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81391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2-23 页的例 1、例 2 和“练一练”,练习四的第 1-4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 10 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准备:长 3 厘米、宽

2、2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 6 厘米、8 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练习四第 4 题里的方格图、红旗和黄旗。教学过程: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1、操作活动。提问:用长 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 6 厘米、8 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用长 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 6 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铺边长 8 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2、想像延伸。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 3 厘米、宽 2

3、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3、揭示概念。讲述:6、12、18、24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3 的倍数,它们是2 和 3 的公倍数。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引导:用 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 8 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自主探索。提问:6 和 9 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依次分别写出 6 和 9 的公倍数,再找一找。提问:你是怎样找到

4、 6 和 9 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 6 和 9 的最小公倍数的? 先找出 6 的倍数,再从 6 的倍数中找出 9 的倍数。 先找出 9 的倍数,再从 9 的倍数中找出 6 的倍数。引导: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2、明确 6 和 9 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 18,指出:18 就是 6 和9 的最小公倍数。3、用集合图表示。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 是 6 和 9 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 呢?哪几个数是 6 和 9 的公倍数?4、完成“练一练”完成后交流:2 和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1、练习四第 1 题。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

5、吗?为什么?如果没有“0 以内”这个前提呢?2、练习四第 2 题。引导:4 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 4 的什么数?、6 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 4 和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3、练习四第 3 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四、全小结第二时: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练习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四的第8 题。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4 和 6 3 和 7 和 9 10 和 6二、完成第

6、 2 页的8 题。1、第题 让学生观察左边 4 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独立完成右边 4 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2、第 6 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3、第 7 题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 7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4、第 8 题先让学生说说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让学生独立解答。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思考题提示:先用列举法找 3、

7、4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第三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 100 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准备:长 18 厘米、宽 12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 6 厘米、4 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1、操作活动。先让学生用边长 6 厘米、4 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 18 厘米、宽 12 厘米

8、的长方形。再提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1、2、3、6 有什么共同的特征?4 为什么不是 12 和 18 的公因数?揭示:1、2、3、6 既是 12 的因数,又是 18 的因数,它们是 12和 18 的公因数。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自主探索。提问:8 和 12 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先找出 8 的因数,再从 8 的因数中找出 12 的因数。先找出 12 的因数,再从 12 的因数中找出 8 的因数。2、明确 8 和 12 的公

9、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 4,指出:就是 8 和 12的最大公因数。3、用集合图表示。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 8 和 12 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4、完成“练一练”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1、练习五第 1 题。填好后让学生看图说说 1 和 20 的因数分别有哪些,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2、练习五第 2 题。3、练习五第 3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4、练习五第 4 题。先出示第 1 组数,让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完成先面几组。、练习五第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

10、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四、全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第四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练习(一)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五的第 611 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4 和 16 30 和 10 1 和 9 21 和 28 二、完成第 29 页的第 611

11、题。 1、第 6 题 让学生观察左边 4 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 (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它们中较小的那个数。 )独立完成右边 4 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 (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 1。 ) 2、第 7 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3、第 8 题 如果有困难,可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具体地找一找。 4、第 9 题 先让学生填表,并说说其中的规律;然后小组合作找出 2、4、分别与 1、2、3、4、20 等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其中的规律。、

12、第 10 题 先帮助学生弄清题意,知道裁出的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 12 和 20的最大公因数,再让学生在图中画一画,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6、第 11 题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练习(二)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五的第 1214 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明确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并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完成第 30 页的 1214 题。 1、第 12 题 先让学生连一连,交流使说说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含义。 2、第 13 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说说分别是

13、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 什么情况下可以根据两个数的特征直接写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3、第 14 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 什么情况下可以根据两个数的特征直接写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4、联系第 13 题和第 14 题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二、思考题 帮助学生弄清两点: 水果实际上分掉 4 块,巧克力实际分掉 3 块。 由于每种糖果都是平均分给这个小组的同学,因此小组的人数既是 4 的因数,又是 3 的因数。 然后让学生解答。 第六时:数字与信息 教学要求: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信息在

14、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教学准备:前对有关数字信息进行调查,主要有:1、常用的一些特殊电话号码及其作用。2、学校和家庭居住地的邮政编码及其含义,以及为什么寄信时要填写邮政编码。3、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4、自己学籍卡上的学籍号的编排规律。教学过程: 一、完成“说一说” 1、下面各是什么电话号码?在小组里说一说。 110报警 112故障申告 114本地电话号码查询 117报时 119火警 120救护 121天气预报 122交通事故报警 1231消费者投诉热线 2、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 3、这些用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给我们带了哪些

15、方便? 4、你能说说自己和同学在班级里的编号吗? 指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用数字编成的号码,这些号码都表达一定的信息。 、你知道有些编号的开头为什么是 0 吗? 二、 “看一看” 1、分析邮政编码“214206”中所蕴含的信息,引导学生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每一部分数字所代表的信息。 2、交流学校和家庭居住地的邮政编码,以及为什么寄邮时要填写邮政编码。 三、 “比一比” 1、小组里交流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 2、讨论: 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吗? 不同的身份证号码里有相同的部分吗?你知道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吗? 你还有什么发现? 你知道身份证上的数字编码有哪些用处吗? 3、你还见过哪些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 四、 “做一做” 活动一:(第 1 题) 说一说房间的编号中必须包含哪些信息,分别需要用几个数字表达?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准备怎样为房间编号,并按自己的思考试着编一编。 组织交流。 活动二:(第 2 题) 说一说自己的学籍号。 比较,明确学籍号所包含的信息及其编码规则。 按所发现的编码规则为一年级的 200 名新生编号。 活动三:(第 3 题) 读题,并根据右边的图说一说每个字母表示的意思。 让学生以学校为中心,用编码表示自己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组织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