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中考前教师学生家长的话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81876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给中考前教师学生家长的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送给中考前教师学生家长的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送给中考前教师学生家长的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送给中考前教师学生家长的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送给中考前教师学生家长的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给中考前教师学生家长的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给中考前教师学生家长的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给中考前教师学生家长的话送给中考前教师学生家长的话2017 年 6 月 12 日,距离中考还有 10 天时间(刨去双休日) ,用迫在眉睫形容时下并不为过。最后的 10 天,对于初中学生说,至关重要,时间以一当十,最后的 10 天可能就是一个大的台阶;而且,上了这个台阶,可能一马平川;落下这个台阶,可能寸步难行。因此,在此我给全校师生及家长提几点建议:1知己知彼做好“一模”、 “二模”分析。如果说不管是“一模”还是“二模”,都是带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调整教学目的,指向中考、仿真模拟的目的,也就是实战演习,其难度、信度、效度、梯度都是按照接近中考进行命制的,也许命题水平达不到,但是,命题指向是确定

2、的。因此, “两模”分析十分必要。一要横比,与他校、他班进行比较,找出原因;二要竖比, “两模”之间相比,从升降中发现问题;三是个人比,每一个学生“两模”情况怎么样,找出调整复习、扬长补短的方向。 “两模”分析为后一阶段针对性复习和有效性提升提供整改依据。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校的情况怎么样?我班的情况怎么样?我的学科还有哪些问题与空间?可以从“两模”中找到答案。至于家长和学生报考,更要以“两摸”为参考为依据,科学合理定位,恰当报考。按以往经验看,中区由于集中批卷,而且完全遵照中考模式盲批,教研员要求的又比较破高,没有指标限制(中考常常有得分率,难易系数要求,有了要求就会在得分上有意识靠近

3、和修正) ,因此“两摸”批题较严,相比于其他区总分会底上 10分左右。 (有些区分数更毛,因为学校自己批,老师的因素,校长的因素,这个就不多说了) 。按我总结的这几年经验看,一模化分加100 至 120 大致是中考的分数,二摸化分加 9 至 10 大致是中考分数,上下幅度一般不会超过 10 分。当然这里也会有例外,每年中考都会有失常或是超常现象的发生,概率在千分之三左右。2一鼓再鼓激励斗志。三年下,特别是初三一年下,到现在,老师和学生大多已经拼尽全力了,基本都已经成为“强弩之末”了,大家都很累;但是,最后这 10 天对于学生说很重要,我们必须抓住。抓住这 10 天,学生再向前走一步,有可能就跃

4、上一个台阶,上面可能就是一马平川;而如果学生放掉这 10 天,可能就会落在台阶下面,前途渺茫。要跟学生说,既然三年都苦下了,既然初三年级就快结束了,这 10 天我们还不能坚持吗?每个人都应该树立一个自己赶超的榜样或是竞争的对象,有榜样,赶有目标。最后 10 天“金不换”,最后 10 天,大有可为!家长要鼓励孩子,教师要激励学生,学生自己更是要给自己打气鼓劲,我能行!我能成功!十天再坚持不下可真没什么说的了,三分钟的热血总还是有的吧?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千万别在会场里热血沸腾,踏出这个报告厅也就烟消云散了。家长和老师对学生要多疏导多鼓劲,要适时的与学生谈心。最后的阶段,学生心理紧张

5、,特别需要师长的呵护,哪怕就一句话。中考前的最后 10 天,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应该找每一个学生谈一次话。不拘形式,可以正式谈话,可以随便聊一聊,可以打招呼式的谈心。不拘地点,可以在讲台,可以在学生座位,可以在路上,可以在操场,也可以在吃饭时睡觉前等。不拘内容,不要絮絮叨叨,要不留痕迹似乎是无意提起却是精心备。可以是学科复习,可以是身体心理,可以是复习准备,还可以是同学关系、家庭情况、个人需求等等。哪怕就是一句话,诸如“你没问题的,老师看好你”“小伙子加油!”“最近怎么样?”“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一定能行”等等,简单一句话,温暖到心田。3典例引路有所偏重。现在已经不是“冲刺”阶段了,而是“冲线”

6、阶段,因此,大量的练习题是否还有必要?这个时间段应该是给学生梳理思路,理清知识框架的时候了。要让知识在学生的脑子里连成线穿成串。因为,任何题目都不会在中考试卷上出现,特别是“两摸”以及各个区的模拟试卷,都带入命题现场,认真排除,否则,就是出现重大失误!题目审定的第一道工序就是网上搜索,看看有没有出现过。最后的十天对于中考说是记忆的最佳时间,记忆分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十天恰恰是短时记忆有效期,而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清晰度会很大很高,如果晚上背一遍,早上巩固一遍,一般说保持 10 天应该没有问题。理科应该适当给科让路,理科在侧重记忆的练习和复习(比如公式和定理等,需要熟练记忆)的同时,应当加强对典型试

7、题一题多解的训练,应当研究一二模试题,要有预判有重点的练习,要捡西瓜丢芝麻,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精做典范例题,这一点更多是给我们教师提的。题海战术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现在需要找到最典型的题目(真题)深度解读。要认真筛选试题,要有变式,最好是让学生感觉没见过。中考的题一定是这样,初看似乎没见过,但知识都是有联系的。三年了,初中这点知识大家什么题型没经历过?那些在中考中看起没有见过的题其实就是一种变例,因为中考就是这样的,打得是心理战,考的是你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不论什么题型,一定是你复习过的,只是变了个样子迷惑你。认真想仔细看,看是不是有些地方似曾相识?有些似曾相识,这就对了,有些已知条我们

8、熟悉。于是,我们从甲条思考,不行就从乙条思考,再不行就从丙条思考,或者综合起思考,于是,解题的思路展示出。有了举一反三的能力,才不会被考试难住。4整体建构建立知识框架。知识需要建构,知识体系更需要建构。知识需要结构化,需要知识树,需要一个框架把知识放到应该的位置,这样的知识才能够被检索出。否则,学生学习的众多知识就是一盘散沙,难以提取和运用。让学生记一记学科的节和题框,一本书共有几,每一有几节,每一节有几个题框,每一个题框里有几个重点,这样,知识树就建成了,记忆的效果会更加好。我们当年中高考,很多同学就是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复习的,甚至,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头脑里像放电影一样把每一门学科的知识梗概放映

9、一遍;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了知识框架之后,知识也就形成体系,不仅有利于复习,更有利于记忆和运用。格言励志送给孩子一句终生难忘的话语。陪伴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老师陪着学生复习和考试,效果很好。最后 10 天,我建议所有初三的老师全天候陪伴学生,做良师益友。每一个老师送考时,送给学生一句话。就像师傅送徒弟下时送一个宝贝给徒弟一样。有的老师曾经给学生入考场前送了一句话:“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 ”其实类似这样的话语对学生缓解压力从容应考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够很好地调节学生的紧张心理和情绪。在进入考场之前,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你能送一句话给学生,让他终身难忘

10、吗?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变“功亏一篑”为“功在一篑”。以我们教师和这所学校的成长经历,最后想给大家再灌一点心灵鸡汤:每一个人都可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某种失败,原因自然是种种,就拿我们做教师的说吧,或是年轻气盛言辞不得体激化了师生或者家校的矛盾,或是经验不足鲁莽行事带师生之间的明争暗斗,或是心胸气度不够宽广与学生非要较出个高下曲直,或是抱残守缺观念陈旧与时代脱节不被学生所接受,或是因学生顽劣忍无可忍之下选择了简单粗暴,当然也有家长不明事理与教师唱了对台戏而产生的挫败感等等等等。教师(包括家长)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失败何况还是孩子的学生?教育不是工业,学校不是工

11、厂,依赖教育技术手段或是教条式的专业知识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人是有思想的,因此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就会很多,诸如家庭、社会、教师、同学、教育环境、教育手段,还有自身的素质以及主观能动性等等。我常说让孩子喜爱学习,首先得让她喜爱自己的老师。但让孩子喜欢学习何尝不得让孩子首先喜欢父母喜欢家庭呢?在学习的海洋中,喜爱是帆,兴趣是浆。三十五中学发展的今天,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成功与失败始终交织着教育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五彩斑斓的教育生活。如果我们愿意直面曾经的教育失败,能够在反思中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错误行为, “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

12、事物是辩证的,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同样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说明我们有过体验有过实践,正因为对曾经的失败有了痛切的感受,我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直面与反思,当相似的情况再次呈现的时候,我们就有了高度的应变力和把握力,能够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正是因为从前的那些失败,才成为你走向成功的垫脚石,站到一定的高度跳出狭隘的圈子重新看待你经历的事情。那些成功者成功的甜蜜,应该也是在细细咀嚼失败的苦果后从惆怅中升华出的智慧,总让人感受到诗意与哲理。我在一位教师的博客上看到了这样的话:“没有想很多,就是天生地爱孩子/没有想很多,就是一路摸索与实践/没有想很多,就是觉得在一起是缘分,珍惜/没有想很多,就是知道他们都会长大成人,我只是陪伴他们走短短的一程。 ”是啊,想得太多就容易错过机会,想得太多就容易滋生畏惧的心理,想得太多就会有过多得失的权衡,想什么想?干就是了。做过了回头再看,才渐渐明白 “一览众小”的背后是“行百里半九十”的坚持, “功成名就”的背后是“耐得住寂寞”的坚守,而“得全不费工夫”的背后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执着。所以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无论是作为个体的教师学生,还是作为整体的三十五中学,走向成功就一定要经历一番彻骨之寒,经历一番风霜的洗礼,在这之后,才能在大地回春的季节里,迎接扑鼻而的四溢花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