帝而自立,(弑杀义帝)怨王侯叛己,兵罢戏下; 4、定都彭城。 性格决定命运(自负) 不义之举失信天下(人不和) 人心怀楚(地不利) 总结:项羽的悲剧性格 第一个性格特点是 勇而无谋 第二个性格特点是 优柔寡断 第三个性格特点是 狐性多疑 第四个性格特点是 残暴成性 总结 :从项羽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在命运重要关头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和作

10、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楚汉相争”实为刘邦与项羽的性格之争。 观古今之成败 , 成 , 人也 , 非天也;败 , 亦人也 , 非天也 。成败得失 , 皆由人也 , 非关天也 。 得失之故 , 归之于天 , 亦惑矣 ! 读 阿房宫赋 有感 拓展阅读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尽管身陷绝境,却不醒悟,依然迷恋用武力征服天下。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11、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 高祖本纪 ) 刘邦知人善任,故得到江山。 项羽刚愎自用,故惨败敌手。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 , 言语呕呕 ( 人有疾病 , 涕泣分食饮 , 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 , 印刓 ( , 忍不能予 ,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 ” 然而 “ 所过无不残灭者 , 天下多怨 ,百姓不亲附 , 特劫于威强耳 。 名虽为霸 , 实失天下心 。 ” 注: 呕呕:和悦的样子 印刓 (:把印信捏在手中 ,棱角都被摸圆了 。 妇人之仁 、 失去人心 太史公曰:“吾闻之 岂不谬哉 司马迁认

12、为项羽是个悲剧英雄。一方面,“政由羽出,号为霸王”,“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另一方面,又由于“自矜攻伐”等性格弱点而导致乌江自刎的悲剧, 既有赞叹,又有惋惜、批评。 课下练笔 : 1、参考上一题,你觉得项羽该不该自刎乌江?请用 300字左右说说你的看法。 2、观看有关项羽的影视作品,比较影视剧本中的项羽和 项羽本纪 (节选 ) 中的项羽有何异同之处。 课堂积累 力能扛鼎: 力气大得能用手举起鼎来,形容力气很大。 先发制人: 先下手争取主动,可以制服对手。 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短兵相接: 指作战时近距离搏斗。也比喻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形容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回到家乡去见乡亲故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