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虎门销烟》教学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82076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上)《虎门销烟》教学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上)《虎门销烟》教学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上)《虎门销烟》教学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上)《虎门销烟》教学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上)《虎门销烟》教学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上)《虎门销烟》教学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上)《虎门销烟》教学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四上)苏教版(四上) 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教学谈教学谈fnt size=“6”苏教版(四上) 虎门销烟教学谈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1丰富本体验 领悟深厚情感 作者:胡大菊 虎门销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再现了中国历史上让人激动、自豪的一幕。语言简练,赞美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英勇豪迈的精神,荡漾着浓浓的爱国之情。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字里行间饱含的浓厚情感,学生难以体会。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这一障碍,本的设计思路为: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有关虎门销烟的时代背景资料,积淀情感;扣住销烟前、销烟时、销烟后的动人画面,通过对具体语言字的理解和当时历史的回顾,把握本内涵;通

2、过激情朗读抒发爱国之情。一、展示外阅读。积淀丰富情感1上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查找阅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资料,充分认识虎门销烟的大背景,形成对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的初步印象。2以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虎门销烟浮雕图片导人题,认识这一壮举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齐读的第一句话。为什么说 1839年 6 月 3 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当时中国历史又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请学生交流自己的预习资料和感想,教师引导、补充、归纳:(1)虎门销烟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是:中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封建统治摇摇欲坠。国外英、法等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壮大、扩张之时,国力强大,都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为了从中国市场获得最大的

3、利益,他们把大量毒品鸦片不断地输人中国,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每况愈下,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稳定。(2)鸦片是一种毒品,从查阅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国人吸食鸦片可使一个国家民不聊生,使清政府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士兵一副病态,战斗力丧失。(3)让学生初步谈谈对虎门销烟的认识。设计说明:(1)指导学生外阅读,一方面为本的学习加深认识,积淀情感;另一方面使学生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2)紧紧抓住“1839年 6 月 3 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句话,让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扣住本背后的隐 l 生材料,加深对本的认识。(3)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导入,强化学生对这一事的认识虎门销烟是载入史册的伟大事

4、。二、扣住壮举,丰富本,精读抒情1对照历史背景,自读自悟。作者赞叹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 “壮举”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气势盛大的、雄伟的举动,那么在本中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自由阅读 2自然段,画出印象深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联系时代背景,在书边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多媒体出示介绍时代背景的字及图片)2引导交流阅读体会,把握本内涵。(1)阅读交流第二段的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从第一句话中品出“壮丽”一词的含义, “蓝天、碧海、绿树”不仅描绘出大自然的美景,更体现老天爷也在为销烟这一壮举而高兴。从“男男女女”“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等词中可以感受的人很多,结合鸦片对人们的毒害,引导学生体会

5、人们早就盼望这一天的到,销烟是顺应民意的大好事。交流体会后用愉快的心情朗读,体会扬眉吐气的感觉。教师引导:假如你就是闻讯赶的一名老百姓,你会对应邀前观看的外国商人说什么?(2)阅读交流第三、四段,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再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点拨引导。在销烟的过程中“群情沸腾,老百姓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从中感受老百姓会叫什么,会欢呼什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激发爱国情感。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名销烟者,请你用“先再又顿时”说一说销烟的过程,可以加上动作,再说说你的心情。虎门销烟为什么会震惊中外呢?(结合时代背景谈虎门销烟的伟大之处。)(3)阅读交流第五段:体会“

6、咆哮”一词的意思。咆哮的大海象征着愤怒的中国人民征服鸦片毒害的决心,象征着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设计说明:(1)对 2自然段的学习,教师先放手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因为有阅读前的拓展、铺垫,阅读本段难度不会太大。(2)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教师以学定教,组织交流,适时引导,扣住关键字词句和不同的角色体验,以及和时代背景相呼应,把握内涵。(3)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体会中华民族英勇、豪迈的精神。三、激情朗读,升华情感1谈谈你对“壮举”内涵的理解。(大长中国人志气,大灭外国人威风,震惊中外,举国欢呼。)2带着这种情感,先齐读最后一段,然后个人练读最后一段,师生互评,陶冶爱国主义情

7、操。3出示书上林则徐塑像插图: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几句话或诗。学情预设:(1)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销烟的动人场面人手,表达对林则徐壮举的赞叹,抒发爱国之情。(2)今昔对比,表达毒品对人的危害和今天中国人禁毒的决心。(3)虎门销烟以后,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陷入被列强瓜分的痛苦之中。充分认识到,空有报国之志是不够的,切记落后就要挨打。设计说明:(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的爱国之情被充分激发起了。对于直抒胸臆的最后一段的学习,任何讲解都显得多余。此时,以读代讲,以饱含深情的朗读,让学生情感得到陶冶和释放是最佳手段。(2)读写结合本就是语学习的一条规律。让学生拿起笔写一写,一方面可激发学生情感,把握内涵;另一方面在学生有话想说、有情想抒之时,正是读写结合,训练学生书面 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 友情提醒:查找本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此问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