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资源开发项目指南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598406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资源开发项目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培养资源开发项目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培养资源开发项目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培养资源开发项目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培养资源开发项目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资源开发项目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资源开发项目指南(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部教育部 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指南特色教材开发项目指南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2013.082013.082目录目录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 特色教材开发项目背景.3项目开发的指导思想和逻辑主线.4专业教师标准开发指南.6专业教师培养标准开发指南.8培养质量评价方案开发指南.10课程资源开发指南.133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

2、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背景特色教材开发项目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发布之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到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阶段。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进一步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育部明确提出,要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教师工作的新局面(参见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

3、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117 号)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部、财政部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框架内专门设置了培养资源开发项目,系统开发用于职教师资本科培养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等资源。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是支撑职教教师专业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加强培养培训能力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培养培训基地和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一次系统检阅。高质量地开展此项工作,有助于打破一直以来影响培养质量和规范性的一系列瓶颈,系统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水平,推动教师增量问题的解决,也能够有效引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推进教师存量问题的缓解。为加强项目管理和规范项目实施,

4、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专门印发了职教师司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教师厅2013号) (以下简称培养资源开发项目) ,就项目成果要求、组织机构、过程管理、成果应用、经费管理等进行了原则约定。为进一步明确项目成果要求,指导项目开发工作,特编撰本指南,供各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参考使用。4项目开发的指导思想和逻辑主线项目开发的指导思想和逻辑主线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项目的开发,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职教师资的培养与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涉及教育学、技术学、劳动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领域,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的特点。项目开发指导思想为:以推动

5、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高素质“双师型”师资培养为目标,完善职教师资本科培养标准及课程体系。项目的开发应以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 、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为指导。职教教师队伍的培养项目开发需要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对应行业及企业、对入职教师的要求和职业特点较熟悉的中高职优秀现任教师、职业专家和学科专家等各方共同合作进行。开发过程应包括文件与文献的研究,以及必要的调查研究。项目开发时进行的调研需涉及已有的职教师

6、范教育状况、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教师的岗位分析。总体而言,项目开发成果应该体现以下特征:1先进性与应用性。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现代技术与经济产业的发展,又要具备可行性。2专业性与综合性。体现职教师资培养专业化特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并融合师范性。3科学性与系统性。遵循职教师资培养中教育教学规律;除内部系统外,关注外部系统涉及的教师法、职教法、劳动法以及教师资格条例等。参照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项目开发成果包括:专业教师标准;专业教师培养标准;培养质量评价方案;课程资源(包括:专业课程大纲、主干课程教材及数字化资源

7、库) 。5图图 1 1 培养资源开发项目各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资源开发项目各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各个专业,以上几个模块在经过课题研究后应该获得一个相对完整和统一的框架结构,这对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意义重大。同时,由于各个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在各专业之间,各个模块在内容上可表现出自己的专业或职业特殊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专业教师标准培养标准质量评价方案主干课程教材课程大纲数字化资源库总体开发理念 开发指导思想6专业教师标准开发指南专业教师标准开发指南一、专业教师标准概述一、专业教师标准概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标准是针对特定专业的中职教师的要求而制定的。该标准是中

8、职教师培养标准和中职教师教育质量评估的基础,是中职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依据之一。“十一五”期间的中职教师培训包已经开发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 ,教育部也已委托有关单位起草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并在征求意见,这两个标准可以作为专业教师标准开发的前提和基础。二、专业教师标准的内容二、专业教师标准的内容专业教师标准包含基本素养、专业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三部分。专业能力包含特定专业的职校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相应的职业和工作过程知识;专业教学能力是帮助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二者应该是相互作用并有机结合的,从而体现专业性、职业性和师范性的有机整合。例如,机

9、械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一是:能够理解、分析和评价与机械专业相对应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机械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之一是:能够计划、组织、评价和反思机械技术专业领域的学习和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该例子只是用来说明专业教师标准应有的内容和表述方式,各个项目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开发出符合本专业要求的标准。三、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路径三、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路径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应该包含如下步骤:1组建团队。项目开发组成员除项目负责团队之外,还应包含职教课程和教师教育专家、行业实践专家、学校实践专家等。2文献研究。包含对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文件的学习、相关的教师和职教教师研究、职业研究和职业教育研究方面

10、的国内国外文献的分析、总结和提炼。3企业调研。在对具体专业面向的行业和职业内容(包含行业状况、职业分类、职业标准、职业规章等)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若干具有典型职业资7格的企业进行工作过程和内容调研,并召开相应的专家技术工人研讨会,确定未来教师需要具备的职业工作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4学校调研。在对专业群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如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等)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若干具有典型专业的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能力要求的调研,并召开相应的教学专家研讨会,确定未来教师需要具备的面向某专业群的教学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5标准起草。在文献研究、企业和职业学校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项目开发组与

11、行业和学校的实践专家共同研讨和总结前期研究的成果。根据专业教师标准的格式、结构、语言等进行标准草案的起草。6征求意见。将专业教师标准草案发给具有相应职教师资专业的各高校培养单位、相关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研究专家进行意见征求。7评议审核。草案在征求意见和修订的基础上,项目专家组进行评议审核。8批准。在专家组评议审核的基础上,发布和试运行专业教师标准。后续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定。四、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要求四、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要求1. 标准的制定需要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研究专家,高校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教师,职业院校教师,行业企业实践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的共同参与,

12、经过广泛的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专家论证等严谨扎实的工作。2. 专业教师标准要考虑职教教师专业与职业教育专业、职教专业相对应的技术工人职业的对应性,即一门职教教师专业需要至少面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哪些专业,而这些专业又对应了哪些社会职业,强调自己开发的标准所对应的侧重点。在开发过程中要考虑最新公布的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专业目录。3. 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成果应该包含如下部分:(1)开发理念;(2)开发过程;(3)实证依据;(4)标准的核心内容;(5)实施建议。8专业教师培养标准开发指南专业教师培养标准开发指南一、专业教师培养标准概述一、专业教师培养标准概述中职专业教师培养标准是在专业教师标准制定的基础上

13、,具体规定该专业职教师资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培养条件、实施建议,是制定课程大纲、编写教材与培养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二、专业教师培养标准的内容二、专业教师培养标准的内容1培养目标定位。从总体上明确职教师资本科生的培养定位,指明未来面向的相关职业领域和层次。2培养规格。以职教专业教师能力标准和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说明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关键性能力领域包括: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专业和教育基本理论、职业基本素养等。3学制和学分要求。说明本专业的学习年限以及最低学分要求。4课程结构和主干学科、专业主要课程。课程的设置要体现职教师资培养的专业性、职业性、师范性特征,根据培养目标,遵循职教师资

14、培养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具体专业特点,实现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类课程与职业教育类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合理设置和有效衔接。明确本专业职教师资培养的主干学科和专业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指支撑本专业培养标准的基础性学科,一般包括专业学科和职业教育学学科。专业主要课程是指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核心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的本专业核心课程。5教学安排。详细列出整个培养周期中不同学期各类课程的安排,需注意不同类型和性质课程的前后次序,同时要注意各学期课程量的均衡安排。6实践环节。实践环节的安排要体现职教师资实践能力的要求,并与理论教学部分有机衔接,包括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两部分,具体形式可有:学校认识实习、企业认识实习、企业实习、各类课程实践、职校教学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97培养基本条件。培养条件是开展职教师资培养的保障,包括校内培养条件和校外培养条件,按照培养条件的性质,又有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1)实验实训设备及场地条件。遵循本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规律,构建符合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开发一定数量的实验实训项目。(2)图书资料。配备国内外与本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有关的专著、教材、期刊、电子数据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