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教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82365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教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教案第四单元 有趣的动物第 1 时 寻访蚂蚁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2、乐于对生物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3、归纳昆虫的特征。4、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学要点:寻访蚂蚁由活动“跟踪蚂蚁”引入。由两个画面组成:一个是静态的画面,奇奇、妙妙、探探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地面上的蚂蚁;第二个是“动”的过程,三个小伙伴顺着蚂蚁长长的队伍跟踪追击,由此进行探究的主题。后面安排了几个连续的探究活动:小制作:“蚂蚁”观察与交流:真正的蚂蚁什么样比较:蚂蚁的“兄弟姐妹”,归纳昆虫的特征展览厅:各种各样的昆虫,展示昆虫世界的丰富多

2、彩拓展活动(查找动物准备过冬的资料) 。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1967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化学家波特(Gerge Prter 1920)曾经说过:“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 ”这是因为,好奇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的天性,儿童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并且极富想象力。这正是一个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和必备的素质。这节我们就一起去寻访蚂蚁,看谁发现的多,看谁能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1)引入活动:寻踪追击。第 1 个画面:观察并提出问题。是一个相对静态的画面。奇奇、妙妙、探探、究究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地面上的蚂蚁。 “蚂蚁住在哪里?”“这些蚂蚁排着队干什么?”“咱们顺着长队去瞧瞧! ”。

3、第 2 个画面,是一个动静结合的画面。四个小伙伴顺着蚂蚁长长的队伍追击。探探、奇奇跑的快一些,最先找到并趴在地上观看蚂蚁窝:“我找到了!蚂蚁住在花盆底下。 ”妙妙、究究闻声而。(2)做“蚂蚁”。 ”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在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最容易提出的问题。蚂蚁身体小,仅靠观察,学生不会对蚂蚁产生深刻的印象,尤其对三年级的学生说是很正常的。因此,用制作蚂蚁模型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学生形态的了解,主要用意在于: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强化知识点蚂蚁的身体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的。(3)观察与交流:真正的蚂蚁什么样?这是本教材的重点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二级目标:多层次对蚂蚁的观察和

4、提问。根据学生的可接受能力,分为三个观察层次:“蚂蚁吃什么?”“蚂蚁在干什么?”“蚂蚁长得什么样子?”。活动的展开循序渐进,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探究主题。观察有不同的形式和类型。一是定性的观察。作为感知活动的观察,要求观察者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感知。二是定量的观察。要求观察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想各种办法进行观察,其中包括运用工具进行观察。 “用樟脑球画一个圈观察蚂蚁”,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等画面,表达的就是这一层次上的观察。(4)蚂蚁的“兄弟姐妹”、各种各样的昆虫。这是由能力培养到内化知识的过程。通过观察与提问能力培养,学生学会了观察与提问的方法,知道了蚂蚁的形态特征。在这里,教

5、材中呈现的语言不多,目的是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举一反三,对蚂蚁这一类昆虫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归纳出昆虫这一类动物的特征,拓展知识,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拓展活动,查找昆虫准备过冬的资料,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第 2 时 动物怎样过冬教学目标:1、认识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2、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教学要点:这一安排了环环相扣的四个层面探究活动,即趣味阅读:小蚂蚁找朋友观察与提问:提出问题,收集动物过冬的资料汇报与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资料,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分类:动物过冬的方式游戏:卡片问答角色扮演:我要准备过冬啦!教学过程: 1、阅读“小蚂蚁找朋友”。谁能说一说“这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6、”2、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动物过冬的方式为什么不同?”“其他动物是怎样过冬的?”通过查找资料的形式,调动学生脑海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唤起对动物的家的回忆。3、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进行搜集资料。4、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提问:给动物的过冬方式分类。教材中呈现的画面是从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中筛选出的,有共性。、卡片竞答游戏我角色扮演。这是探究方式上的多层次,意在通过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已知事物的感受力,展示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真正将能力内化为知识。第 3 时 上夜班的动物教学目标:1、探究昼夜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2、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

7、多样性。3、进一步动物对环境的适应。4、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教学要点:“寻找蚂蚁”和“动物怎样过冬”是对昼行性动物进行的探究活动。对许多夜行性动物怎样进行观察?还有什么问题?“上夜班的动物”就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知道有的动物在白天活动,还有的动物喜欢在夜间捕食和运动。为此,安排了趣味阅读:谁杀死了苇莺的宝宝?观察与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上夜班?搜集资料:动物夜间干什么?活动:猫的研究观察与讨论:动物怎样上夜班?拓展活动:“动物夜间通行证”五个探究性活动。教学过程:1、趣味阅读。故事中安排了 7 种动物先后出场,其中种是夜行性动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体会到夜行性动物的行为,对夜行性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由此知道夜行性动物的一些特征,并通过搜集资料进行验证。2、猫的研究。由“一般”到“个别”,通过研究猫的行为,如夜行性以及适应夜行性的特点:眼睛和爪子等,拓展夜行性动物的特征。3、观察与讨论:动物怎样上夜班?这里面主要是归纳探究到知识。4、办一张“动物夜间通行证”,这用是“做中学”的形式对整个单元的归纳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