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浅谈如何科学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8262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论文:浅谈如何科学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研论文:浅谈如何科学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研论文:浅谈如何科学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研论文:浅谈如何科学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研论文:浅谈如何科学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研论文:浅谈如何科学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论文:浅谈如何科学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研论文:浅谈如何科学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科研论文:浅谈如何科学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科研论:浅谈如何科学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论提要:幼儿园的孩子喜欢告状、喜欢表现,众所周知。这是儿童期的一个特点,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独立性没有很好地发展起,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解决困难的能力也不强。因此,当他们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想到找成人去解决,在幼儿园老师无疑是他们最为相信依赖的人,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去帮助幼儿解决这些问题。然而,同样是告状,类型却用很多种,在孩子简单的告状行为的表象下,却有着各不相同心理活动,作为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看待所有的“告状”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掌握方法,当好“法官”,科学

2、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关键词:告状、类型、求助、表现、试探、打抱不平、正确处理正 :(情景再现) “老师,打我了。 ”“老师,老是拉我衣服” “老师,打了。 ”“老师”这些告状的话,对于幼儿园老师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当你听到这些话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敷衍对付呢?还是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或是一句没好气的话:“就你事情多!你怎么那么喜欢管闲事?”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孩子喜欢告状,喜欢表现,这是儿童期的一个特点,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独立性没有很好地发展起,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解决困难的能力也不强。因此,当他们面对一些问题的

3、时候,很自然地就想到找成人去解决,在幼儿园老师无疑是他们最为相信依赖的人,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去帮助幼儿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班级里喜欢告状的幼儿我们应该是比较了解的,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告状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一、求助型场景再现:教室里小朋友们都在认真地听老师讲,班里的任苏菲小朋友一直在拉旁边佳佳小朋友的帽子,佳佳几次动手阻挠,试图自己阻止任苏菲行为,但几次未果后,她忍无可忍,突然站起:“老师,任苏菲一直拉我的帽子,她”二、表现型场景再现:老师在打扫自然角,突然发现芦荟被折断了,就随口说了一句:“是谁这么不小心啊?”正在做拼图游戏的咪咪听见了,赶紧走过:“老师,好像是孙宇辰弄的。 ”而一旁的朱煜

4、辰连忙接着说:“对的,他那天还打我呢,昨天他把我的画都撕破了,有一次还把黄名殴推倒了”接下,朱煜辰把孙宇辰这一学期的事情从头到尾又列数了一遍。三、试探型场景再现:操场上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在玩“木头人”的游戏,蒋宗晴一个人跑到操场的大型玩具旁,荡起了秋千,紧接着高悦也跟了过去,刚要跨上秋千,蒋宗晴突然又折了回说:“老师,高悦一个人去荡秋千了。 ”四、打抱不平型场景再现:午饭后,小朋友们各自选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仔细阅读,这时蒋玥杰小朋友走到张亦丹的身边,伸手抢了她的彩虹色的花 ,张亦丹立刻向蒋玥杰索要,而蒋玥杰就是不给,这时坐在张亦丹身边的唐依琳立刻奔向老师扯着嗓门喊道:“老师,蒋玥杰抢张亦丹的书

5、!”以上四种类型的告状,虽然他们的行为都是相同的,但行为的动机却不一样:第一种“求助型”的幼儿告状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寻求帮助,希望老师“主持公道”。很多时候,一些幼儿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时,往往也会在第一时间找老师告状寻求帮助。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了解实情,恰当处理。第二种“表现型”幼儿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让老师能够多加关注自己的言行,从而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本身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但就是这样的动机,才促使他顺利地完成了告状行为。有的孩子很喜欢通过这样的行为,达到引人注意的目的,可能在众人面前告状,也可能在单独相处时告状。对于这种幼儿我们应循循善诱,可采用让他“换位思考”的

6、方法,针对上例我就采用了以下的方法,我对滕煜说:“荣俊杰最近还是有点进步的,他前两天还帮花浇水呢,说不定是不小心弄断的,等会儿我们问问他就知道了,还有,他以前犯的错误很多都已经改正了,我们就不用再说了。你那天把别人的饭不小心弄翻了,如果其他小朋友一直说,每次看到老师都要告诉老师,你会怎么想呢?”滕煜边笑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另外,针对班上在堂上喜欢随便插嘴告状的小朋友,我们还开展了一次“今天我做小老师”的活动,在活动中,请那些平时喜欢插嘴告状的小朋友当一回小老师,而我和搭班老师就扮演一回喜欢插嘴告状的小朋友,给小老师的堂“捣乱”,让他们深深体会到“告状”给老师带的不便,再集体开展讨论这样“告状”

7、行为的坏处,共同寻找解决“告状”问题的答案。第三种“试探型”告状,我们就应该明确表态,告诉幼儿可以或者不可以,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答复。并引导他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征求老师的意见,而不是“告状”。 对于第四种的“打报不平型”,我们应鼓励孩子在发现别人的缺点错误时,勇于正面指出,但不能强化单纯的“告状”行为,同时也要巧妙地提醒孩子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并时刻注意和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塑造孩子刚强、正直的性格。孩子爱告状,是由于年龄的关系。儿童的道德认识还处在一个非常幼稚的阶段,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也是比较贫乏的。这是孩子们爱告状的主要原因。另外,幼儿总是只看到别人的行为,却意识不到自己的表现。所以认知明显

8、直观、具体和肤浅。并且由于年龄小,心理简单,心里有了什么思想,情感马上就要表现出,行动也特别容易外露。正因为如此,也容易因为一点具体的小事,引起他们的矛盾、纠纷,甚至动起手,矛盾多,纠纷多,当然“告状”的也就多了。不管孩子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此时教师在孩子心目中就是至高威望的大法官,任何简单敷衍的态度对孩子都是不礼貌、不尊重的。你要表现出仔细倾听的态度,除了进一步明确是非对错之外,任何教育都和平时一致,不因孩子告状而发生改变。作为教师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看待所有的“告状”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掌握方法,当好“法官”,科学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通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师当好“法官”, 妥善处理

9、幼儿的告状行为固然重要,但作为老师,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从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对于幼儿之间纠纷的处理,老师可组织幼儿观察影视动画、听故事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从而丰富幼儿是非的感性经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幼儿独立处理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告状行为。同时还要交给幼儿一些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策略,如学会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明礼貌用语,学会谦让,共同协商等。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总中,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可逐步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培养幼儿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各种告状行为自然而然就减少了,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参考献:陈鹤琴著一切为了儿童 ,南京出版社。周长秋“谈教师对幼儿告状的分析评判能力(一) ”东教育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