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四册《窦娥冤》教案2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90899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第四册《窦娥冤》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二语文第四册《窦娥冤》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二语文第四册《窦娥冤》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二语文第四册《窦娥冤》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二语文第四册《窦娥冤》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四册《窦娥冤》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第四册《窦娥冤》教案2(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第四册高二语文第四册窦娥冤窦娥冤教案教案 2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古代戏剧戏曲的文学常识并掌握一些古代白话的意义; 2、 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3、 鉴赏品味关汉卿本色的戏曲语言; 4、 鉴赏夸张和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中国古代戏剧的常识,完成目标;把握剧情,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中国传统戏剧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故称“戏曲”。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

2、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 代面 、 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3、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后面单列重点介绍。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其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5、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京剧形成的形成是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继

4、徽班进京(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 1790 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 三庆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之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戏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 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 1840 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京剧。 二、元杂剧 1、 元杂剧与元曲的关系 唐诗、宋词、元曲并举。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元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 、

5、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

6、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 C 调 D 调等。我国古代音乐以宫(相当于简谱 1) 、商(相当于简谱 2) 、角(相当于简谱 3) 、 (相当于简谱 5) 、羽(相当于简谱 6) 、变宫(相当于简谱) 、变徵(相当于简谱)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曲牌,是曲调的名称

7、,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 ,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三大类。末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 、孤(官员) 、卜儿(老年妇女) 、孛老(老年男子) 、洁郎(和尚)等。(京剧的行当:初期的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正旦又叫青衣。青衣在旦行里占着最主要

8、的位置,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没有老年,老年就变成老旦了。青衣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旦行的第二大类叫花旦。花旦的情况跟青衣正相反,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裤子,或者是短袄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从表演上来说,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武戏中有武旦和刀马旦。四大名旦当中,梅兰芳、程砚秋都属于青衣,荀慧生属于花旦,而尚小云实际是身兼数行,一般来说,青衣以唱为主,花旦念占较大比重,而刀马旦、武旦以打为主

9、。尚小云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唱、念、做打并重,每一样都很擅长,在表演当中,也是唱念做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前一场唱,下一场念,再下一场打,这是一个单独的行当,叫做“花衫”。 )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

10、“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元杂剧常用的一些古白话词: 行动些(走快些) 、没来由(没由来) 、葫芦提(糊涂) 、只合(只应该) 、也么哥(词尾助词)怎生(怎么) 、哥哥行(哥哥那边。哥哥,对一般男子的客气称呼。行,宋代和元代口语里自称或者称呼别人的词后边,有时加“行”字,大致相当于“这边”“那边”或者“这里”“那里”) 、兀的(“这”的意思,带有惊讶语气)咱(元曲中常用于句尾,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吧”) 、着(命令) 。 、作家作品: 元曲四大

11、家 关汉卿、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 、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 ) 、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 ) (学生的错误,常把王实甫(fu)也当作元曲四大家之一) 。 倩女离魂王文举与张倩女本由双方父亲指腹为婚,但王文举探望张老夫人时,老夫人因他尚未取得功名,只让他与倩女以兄妹相称,答应在他及第之后完婚。张倩女倾慕王文举,在他赴京赶考后相思成疾,魂魄离躯赶了上来。王文举起初认为她私奔有伤风化,但见她情意真切便带她一同赴京,而家中张倩女的病躯则是终日昏昏沉沉。王文举状元及第后,携夫人回家省亲,众人见有两个张倩女,以为有鬼魅。张倩女的魂魄重新回到体内,病也就好了。老夫人为二人正式完婚。 墙头马上裴尚书之子裴少

12、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行经李总管的花园,遇到其女李倩君。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经过传书递简,李倩君竟勇敢地和裴少俊私奔了。少俊把她藏在府中后花园的书房里,并生下一子一女,度过了七个年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李倩君被裴尚书撞见了。裴尚书认为李倩君的行为违背礼法,强命裴少俊写下休书,把李倩君赶回娘家。后来,裴少俊中了进士,裴尚书知道了李倩君是洛阳总管的女儿,便同意裴少俊的要求,请李倩君重返裴府。李倩君坚决不肯,把家翁奚落了一番。最后,为了一双儿女,才重新团圆。 汉宫秋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

13、。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 元杂剧四大悲剧: 关汉卿 窦娥冤 马致远 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纪君祥 赵氏孤儿 梧桐雨: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

14、京城问罪。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为义子,赐洗儿钱。后来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节度使。七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明皇将金钗钿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荔枝,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到,明皇携贵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龙武将军陈元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明皇依言而行。但军队仍不肯前进,陈元礼又请诛媚惑君王的杨贵妃。明皇无奈,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由她自尽。这样,军队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肃宗收复京都后

15、,太上皇(明皇)闲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他追思往日与贵妃欢爱情景,惆怅万分。 赵氏孤儿: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奸臣。赵盾全家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赵朔驸马与公主得以幸免。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程婴将婴儿放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韩厥同情赵家,放走程婴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程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人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要

16、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命脉。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三剑剁死,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教他武功。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却一直不知自己身世。程婴见时机成熟,准备告诉他详情,便绘一手卷,将赵家仇详述给他听。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此时悼公在位,因屠岸贾兵权太重欲除掉他,便命赵氏孤儿暗中捉拿屠岸贾,酷刑处死,全家满门抄斩。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被赐名赵武,救护赵家的众人受到封赏。 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大报仇 。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 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西厢记唐代洛阳书生张珙,欲往长安应试,寄居蒲州普救寺,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