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8345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第五单元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 2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秦始皇陵的修建秦始皇陵的地理位置、修建目的和修建的两个阶段。了解秦始皇陵的规模,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资,理解秦灭亡与秦始皇陵之间的关系。站在艺术的角度,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秦始皇陵的影响和历史地位。问题探究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和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封建统治者压榨人民的历史罪证。“事死如生”的陵园秦始皇陵的建筑布局;秦始皇开创的陵墓格局对后世帝王陵墓建筑形制的影响。联系秦始皇陵的布局

2、和地宫的结构加深对秦始皇陵所遵循的“事死如生”原则的理解。分析比较明十三陵、清东、西陵与秦始皇陵的相同点。理解秦始皇陵建筑规制对后世帝王丧葬仪规的影响。比较分析秦始皇陵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它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秦始皇陵的修建促使当时阶级矛盾尖锐,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兵马俑坑的发现、布局和坑藏物。兵马俑军阵规模宏大,布列严整,气势雄壮,它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豪迈气概和卓越军事功绩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观点,分析秦兵马俑出现的原因、条和影响。联系对比一定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秦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塑造艺术

3、史上的奇葩兵马俑制作的简要过程和艺术特色。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认识兵马俑的珍贵价值,理解其中国古代艺术奇葩的内涵。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兵马俑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比较分析秦兵马俑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水平。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秦始皇陵的修建;秦始皇陵园的建制布局;秦兵马俑的技艺特点、历史化价值和世界历史地位。难点对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军阵所体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的认识。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所显示的高超技术与艺术水平的认识。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教材安排两时进行教学。本教材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秦始皇陵。二是秦兵马俑。秦始皇陵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 30公里的

4、临潼县境内的骊北麓,它南依骊,北临渭水,景色优美,环境优越。秦陵园以秦始皇陵墓为中心,周围环绕着三层围墙、陪葬墓、东侧的兵马俑坑、马厩坑和陪葬墓区等。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秦兵马俑是在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的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陶制武士、战马等。这些兵马俑军阵严整,许多武士俑手执兵器,威风凛凛,面部表情十分丰富。整个兵马俑军阵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表现了我国第一个封建皇帝嬴政统一天下的豪迈气势,也说明了当时我国在雕塑技艺上的高超水平。教材首先用一段引言介绍了秦兵马俑发现的简要过程和人民日报对此进行的报道。由此,秦兵马俑这一珍贵的历史物不仅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

5、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勘探和试掘,进行妥善的保护。同时,秦兵马俑也由此从 2000 多年的沉睡中惊醒,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如有条,建议教师找到当时刊登秦兵马俑发现报道的人民日报 ,读一段给学生听,使学生更感亲切和直观,以加深其对这一民族瑰宝的认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出示几幅有代表性的图片和秦兵马俑复制品,这样既可使学生的感受直观、生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下面的学习。第一目 “秦始皇陵的修建”本目教材主要讲述了两方面内容。1秦始皇陵修建的目的和过程。2秦始皇陵的历史地位。1秦始皇陵修建的目的和过程。教师可首先提出问题:秦始皇为什么刚刚即位就急忙要修建自己的陵墓

6、?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介绍:古时候,由于人们对自然和人类本身的认识十分有限,对于许多自然现象不能进行科学的解释,在人的生与死问题上,缺乏科学的认识。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将依旧存在。所以即位后不久,嬴政就令人设计、修建了自己的陵墓,以便继续享受无上尊严和荣华富贵。秦始皇陵位于今天陕西省西安市以东 30 公里的临潼县附近骊北麓,因此又名骊陵。 (此时,教师可出示陕西省地图或自制陕西关中地区形势简图 ,指出陵墓的大致位置,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关于秦始皇陵的修建。首先,教师可悬挂秦统一形势图或出示相关,与学生一道回忆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简要过程。接着,依据教材简介秦始皇陵修建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7、,从公元前246 年至公元前 221 年(即从嬴政即位到统一六国),前后大约 26 年时间。此时期可称为陵园修建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的规模和基本格局。第二阶段,从公元前 221 年至公元前 210 年(即从秦统一到秦始皇 37 年),前后大约 11 年时间。这一阶段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9 年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 史记记载:“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 ”经过 10 万人历时 9 年多大规模的修建,基本上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在后的 2 年时间里,主要是从事陵园的收尾和覆土工作。尽管陵园的建设长达 37 年之久,但整个工程

8、仍没有最后完工。公元前 209 年,秦朝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的部下周率兵打到距陵园不足一公里的戏水(今临潼新丰镇附近)时,面临大军压境,咸阳危急之时,秦二世这位未经风霜的新皇帝惊慌失措,情急之下,招群臣商讨对策。少府令邯建议秦二世:释放骊刑徒,组成修陵大军,以抗击起义军。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不得不中止。秦始皇陵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内部结构复杂,它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也是封建统治者压榨人民的历史见证。秦始皇陵的修建者有工匠,也有刑徒和农民。史籍记载,参加修陵的先后多达七十万人。在皇陵区发现了修陵人的墓地,墓中人骨杂乱堆积,没

9、有棺椁和随葬品,他们就是史记中所记载的,在皇帝棺椁和随葬品安放好之后,为防止机密泄露而被迫成为殉葬品的无辜工匠。2秦始皇陵的历史地位。教师可先用教材上的结论提问学生:“为什么说秦始皇陵是全国各地工匠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什么说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 “为什么说秦始皇陵是封建统治者压榨人民的罪证?”等,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并适当补充资料加以分析说明。第二目 “事死如生的陵园”本目教材主要讲述了秦始皇陵的概况。教学中应讲清以下三点内容。1秦始皇陵的建制布局。2秦始皇陵园的地面建筑。3秦始皇陵园的地下宫殿及陪葬墓等。1秦始皇陵园的建制布局

10、。教师首先说明:中国古代都城的外缘均有城墙 23 层环绕,在城墙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开有城门,城内的建筑严格规整(可出示有代表性的几个都城平面图)。依照“事死如生”的原则,秦始皇陵园的建制布局,模仿了都城的格局样式。此时,可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秦始皇陵园平面布局示意图 ,对秦始皇陵园的建制布局进行简要介绍,突出其“事死如生”的布局特点。2秦始皇陵园的地面建筑。教师结合秦始皇陵园平面布局示意图对秦始皇陵地面建筑进行简单介绍。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秦始皇陵园中有中国陵寝史上建造最早的寝殿,但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风雨和秦末战火的频繁蹂躏,除封土和南部的内城城垣仍有局部残留外,秦始皇陵园的地面建

11、筑几近荡然无存。但是,根据秦始皇陵覆盖土层的高度,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寝殿应该是相当宏伟壮观的。在此,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瓦当的插图,介绍一些有关秦代建筑和砖、瓦等知识。3秦始皇陵园的地下宫殿及陪葬墓等。在介绍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时,教师可将史记中有关秦始皇陵地宫的记载内容打到电脑屏幕上,让学生阅读、思考:“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并指出,近年在西安交大地下发现了类似于“天”、 “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相,下部则是代表川的壁画。由此可以推断,秦始皇陵地

12、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用水银代表的川地理。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始皇陵地宫中确有水银的说法提供了条。我国地质学家曾多次到秦始皇陵采取土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秦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确有“汞异常”的现象。而相邻其他地方的土壤样品中几乎没有汞的含量。因此, 史记中有关秦始皇陵中埋藏有大量汞的记载是可考的。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仍旧有着“君临天下”的权威,他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介绍秦始皇陵地下出土的铜车马的情况:在秦始皇陵园地下,还埋藏有丰富的奇珍异宝和大量的随葬品。1980 年冬天,在清理秦始皇陵西侧

13、的车马坑时,出土了两辆大型彩绘铜车马安车和高车(教师可结合教材的有关插图或运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彩色的铜车马图片,学生边看,教师边进行介绍)。秦铜车马,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一半。它们造型生动,构造精美,装饰华丽,制作工艺复杂,表现了秦代我国劳动人民在青铜冶炼和雕塑、彩绘技艺方面的卓越才能。接着,让学生看秦始皇陵园平面布局示意图 ,教师对秦始皇陵围墙外侧的马厩坑、跽坐俑和兵马俑合坑的情况进行简要介绍。最后,教师结合秦朝以后历代帝王陵墓的建制格局,如明朝十三陵、清朝东陵、西陵等(如有条,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有代表性的帝王陵园布局图展示出),强调指出,秦始皇陵开创的以陵寝、地宫和陪葬墓为基本格局的帝王陵寝

14、制度,伴随着历代皇帝而延续不断。秦始皇奢华的陵墓,开创了后代帝王厚葬之风的先河。第三目 “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本目教材重点应该注意讲清三点内容。1秦兵马俑坑的发现和挖掘。2秦兵马俑坑的概况。3秦兵马俑坑的结构特点和坑藏物。1秦兵马俑坑的发现和挖掘。教师可运用秦始皇陵园平面布局示意图并结合教材引言进行简要介绍。1974 年 3 月,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瘠的砂石地上挖井时意外地发现了兵马俑坑,经陕西临潼化馆工作人员的初步确认,农民发现的陶俑为秦代陶俑,后经考古专家研究确认,它们是秦始皇陵陪葬的兵马俑。1978 年月,一号兵马俑坑开始正式发掘。在 8 年时间里,考古学家共进行了两次大规模

15、的发掘工作。考古发现证明:一号坑东西长230 米,南北宽 62 米,埋藏陶俑 6 000 多,总面积达 14 260 平方米。后还发现了二号坑、三号坑和四号坑。出土的物有陶马、木质战车、青铜兵器及门道和隔樑等俑道的建筑遗迹。2秦兵马俑坑的概况。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手段出示有代表性的图片并结合教材兵马俑坑平面图 ,对四个俑坑的概况进行介绍。通过 20 多年的发掘,初步证实秦兵马俑坑共有四个。它们均为通道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其中一、二号坑因遭火焚而坍塌,三号坑因人为破坏而坍塌,四号坑可能因秦末社会动荡,导致工程中断,坑中没有发现什么物。从坑内出土的物进行分析判断,上述兵马俑坑大约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

16、后开始修建的,到秦末农民大起义时才被迫停工。前后持续了大约 10 年的时间。从形状看,三个兵马俑坑各不相同。从已出土的物看,三个兵马俑坑共出土兵马俑大约八千余。其中,各类武士俑七千余,陶马俑六百余,战车一百余辆,这些兵马俑在坑内排列有序,体现出严密的组织。3秦兵马俑坑的结构特点和坑藏物。首先,教师可结合教材一号坑的全景图 ,并适当补充材料,精彩介绍一号坑的发掘、结构特点和出土物。一号兵马俑坑的正式发掘开始于 1978 年月,经过 8 年间的两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的秦代遗迹、遗物。如陶俑、陶马、木质战车、青铜兵器以及门道和隔樑等俑坑的建筑遗迹。其中,陶俑、陶马就多达六千,战车五十多辆。另外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兵器等。然后,结合教材二号坑平面图和二号坑兵马俑出土现场两幅图片,对二号坑的发掘、结构特点和出土物进行简要介绍。二号坑是从 1994 年 3 月 1 日开始正式发掘的,经过三年多紧张有序地发掘,二号坑第一阶段的发掘工作已圆满结束,取得了丰硕成果。发掘表明,二号坑的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