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组成--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83071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硬件组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计算机硬件组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计算机硬件组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计算机硬件组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计算机硬件组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硬件组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硬件组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硬件组成-#TRS_AUTADD_124139872902 ARGIN-TP: 0px; ARGIN-BTT: 0px#TRS_AUTADD_124139872902 P ARGIN-TP: 0px; ARGIN-BTT: 0px#TRS_AUTADD_124139872902 TD ARGIN-TP: 0px; ARGIN-BTT: 0px#TRS_AUTADD_124139872902 DIV ARGIN-TP: 0px; ARGIN-BTT: 0px#TRS_AUTADD_124139872902 LI ARGIN-TP: 0px; ARGIN-BTT: 0px/*-

2、SN-“:“argin-tp”:”0”,”argin-btt”:”0”,”p”:“argin-tp”:”0”,”argin-btt”:”0”,”td”:“argin-tp”:”0”,”argin-btt”:”0”,”div”:“argin-tp”:”0”,”argin-btt”:”0”,”li”:“argin-tp”:”0”,”argin-btt”:”0”-*/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这节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系统和软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

3、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是其中的硬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组成,及其各个部的功能。2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与技能:(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的兴趣。3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基本功能是什么?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4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以及它们的功能。确定依据:这两大部包括的硬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但由于这些部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二、教学策略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本节授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

5、硬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2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的教学中,让学生拆机、装机并通过交流、讨论识别各个部的名称与简单功能。(2)协作学习法把学生分成个小组,每组的成员互相协

6、作完成任务。(3)讨论交流学习法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总结组成,在此过程中,各个小组间得到交流。3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可供拆装的计算机。4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1)自主学习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2)小组协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家集思广益则事半功倍,由于这部分要认识的硬多而杂,各小组的每个成员仔细研究一、两个部,然后大家综合到一起,就可以组成完整的硬系统。(3)互帮互助法。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有差异,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给基础差的学生讲解,学生之间传递的知识往往比老师

7、传授的更容易接受,这样基础差的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基础好的学生得到知识的巩固。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拿出主机实物,问学生“这是什么”?有没有同学打开过主机箱,看看里面是什么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把主机箱打开,看看计算机内部都是由那些组组成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的硬系统学生回答异口同声地回答“主机”。回答“有”的同学很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趣,使学生整堂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新知。二、任务一:拆计算机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组,让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同学任组长,安排学生完成拆机、任务。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指导点拨并帮助学生处

8、理不好解决的问题。各个小组把各个部拆掉后,要求每组学生拿出各自的 PU,并找学生回答 1PU 的特征,然后让学生思考,PU 的缺口意味着什么?2字信息的含义。3PU 的性能指标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稍后讨论。要求学生把其他部依次都拿出,每个部的特征都找学生回答,从而引导学生要通过各个部的特征识别名称和功能,从而突破这节的重点。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在组长的完成任务。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拆机,通过本仔细观察讨论,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说出机箱里的一、两个部名称,并简要说明其功能。学生按要求依次拿出各个部,并且回答它们的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节的内容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知识,因为学生很少甚至从

9、没看见主机箱内部都有什么部,所以对这些部很感兴趣。另外他们经常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介接触到:PU、内存、等硬术语,他们很想知道,他们很想知道这是一些什么部,所以在这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实践自主学习这部分知识,突破重点难点。三、任务二组装计算机,讨论问题给学生 10 分钟的时间,让各个小组把各个部重新安装。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刚才给大家留的问题,如 PU 的缺口,内存条的缺口,各种板卡的缺口。并且结合本讨论字信息的含义。学生带着问题按要求组装计算机。等学生组装完毕后,学生回答刚才留的问题。再次强调重点难点。四、归纳总结、演示通过演示,系统的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硬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尤其

10、对运算器和存储器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向展示其他型号的各个部,如:PU、网卡、声卡、主板等。学生根据特征识别各个部五、布置作业如果你自己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都需要哪些相应的硬?这些硬的性能有哪些可以参考的指标?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从而巩固本节的学习内容通过拆机、装机操作,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写出自己的所得,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四、教学反思本节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 3 个特点。第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我采用先介绍主机然后引出主机内部结构这一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第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参与,学生对计算机的硬特别是主机部分的设备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第三、利用讲解。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枯燥的知识易于理解、掌握而且直观,通过实物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