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备课(二十三)必修二专题三 2课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582768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备课(二十三)必修二专题三 2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备课(二十三)必修二专题三 2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备课(二十三)必修二专题三 2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备课(二十三)必修二专题三 2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备课(二十三)必修二专题三 2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备课(二十三)必修二专题三 2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备课(二十三)必修二专题三 2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安吉振民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练案初稿安吉振民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练案初稿(必修(必修 2 2:经济史:经济史 专题三)专题三)姓名姓名 主备教师:张永凯主备教师:张永凯 适用适用 302302 班班 第第 2 2 课课 伟大的历史性的转折伟大的历史性的转折 -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 4、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重点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体制的建立【难点难点】注意分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于新中国经济发展注意分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于新中国经济发展 的内在联系的内在联系 【知识整理知识整理】 一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1)背景 粉碎“四人帮” , “文革”结束;两个“凡是” ;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决策 经济:重新确立 ; 政治: ;实行改革开放; 组织: ; 经济体制改革 【整体感知】改革开放政策:对内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二二. .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 1 农村经济体制

3、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 (废除 ) 【过渡】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1984 年 讨论通过了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 ,从农业转向 。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国企改革 (1)中心环节: (2)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共十四大)(3)内容: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为辅所有制改革:单一的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改革: 平均主义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注意:改革与社会发展关系: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又不断深化改革。【案例】在 1957 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

4、施,当时的 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 报批当时经过 11 个部门的审批,要盖 11 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后,夏天已经过去了。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 对外开放首先从 2.1980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广东的 和福建的 设 立经济特区。1985 年,划定 为经济特区。 3.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4.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课时针对训练课时针对训练】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A多种所有制经济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D专业化、商业化、社会化2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

5、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是 1978 年安徽凤阳的民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说明农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 A、 B、 C、 D、 31980 年正式设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 珠海 汕头 上海浦东 厦门 海南 A B C D 41984 年 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 14 座沿海港口城市,其中地处江苏境内的有A连云港、南通 B南通、苏州 C连云港、盐城 D南通、扬州 5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有 政企分开 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包产到户” 承包经营责任制A B C D 6.中共

6、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A、强调民主集中制 B、纠正历史的冤假错案 C、实事求是的精神 D、正确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7.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下列对此理解完 全正确的是 A、从此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完全按照新时期的要求去进行 B、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 C、从此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政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是 A、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B、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成分并存 C、所有权与经

7、营权分开、克服平均主义 D、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 9.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所属的省份是 A、 B、 C、 D、 广东 江苏 福建 浙江 海南 10.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1.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3到的成功。 ”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 标志是)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浦东的开放开发

8、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2.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 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 历史性巨大变化。这三次巨变指的是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抗战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改革开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 B、 C、 D、第第 3 3 课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新阶段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1.19921.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 结合结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9、 判断实践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才是硬道理;2.19922.1992 年中共十四大:年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3.19933.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 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 。 4.19974.1997 年中国十五大年中国十五大: (1)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 ,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10、;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 ; 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中,有过哪些重要举措?【历史启示】在借鉴近代以来西方经济的发展经验同时,还有注意的问题? 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与配置问题;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下如何保护国家经济主权问题;【课堂限时训练课堂限时训练】 1中共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确立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B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C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D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

11、建设搞上去 2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有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三大召开 中共十四大召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A B C D 3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明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 41985 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课后专题巩

12、固】 1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 “消失”的原因应是 A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进行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2读19521956 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项目时间粮食棉花钢煤原油1952 年163 亿吨1304 万吨135 万吨66 亿吨44 万吨1956 年192 亿吨1445 万吨447 万吨110 亿吨116 万吨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符合的是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31958 年 5 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为了“后来者居上” ,毛泽东发动了A社会主义改造运动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开展“反右倾”斗争D在全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41960 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A解决阶级斗争扩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