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游戏化——对幼儿科学教育的促进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82462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游戏化——对幼儿科学教育的促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学游戏化——对幼儿科学教育的促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学游戏化——对幼儿科学教育的促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科学游戏化——对幼儿科学教育的促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科学游戏化——对幼儿科学教育的促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游戏化——对幼儿科学教育的促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游戏化——对幼儿科学教育的促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游戏化科学游戏化对幼儿科学教育的促进对幼儿科学教育的促进科学游戏化对幼儿科学教育的促进 在幼儿的世界里,他们永远都是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正因为这样,他们除了好奇、好问、好探索,关心许多“科学问题”外,还是一个勇敢的大胆实践者,一个通过直接经验认识事物的人。那么什么样的科学活动才能充分发挥出幼儿这一特点,使其更好的认识“科学”呢?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老师们常常会苦恼怎样把深奥的科学知识给幼儿讲清楚,害怕幼儿在实验中的失败而影响实验的结果其实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并不是我们想的这么复杂。在国外,就倡导一种叫“科学游戏论”的观点。科学家迈克尔谢尔曼提出:“让科学普及化,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科学就像玩游戏一样,一旦你学会了游戏规则,就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同乐,除此之外,科学还教我们对事物有想法 ,更教我们对事物如何思考 ”。事实上,科学就像我们玩游戏一样,而孩子,又是天生的游戏家。他们是在游戏中体验、发现、探究。新纲要中也强调了“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应于生活,在生活中取材,促进儿童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对于幼儿的各种疑问和问题,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情绪引导幼儿通过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究的结

3、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可见,新纲要更注重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强调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其实科学教育的核心就是教会儿童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发现。那么如何将科学方法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把科学变成好玩的游戏,培养儿童创新精神?正是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所要努力去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一、在“趣”中学。“兴趣是最好的启蒙教师”,是促进孩子智能发展的原动力,这个动力引导幼儿去体验发现的快乐,促进积极思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的兴趣,也是幼儿进行思维的起点。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幼儿对科技活动的兴趣,是科技活动开展的基本条。幼儿只有有了心理上的安全感,有了兴趣才

4、有可能进入最佳状态,顺利进行科技活动,并在活动中迸发出更多的能量和智慧。为了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促进他们主动地去观察事物的细微变化。我在科学活动中注重了寓教于乐,充分体现活动的趣味性。比如在活动的开始前,我通常通过出示图片、木偶,通过讲故事,通过变小魔术等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我还多用“你能行”、 “让我们一起试试”、 “你想用什么办法?”、 “你换一种方法或材料再试一试”等鼓励启发的语言,引导幼儿多次的探索发现有趣的科学现象。教师只有善于运用语言、行为、态度、表情、眼神等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此鼓励幼儿参与探究的兴趣。例如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活

5、动中的兴趣点时,及时有序列地提供趣味化、游戏化,寓含教育价值的材料,同时不断关注材料是否能持续影响孩子进一步进行探索的兴趣。 “问题箱”就是我为了解孩子们的真正需要所设计的,可以不断地收集到孩子们感兴趣的事及遇到的困惑,将这些信息成为我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起点,顺应和支持幼儿的探索。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二、在“看”中学。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有强烈的求知欲。观察力是人们选择接受客观信息的能力。而幼儿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直接影响他们所进行的活动的好坏。达尔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

6、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所以,我们要让幼儿在各方面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增长科学知识,在观察中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幼儿每天在班上都要面对教室里的环境,我们为了给幼儿的观察创造条,我们在每一个科学主题活动中,都变换不同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引起他们的观察兴趣。例如在认识植物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墙壁上布置了许多植物的图片,有表现整体形态的,还有表现细节部分的,内容包括广泛。在自然角内放置了多种不同种类和形态的花卉植物。让他们周围充满了可供观察的素材。从平面的到立体的,让幼儿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多方面进行

7、观察。在不同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在科学角投放的操作材料也不同。如认识磁铁的活动中,我们放置了和磁铁有关的各种物品,有磁铁、电磁铁和各种铁制品,以及作对比实验用的木块、纸片、布头、塑料等等。在环境的观察中,我们还特别重视孩子的兴趣,对他们喜欢的一些图片或者实验操作材料,在主题活动结束后,仍然保留在墙壁上或科学角内。以满足他们的观察需要。而在同时,我们继续投放新的活动材料,保证了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观察机会。在认识植物的活动中,我们同时在水里和土里都种下了黄豆,请幼儿作对比观察。在观察中,幼儿发现水里的豆子先发芽,而种在土里的黄豆则在浇过几次水以后,才长出叶子,孩子们还发现水里长出黄豆的茎是细细的,而

8、长在土里的则是粗的,叶子也更绿一点。通过对比观察,不仅使幼儿充分了解相同(不同)的物体在不同(相同)的条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而且能使幼儿更快的掌握知识内容,并保持他们的好奇心。虽然观察只是科学活动中的一个部分,但它却是贯穿整个活动中的灵魂。观察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求变创新能力。所以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美好;通过观察,了解科学的奥秘;通过观察,知道环境对人类的重要。让我们的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关爱这个世界。三、在“做”中得。由于受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所限,幼儿探究、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具有很大的试误性,需要多次尝试

9、探索才能接近答案。这时,教师应以“儿童的化的思维”方式努力理解接纳幼儿的不同认识和想法。在活动中,无论孩子们提出的假设和探究方式是否和老师一致,教师都应支持和鼓励幼儿按他们自己的想法实践,让孩子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获取新的知识经验。在一次“金鱼戏水”的实验中,一些孩子把实验用的糖、盐、面粉等全部放在水里搅拌,结果“金鱼”(鸡蛋)还是没有浮起,于是孩子们得出结论:“金鱼”(鸡蛋)是不会浮起的。如果这时教师立即否定孩子的结论,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只会错过与幼儿一起主动探索事物的最佳时机。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与幼儿一起动手操作寻求答案,实事求是地做一个与幼儿平等的探索者。教师应该看到,在这

10、样的探索过程中,幼儿更重要的是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的形成和发展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幼儿在“质疑”中学会创造性思考的方法。4岁的儿童在探究活动中逐渐会产生猜测和预想,这时教师应鼓励幼儿的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学会创造性思考的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孩子摆出矛盾的事实,在矛盾中引发他们进一步的思考、实践、发现。为幼儿内部思维操作和新思维方式的重建提供了可能。在一次有关“沉浮”的实验中,儿童对“铁的东西会不会沉下去”展开讨论,有的说会沉,有的说不会沉, “船不会沉”、 “钥匙、铁钉会沉”。他们各自争论着,最后,我们找铁盒放在水里它浮在水面

11、上,但反过放就会沉下去。从实验中孩子们发现,会沉的东西可以改变它的形状让它浮起;而浮在水面上的东西也可以增加它的重量让它沉下去。孩子们还运用感知到的沉浮原理,收集了空罐制作出形态、功能各异的小船等玩具。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都获得极大的发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方法是一个人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的,也是一个人创造能力的体现。让幼儿获得如何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助于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有趣的小实验”是科学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环,例如感受纸的吸水性的实验、镜子反射的实验、沉浮实验、有关声音的实验等等,通过这些实验孩子感受到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主动思考

12、,主动探索,在科学实验中不断地创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四、在“谈”中知。“语言是思维的拐杖”,离开语言的思维是虚晃无力的。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它能使幼儿理清思路,更清晰的了解某些事。在探索过程中,语言伴随动作同步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争论有时是一种催化剂,教师要及时的捕捉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的进行猜想和解释,按照自己的想法验证,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石头和石头碰撞可以撞出火花,争论一下也许就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如:“怎样使鸡蛋落下不破”的活动中,幼儿发现了各种让鸡蛋落下不破的方法,但是有一种方法幼儿

13、运用的材料是相同的,实验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那就是把鸡蛋放在瓶子里,再在鸡蛋外面包上海绵,为什么同样的材料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呢?于是我就组织幼儿探讨交流,再次探索,他们发现鸡蛋外面包的海绵多了鸡蛋掉下就不破。鸡蛋外面包的海绵少了,那鸡蛋落下就会破。在一次次的争论中孩子们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探索和发现, “倾听”让幼儿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为我们及时调整教育行为提供依据,也为更好的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提供了保证。在进行科学活动时,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讨论交流和争论的空间,让孩子充分说出自己的发现、探索方法、过程,是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快径。通过交流不仅调动了幼儿的思维,还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在讨论中,儿童的认识水平也得到提高,根据已获得的经验,再提出自己新的问题,新的发现,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总之,谢而曼的科学游戏化的观点让我们对科学有了深刻 的认识,科学不仅仅是知识,它还是一种精神和态度,是一种思考方式和方法,幼儿在游戏化的科学活动中,能够更多地感受到科学的乐趣,保持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强烈好奇心;幼儿像“做游戏”一样“做科学”,获得的不仅是理解内化了的知识经验,而且还能获得科学的思考方式、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