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正文20080429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583152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正文20080429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正文20080429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正文20080429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正文20080429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正文20080429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正文2008042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正文20080429(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导 言杭湖嘉绍地区位于浙江省北端、长三角南翼,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总面积 34585 平方公里,2006 年末总人口1695.25 万人,分别占全省的 33.97%和 36.66%;地区生产总值 7223.2亿元,占全省的 46.15%,人均生产总值 42608 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5 倍,在长三角、浙江省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都市经济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依托发达的联系通道,辐射和带动周边城市与区域,形成的具有一体化发展倾向、并可实施有效管理的城市功能地域。历史上,杭湖嘉绍地区地域相邻、人缘相亲、习俗相近、文化相融,经

2、济社会联系紧密。而现今,四市交通通讯日益便捷,经济合作纵深发展,为进一步联合发展、培育都市经济圈奠定了坚实基础。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城市群建设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是深化细化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参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整合提升杭湖嘉绍地区发展优势,打造长三角“金南翼”的有效途径;对于我省参与长三角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共- 2 -同建设“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率先实现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区域”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

3、规划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遵循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要求,依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浙江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编制,并与杭湖嘉绍四市相关规划相衔接。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功能定位、战略目标与空间布局;提出区域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市场体系建设、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构建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共建共享、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推进杭湖嘉绍四市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包括杭湖嘉绍四市市域范围。规划期限,近期为 2007至 2012 年,远期展望至 2020 年。本规划系浙江省重点区域规划,坚持有限

4、目标、突出重点,注重指导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是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区域内各城市编制与修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关专项规划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3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一)(一)发发展背景展背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经济圈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和区域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21 世纪是城市世纪,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都市经济圈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在美国,都市经济圈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 80%以上。在日本,近八成的国内生产总值集中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福冈等四大都市经济圈。在欧洲,大伦敦地区、大巴黎地区等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都市经济圈,并且从巴黎经布鲁塞尔、阿

5、姆斯特丹直到鲁尔、科隆,从曼彻斯特、利物浦到伦敦形成了若干个都市经济圈在地域上彼此相连的现象。经济全球化时代,区域和城市发展必须遵从这一规律。长三角城市群率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要求, “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个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从区域协调发展全局的高度,中央提出长三角率先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强化上海核心,优化提升沪宁和沪杭甬沿线发展带

6、,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重点建设沿湾发展带,积极培育宁湖杭发展带,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引导发展沿湖生态服务带”的总体布局框架,促进长三角科学发展、- 4 -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杭湖嘉绍四市在长三角“一核六带”布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面临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联手打造都市经济圈,共同融入长三角的条件已经成熟。打造长三角“金南翼”已经成为浙江区域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 “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培育杭、甬、温三大都市经济圈,推进浙中城市群的资源整合和经济融合。根据区位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设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

7、大产业带。 ”将环杭州湾产业带打造成长三角“金南翼”,是浙江参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首要任务,率先培育杭州都市经济圈,是进一步提升环杭州湾地区在长三角中地位和作用的重大战略举措。(二)(二)现实现实基基础础战略地位显要。杭湖嘉绍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的结合部,近沪邻苏,通江达海,沪杭、杭甬、杭宁、杭徽四大交通走廊贯穿其间,共处长三角中心城市“三小时互通”交通圈。凭借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功能平台,依托广阔经济腹地,加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进程,发挥在长三角“一核六带”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作用,是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撑,是实施“东部率先”国家战略的重要

8、开发空间。综合实力雄厚。杭湖嘉绍地区是浙江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区域,2006 年,杭州、绍兴、嘉兴、湖州分列全国百强城市排名第- 5 -8、42、56、91 位;13 个县市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四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均在 80%以上,完成财政收入 5921.5 亿元,占全省的4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杭州 19027 元、湖州 17503 元、嘉兴 17828 元、绍兴 19486 元,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1.04、0.96、0.98和 1.07 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杭州 8515 元、湖州 8333 元、嘉兴8952 元、绍兴 8619 元,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1.16

9、、1.14、1.22 和1.18 倍。产业基础坚实。杭湖嘉绍地区农村工业化起步较早,块状经济特色鲜明,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通信、医药化工、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竞争优势明显,现代生物、新材料、环保产业等高技术产业方兴未艾。金融、创意、信息、咨询、物流、旅游、会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先全省,在浙江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和精品农业发展迅猛,都市农业格局初步形成。体制富有活力。杭湖嘉绍地区民间资本充足,民营经济活力充沛,拥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行业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129 家企业入围全国民营企业 500 强,占全省的 63.6%。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

10、进,市场体系较为发达,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市场化进程领先全国。开放带动领先。杭湖嘉绍地区是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国际资本向中国和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板块。2006 年合同利用外资 118.53 亿美元,占全省的62.1%,实际利用外资 52.06 亿美元,占全省的 58.6%;实现进出口总- 6 -额 624.96 亿美元,其中出口 425.49 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 44.9%和42.2%,是浙江率先融入国际经济的先行区域。文化积淀深厚。杭湖嘉绍地区作为吴越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名家辈出,名城众多,底蕴深厚。薪火相传,与时俱进,弘扬杭州“精致和谐、大

11、气开放”、湖州“开放、务实、创新、和谐”、嘉兴“崇文厚德、求实创新”、绍兴“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等城市精神,为新一轮创业创新注入了不竭动力。经济资源富集。杭湖嘉绍地区是我国经济资源组合最优的区域之一,形成了以沪杭、杭甬、杭宁、乍嘉苏、杭金衢、申苏浙皖、申嘉湖杭高速等为主骨架的高等级公路网,正在实施国际空港、高速铁路、城际轻轨、高速公路、内河航运等一批重大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区域综合交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建有一批重要的能源企业和完善的输送网络,能源保障充分,是华东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设有 4 个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 24 个省级开发区。拥有钱塘江、太湖等江河湖泊和一

12、批大中型水库,水资源保障有力。“两创”环境优越。杭湖嘉绍地区人杰地灵,江、河、湖、溪、山、湿地等多种自然景观荟萃,是长三角重要的游憩休闲胜地和生态人居天堂,生活品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院校机构集中,高端人才聚集,信息网络发达,创新资源丰富。市场秩序良好,公共设施完备,社会诚信和谐,政府服务高效,为推进新一轮创业创新打下良好基础。受发展阶段及现有体制机制的局限,地区发展也面临三方面的问题:(1)产业和城市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在全球生产系统中仍处较低- 7 -层次,关键共性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重要基础原材料保障水平不高,战略型企业家缺乏,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能力较弱,经营模式与产业组织尚难适应国际

13、竞争的要求。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薄弱,先进要素聚集能力不足,影响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2)资源环境瓶颈有待突破。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扭转,区域水质性缺水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土地资源条件不平衡,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地面沉降、酸雨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不容忽视,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3)资源一体化规划与配置机制有待建立。受行政区经济体制局限,区域产业发展与城市布局、重大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建设还缺乏统筹考虑,区域一体化建设任重道远。- 8 -二、发展定位与战略目标(一)(一)总总体思路体思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推进长三角“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

14、发展”的重大机遇,围绕省委省政府“两创”总战略和建设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决策部署,创新体制机制,突破行政区域,加强合作交流,进一步发挥杭州在区域联动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推进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形成以杭州市区为极核,湖州、嘉兴、绍兴三市市区为副中心,杭州市域 5 县市及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绍兴、诸暨等杭州相邻 6 县市为紧密层,联动湖州、嘉兴、绍兴市域的杭州都市经济圈,全面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建成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重要板块、亚太国际门户有机组成、全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先行区和浙江创业创新核心区。(二)基本原(二)基本原则则坚持互惠多赢、共同发展。确立都市

15、经济圈共同体意识,着力突破行政体制壁垒,建立杭湖嘉绍地区互利、互补、互惠关系,通过合作交流,协商解决单个城市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实现共同发展。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实施规划引导和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搭建联动发展平台,推动都市经济圈合作与交流;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都市经济圈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作- 9 -用。坚持协同联动、优势互补。明确各城市在都市经济圈中地位与资源优势,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极核城市依托周边资源,不断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周边地区主动承接极核城市辐射,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势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统筹谋划、循序渐进。以思想观念认同为先导,以都市经济圈整

16、体利益为出发点,以产业、设施、市场、体制、机制对接为重点,统筹安排,先易后难,有序推进,通过跨区域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合作,促进都市经济圈的建设与发展。(三)(三)发发展定位展定位1、 、总总体定位体定位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重要板块。增强中心城市集聚与辐射功能,主动服务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强化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分工协作,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有机组成、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游憩休闲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与上海及长三角北翼城市共同打造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亚太国际门户有机组成。呼应长三角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海港、空港群建设,发挥地缘优势和空港作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协作,吸纳国际先进要素,努力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合作和对外交流的主要区域之一,成为亚太地区国际门户的有机组成。全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先行区。率先推进经济国际化,建立适应- 10 -国际竞争、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筑高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率先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体系;率先推进新型城市化,形成以城带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