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角色转变的策略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83691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角色转变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角色转变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角色转变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角色转变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角色转变的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角色转变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角色转变的策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角色转变的策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角色转变的策略略科研论:浅谈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角色转变的策略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程在改变幼儿学习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教师的角色。一、实现作为“观察者、引导者”的角色转变。二、实现作为“合作者”的角色转变。三、实现作为“支持者”的角色转变。关键词:纲要 幼儿教师 角色转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

2、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身份和任务,把握好“引导”的度。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让每位孩子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呢?尤其是幼儿园老师,在幼儿园,孩子的活动大多以集体授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以有效的言行去影响、促进孩子的发展?随着国外各种学前教育的流派引入和国内的幼教事业的改革深入,老师们一直在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希望自己能带给孩子快乐和促使孩子进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师的转变,不同的老师对问题的理解也是不同的,问题在于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将如何去把握问题,进入角色。教师不只是扮演单一、一成不变的角色。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不

3、同的活动,幼儿出现的状况,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也是不同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抛出一些问题,我们教师有没有去关注他们呢?我们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对幼儿抛过的问题关注了多少?同时又解决了多少?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是否促进了幼儿发展呢?一连串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探索。教师角色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新程改革中,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由管理者变为孩子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由程教材的忠实执行者变为程资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由学生的控制者变为合作者。可见,教师的角色变化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缺乏了教师的引导、支持、合作等

4、角色,那么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又会出现怎么样的问题呢?这也值得我们老师去思考的。一集体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师不同角色的作用:案例圆圆的东西描述:幼儿与教师围坐在地板上,教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了一段好看的录像,大家看一看,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圆的?”教师边说边播放视频,幼儿看完后大声说出录像中看到的圆的东西。教师:“在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圆圆的?”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碗子、盘子、脸盆、车轮、纽扣、眼珠、头”教师小结:“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圆圆的东西。 ”教师出示各种圆形的餐具,让幼儿感受圆的用处。 “为什么餐具都要做成圆圆的?”幼儿争着回答“圆圆的餐具安全、好看、还能节约空间” “车轮为什么要做

5、成圆圆的?”“圆圆的车轮可以滚动,又省力又方便”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总是以“你真棒”“不错”“是啊,你说的真好”等话语鼓励幼儿。教师总结:“圆圆的东西安全、方便又好看,你有什么办法让不圆的东西变成圆圆的吗?”教师提供报纸、橡皮泥、毛线、彩笔等材料,幼儿分小组在轻松地音乐声中尝试、探索操作,有的把橡皮泥搓成圆形、有的把纸撕成圆形、有的把毛线绕成圆圆的毛线团、有的报纸撕成长条,在空中舞动成圆形当音乐停止时,教师请幼儿们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围坐在一起,教师随即用报纸卷成圆圆的“话筒”当起了主持人,点评孩子的作品。策略分析:1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是有效引导的基础,也是形成愉快、宽松、和谐的师幼互动形态的

6、前提。在案例中,自始自终都是体现了这种观念。如:幼儿自由的围坐在教师的身边,既亲切又随和,师生之间没有了距离,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与幼儿的对话犹如拉家常,如:“生活中你发现哪些东西是圆的?”“为什么要把餐具做成圆圆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圆的”“ 你有什么办法让不圆的东西变成圆圆的吗?”等等,在活动后半部分的幼儿实践与操作中,教师始终保持着与幼儿平等的身份,使整个活动中师幼保持良好的互动状态。2优质的问题设计,是直接引导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也是激发师幼互动良好运作的有效手段。在案例中,教师问题的设计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问题类型的多样性。如:“大家看一看录像,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圆的?”“生活中

7、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圆的?”属于记忆性的问题。 “为什么要把餐具做成圆圆的”“圆圆的东西有什么好处?”属于开放性的问题。二是提问的层次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生活中你发现哪些东西是圆的?”到“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圆的?”到“圆圆的东西有什么好处?”最后到“你有什么办法让不圆的东西变成圆圆的吗?”等。3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是潜移默化的一种形式。在活动结束点评的环节中,教师用报纸卷成了圆圆的“话筒”当起了主持人点评幼儿作品的这一过程,体现出了把报纸变成圆形的方法,也体现出了教师在潜移默化中的引导作用。二教师实现角色转化的主要策略:教师应重视研究、掌握不同活动组织中的引导策略,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

8、和完善。不同的教学形式有不同的引导策略,教学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要潜心钻研,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总结、提炼,使我们的引导策略更丰富、更完善、更有效。(一)实现作为“观察者、引导者”的角色转变。1耐心观察,以了解孩子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懂得观察幼儿,在观察中了解孩子的需求。在“吹泡泡”活动中,我准备了一些吸管、纸杯、酸奶瓶、橡皮管、雪花片等材料,让幼儿探索使用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活动中孩子们只是随便取一至两种材料,就急忙开始操作,当幼儿发现能吹出泡泡后,非常感兴趣,就不愿再去选择其它材料去尝试了。尽管我准备的材料很丰富,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没有深入,整个活动下,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

9、标。活动后,我对此活动进行反思:反思孩子们活动前是否具备“吹泡泡”的相关经验,是否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其次,对自己本身也进一步作了反思,反思自己在活动前是否已交待清楚活动的目的、要求,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如:是否认真观察记录孩子的表现,提供材料的摆放是否真的能启发幼儿的探索欲望,真正富有启发性,是否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提供帮助,是否为孩子们相互探讨创造了机会等等。2潜心引导以促进孩子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懂得观察幼儿之外,还要进一步做好引导者的身份,充分的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于是,我对活动进程作了改进。首先我进行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如带领幼儿玩“吹泡泡”游戏,在游戏中通过泡泡

10、大小、形状的变化,了解泡泡的特性,激发幼儿对吹泡泡的兴趣;其次,我又对教学活动安排做了一些调整,在提供材料的种类中添加了纱窗网、漏勺、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铁丝网等操作材料;在材料的摆放方面也做了精心地调整:将原集中摆放在活动室前面的操作材料,分成四份分别投放到四个小组中,以便于幼儿在操作的时候多次选择不同的材料。在活动开始,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吹泡泡,观察每次吹的泡泡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很快发现:有的泡泡吹的大,有的泡泡吹得很小;有的一次只能吹一个泡泡,有的一次吹出许多泡泡。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用的工具不同”接着我又引导幼儿尝试发现“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吹出泡泡?”孩子们选择多种工具尝试吹泡

11、泡,忙得乐此不彼。突然有个孩子说:“咦,我用三角形铁丝网吹出的泡泡怎么会变成圆形的呢?”我故意用怀疑的口气问“真的吗?”“真的,不信你试试!”小朋友们都争着试起,结果发现用正方形的铁丝网吹出的泡泡液是圆形的。反思使我找出了活动中的不足,并吸取经验教训,在孩子的活动中积极的做一个观察者,发现孩子的兴趣和存在的问题,在幼儿出现问题,抛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则是一个引导者,一步步的引导幼儿往下走,激发孩子对事物的探索欲望。观察促使教师及时进行反思。新纲要提出“我们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我逐渐认识到:要以正确的儿童观、教

12、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中的不足或工作中的失误。(二)实现作为“合作者”的角色转变。1问题的发现过程中,及时的把问题与大家分享,体现合作的力量。抓住兴趣点,和幼儿一起尝试合作、分享探索过程的乐趣与成功后的喜悦,整合提升幼儿的经验。探究性主题活动是在师生共同探索过程中不断建构和发展的,因此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在活动中教师要追随幼儿,要善于根据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需要,将生活中产生和发现的奇怪现象和幼儿急于想知道和解决的问题,及时纳入活动中。要善于帮助幼儿不断尝试、研究和探索,并善于从他们的表现、小组争论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和概括,

13、并抓住其中的关键经验加以提升,将有一定意义的、带有共性的问题,通过集体教学的形式解决。2在合作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能力水平。孩子的知识水平是有限的,当幼儿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幼儿的合作意识。有幼儿问:“老师,为什么螃蟹会脱壳呢?” “蜗牛也有壳,他会脱壳吗?”“还有哪些动物会脱壳的呀?”等等问题。我欣喜于幼儿产生了这些问题,我装成也很着急的样子反问:“哎呀,你们的问题我也不清楚了,怎么办?”幼儿的思绪开始活跃了,有的说去问爸爸妈妈吧!有的说到图书馆看看动物世界的书!还有的说回家上网查查”随后的几天,关于各种关于动物脱壳的资料不断的汇集起,我把幼儿收集的图片贴在活动室的墙上,将幼儿带的动物视

14、频播放给孩子看,还将各种书和画册,堆满了教室的一角。他们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和力量。(三)实现作为“支持者”的角色转变。1以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在心理上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教师以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对幼儿面临的问题、困难和需要,教师要能敏锐的观察,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例如集体教学活动植物的种子中。 “花生的种子躲在壳里,是花生米。 ”“苹果的种子躲在果核里。 ”“咦!土豆的种子在哪里呢?”对于孩子的问题,我没有急于回答他们,而是给他们抛出了我的问题“把土豆埋在土里能长出新的土豆吗?”有

15、的小朋友说可能会长出新土豆,有的小朋友说不可能长出新土豆,当幼儿回答各种不同的答案后,小朋友们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为了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我提出大家一起做个实验,把土豆埋在泥土里,过一段时间我们再看看它有什么变化,这又激起了孩子进一步探索种子发芽的兴趣,推动了活动不断向前发展。2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支持幼儿大胆探索、发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充分地与周围物质环境互动,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当幼儿发现土豆埋在泥土里,土豆就会发芽,就可以长出新的土豆时,对探索植物种子秘密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为什么要把种子种到土里就能发芽?”“为什么要给它浇水?”“种子成熟后是怎样传播的?”

16、当幼儿有了这些新的探索需求时,我在自然角和种植区开辟了一块种植小园地,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植物的种子和种植工具。丰富材料的提供,有效地支持幼儿探索,幼儿在自己动手种植、观察中,提升了经验。这样,他们自主活动的意识加强了,探究水平也提高了。总之,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善于观察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及时生成主题;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鼓励支持幼儿积极的探索。让幼儿在与教师平等、和谐、对话的相互交往中个性、潜能获得充分发展,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对集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转变策略的反思。教师如何才能更好的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使幼儿更好的发展,我们教师应该多为幼儿提供舞台、指导方向,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欲望。1幼儿在活动中喜欢问为什么,在孩子向我们教师抛球时,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接球,而不是放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