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58184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究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究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究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构建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和实施分层教学来提高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农村初中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现有部分的学生普遍存在化学成绩跟随不上去的现象,尤其 是农村初中的学生,比例更大些。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学 习,忽视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讲要点、演示 实验,学生背要点、听教师描述实验现象,考试考要点。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觉得化学课 枯燥无味,更没有使学生在动态过程中掌握知识,促进个性发展。而新

2、课程标准理念下的 化学课堂教学,是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那么,从学生实 际出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如何提高农 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成为化学教师探讨的新课题。本人结合新课程标准的 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 师生之间增强互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师生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师生关系是决定 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课堂中,师生应当是平等的主体。化学互动教学过程是 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就是通过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 的互动的。只有

3、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才能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这是有效互动的基础。 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灵的敞开,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 而是双向或多向的生命活动,是教师本身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充 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 作、猜想、推理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之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 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化学的愿望。化学是九年级才接触的新学科, 每个学生都会是学好化学的新苗子。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可以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充分激发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可能这样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

4、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并 将已填充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红色绸带,上书:欢迎同学们学习化学, 祝大家成功。此时,学生精神振奋,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接着提问:“什么是化 学?”学生面面相觑,不会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 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而对于“为什么”, 却面带难色。老师不急于作答,而是说,我给大家再变个魔术。学生忽转欢喜,精神放松, 课堂气氛又被“魔术”二字调动得活跃起来。随后老师再激趣,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 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 乳白色

5、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 摇头,进而把学生的情绪推到高潮。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 化学知识。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 究对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生活常见的现象入手,把学生带到化学的知识领域 上来。二、 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 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也需要教师思维的不断创新。因此有必 要巧妙地设置一些疑问和悬念,刺激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宋朝学者朱

6、熹说:“读书无疑者需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疑 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也就是说教 师首先要有意设置障碍,启发学生“于无疑”,从问题入手,引起悬念,意欲让学生寻觅 问题的“归宿”和“落脚点”。其次,待到学生思绪波澜起伏、有了疑难时,教师要因势 利导,循循善诱,让学生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议论,获得初步的释疑能力。 再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排疑解难,获得圆满的答案。比如讲授质量守恒定律时,不要 把“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强加给学生。而是课前向学生提出疑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 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

7、设计一个实验来证 明此观点,写一份探究实验报告。选出其中两个较多学生设计并且较合理的实验作为学生 的探究实验。课上先进行简单的演示实验,再进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得 出结论,并由此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然后教师再进行两个演示实验。第一个演示实 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中。另外一个是表面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实 验。这样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课后讨论,由他们自己作出正确的解释,从而能够加深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 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

8、学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三、 构建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化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并且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体现化学。新的化学十分强调:让学生从熟悉的,十分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去挖掘化学题材,将生 活的经验化学化,从抽象的化学现象中去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将抽象的化学理论形象 化,以生活的实际经验,通过实践、探索、合作,感受化学教学的趣味性,体验化学的无 穷魅力。生活缤纷多彩,化学无处不在,从生活问题中挖掘化学。中国人从食品中完成了 化学扫盲,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银耳、蜜枣

9、、 粉丝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我们认识了硫酸铜,今天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 氰胺的化学作用。生活是知识的海洋,在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融入真实的情景, 加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给化学教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1、源于生活,认识生活。初中学生喜欢形象生动的东西,而由于化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学生接受起来普遍感 到摸不着头脑,很多情况下只能生吞活剥去接受,得不到很好的理解,印象不深刻,容易 遗忘,这样就不易引起学生的适度情感,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该学会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把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现象结合起来,从而在 熟

10、悉的生活情境中学到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金属材料这一节内容时,为了加深学 生对铁制品生锈的印象,教师收集一些生锈的铁钉、生锈的铁块展示给学生,并向学生提 示:日常生活中,铁制品在什么环境下容易生锈?谁能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观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铁生锈需要同时满足哪些条件?学生根据情景提示,认真观察铁生锈的生活实 例,精心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这样通过把理论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就能够把抽象化为 具体,把困难化为容易,学生自然喜闻乐见,快乐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讲和做便于使抽 象的化学知识放在学生自己最熟悉的情景之中去理解和记忆。2、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常言道:清水煮菜无滋无味。同理,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

11、加点调料,善于捕捉生活 中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就能有效避免“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循环。这不仅 能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 学生求知欲和兴趣的目的。比如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分子概念时,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想一想一些日常生活现象中的“为什么”: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为什么湿衣服 在太阳下很快就能晒干?为什么衣服干了以后会有白色的痕迹?为什么把盐放在水里不见 了,水却变咸了?为什么一体积的水混合一体积的酒精后体积总和不等于两体积等等。以 此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的存在和分子的性质。又如在讲授第四章第二节饮用水时,很多 同学对烧开水锅和盛开水

12、的热水瓶形成的水垢不理解,因为我们饮用的是清澈透明的水, 根本看不到有固体颗粒存在,却为什么会形成水垢呢?这时,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取半 杯的自来水,往水中滴入少量的肥皂水,用玻璃棒搅拌,很快我们会看到水中出现悬浮物。 对此我们就跟同学们及时讲解硬水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什么叫做硬水,硬 水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软化。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解决疑难问题的成功与快乐。四、 实施分层教学是提高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农村中学的学生特点是学生各自的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学习自觉性和努力的程度不同。 在课堂上甚至有些学生存在着厌学的心理。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主要靠 个性化的学习活动

13、。为了保证学生个性化学习活动的时间,最简单而有效的是限制教师组 织学生共性学习活动的时间,这办法很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 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成绩欠佳;B。基础 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成绩中等;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 优秀。对学生的分层应由教师掌握,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在的层次,并明确每节课三个层次 要求目标,可把学生的自愿和教师的分组结合起来,以使学生能接受为原则。这种分法每 学期调整一次,分层推进缩小 A、B、C 组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 A 组逐步解体,B 组、C 组

14、不断壮大的目的。技能训练方面,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尤其是后进生的技 能训练一定要降低要求做好铺垫,又要让他们感到有奔头,只要努力上高一层次学习是完 全有可能的;对于优生要放开手脚,能走多远就让他们走多远,要帮助他们科学的训练提 高效率。一节课技能训练的时间相对集中为好。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A 组同学完成基本 目标,B 组同学完成中级目标,C 组同学完成高级目标。例如在做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练习: (1)二氧化碳;(2)碳酸铵;(3)五水硫酸铜,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题要求 A 层 次学生掌握,第二、三题要求 B、C 层次学生掌握,同时鼓励 A 层次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课 堂提问也应该

15、分层次,A 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 好,对 A 层学生的提问应该是一些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 B、C 层次的学生, 尤其是 C 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 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分层教学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多 方面的协调发展。由于目标内容层次化,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培优补差。也有利于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新课改下的教育文化是继承和发展的,可以从传统教育智慧中吸取精华,丰富化学教 学实践,树立信心,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使农村中学化学课堂向课堂改革的目 标迈进,并赋予教学创造的乐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以及农村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参考文献:1莫庆水.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J.肇庆教育研究,2007(6):15-16.2谭永雄.化学教学,以生活为本J.肇庆教育研究,2007(6):32.3陈文坚.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广东教育,2008(6):41-42.4严梅芳.心理换位有效激活化学课堂教学J.肇庆教育研究,2008(6):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