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0年高考+(世上最难+最牛试卷)+数学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81591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2010年高考+(世上最难+最牛试卷)+数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2010年高考+(世上最难+最牛试卷)+数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2010年高考+(世上最难+最牛试卷)+数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2010年高考+(世上最难+最牛试卷)+数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2010年高考+(世上最难+最牛试卷)+数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2010年高考+(世上最难+最牛试卷)+数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2010年高考+(世上最难+最牛试卷)+数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一、20102010 年江苏高考数学考卷解读年江苏高考数学考卷解读 2010 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本次数学试题突出数学学科特点,考查基础与考查能力并重,有创新题、题目梯度明显,区分度较高。考生的评价集中为一个字“难”,许多题目看似简单,但要真正解决得分却很难。运算量很大,甚至部分同学的最后两题都没来得及看。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分析试题。 1、基础题 试题第 1 题、第 2 题、第 3 题、第 4 题、第 5 题、第 6 题、第7 题分别考查考纲中的集合的性质与集合的运算、复数的运算、古典概型、频率直方图的运用、函数的奇偶性、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集合性质、算法流程图,基本集中在对 A、B 级要求的

2、考查。难度与计算量均不大。大多数考生都应该能顺利解决。 第 9 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只要判断准确接下来的计算也不成问题。 第 11 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不等式,难度虽不大,但分情况讨论对于部分函数基础较薄弱的考生稍有难度。 第 15 题主要考查向量,并与平时常用的解析法结合,在处理过程中需要稍加小心,容易出现计算上的失误。 第 16 题以四棱锥为模型,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垂直以及多面体的体积,需要证明过程完整、理由充分,有部分考生虽然会做,但论证过程写的不够完善而导致失分。 总体看以上列举的考题考查的考点明确,难度与平时练习相当,考生的

3、失分会较少。 2、中档题 第 8 题、第 10 题、第 12 题主要考查导数的集合意义、数列的概念、三角函数的图像、不等式的解法与不等式的性质中比较容易的考点,只要平时的基本功扎实,解决这几个问题应该不难。重点在与考题与平时练习题的联系。 第 17 题测量电视塔的高度,本题的原型在苏教版数学必修 5第 11 页第 3 题,它进行了改编,并添加了初中的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这些知识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考查了解斜三角形、基本不等式的运用。题目本身难度不大,但在这些知识点的融合中,有部分考生往往会失去方向,似乎有很多途径来解决问题,但要找到一个真正适合的方法不容易。 第 19 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

4、概念和通项公式与不等式的证明,本题主要是难下手,许多考生就在这一环节上缺少有效的突破,最终无功而返。 3、难题 第 13 题主要考查三角变换与运用解三角形知识进行三角运算,综合性较高,边、角、三角函数名称错综复杂,处理这类问题在运算、代换等运用方面需要恰当。否则导致运算量偏大,却得不到最后结果。第 14 题构造等腰梯形,求其周长的平方与面积的比值的最小值,将几何图形与函数模型相结合,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有想法,当深入解决问题时发现对于函数知识的要求相当高。 第 18 题有难度但不是所有问题都不能解决,前两小题应该很好解决主要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轨迹的概念和轨迹方程的求法。有难度的在第三小题,

5、主要集中在计算上,有很多同学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向,但要真正解决问题计算是关键。 第 20 题本卷的压轴题,难度不言而喻,主要考查函数与不等式的运用。 纵观列举的难题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起点高,思维难度高、跳跃性强,抽象概括程度高,字母参数多,运算量大,审题下手困难,时间太紧,完成情况不够理想。 2010 高考数学体现了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要求,难易结合,区分度较大,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多个题均考查了多个知识之间的联系,创新性强,但又不失基础。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得分点。同时对于来年的高考数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在注重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我们学生不仅要在数学解题的思想方法和应

6、用意识上多下功夫,更应在数学创新意识的建立与培养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二、二、20102010 年与年与 20092009 年考点考频分析比较年考点考频分析比较 (编辑:胡慧)【2010 年江苏省高考数学卷(试题)评析年江苏省高考数学卷(试题)评析+出卷人资料出卷人资料】江苏高考数学卷点评 高考首日 语文平和让人笑 数学难得做不完数学很难,比二模的难度还要大金陵中学一名物生班的考生一出考场就哭了。她说:“太难了,很多题目根本没有办法算出来,有的题目根本都读不懂,原来觉得二模已经很难了,没有想到这个还要难。”二十九中理科强化班一名考生哭着说:“只能考 80 分,计算题倒数第三问很难,算了 20 分

7、钟还不能保证对,结果最后两题没时间做。”一名监考老师看过试卷后告诉 jizhe,江苏 2003 年的数学高考卷被认为是难卷的标杆,当时 150 分的卷子均分为 68 分,可他觉得今年的这份试卷难度已经超越了 2003 年的。据了解,被认为理科很强的南师大附中学生,昨天不少人考出来也哭了。二十九中高三年级组和班主任还专门给学生发了短信,告诉大家:今天数学很难,但要难大家一起难,请大家放松心情,准备好英语考试。试卷评析整张试卷题型常规,各所学校基本在复习时都能押到,但难度很大,很多题目都有陷阱,解答题最后两题不容易上手,且运算量大,附加题最后一题是证明题,有两个小问,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能够解答的,绝

8、大多数孩子做不出来。对比下来今年江苏数学试卷难度超过前两年的高考试卷,比南京市最难的二模卷还要难,二模卷的均分为 79 分,总分 160 分。试卷分填空和解答两种结构形式的试题,理科有附加题。数学卷填空题 14 道(1-14 题),解答题共 6 道(15-20 题);数学理科附加卷则全部为解答题。以往比较简单的填空题今年难度增加,前面 9 题比较常规,考生容易上手,10-14 题均设置陷阱,并且运算量比较大,考生不容易得出正确结果。解答题第一题为数列题,考查平面向量,不难,学生应该可以做出。第二题是立体几何题,考的是点到平面的距离,这个题目出得比较意外,很多学校不会复习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计算

9、量。第三题是三角应用性题目,难度不大。第四题研究直线和椭圆的问题,直线过定点的判断,计算量大,考生难以计算到底。第五题是一道数列题,考生大多无法转换,数列一直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这道题目又比较新颖,很多考生无法下手。第六道题目是道函数论证题,非常难,考生基本上都放弃了。附加题四选二的题目比较简单,属于送分的题目,两道必做的题目中一道考的是概率,比较常规,还有一题是难题,考的是数学归纳法,考生虽然知道原理,但题目很偏,基本上做不出来。数学区分度高:有考生哭着出来考生的话:很难很棘手考生们对今年数学考题的评价,集中为一个字,就是:难!甚至有考生是哭着走出考场的。“看起来似乎简单,但要下手得分却很

10、难。”29 中的魏同学连连叹气。梅园中学的杨同学告诉记者:“第 19、20 题把大家都难住了。很多同学连这两题的题目都来不及看清楚。”题目难,时间也不够。“最后一题根本就来不及看,更别谈做了。”南京田家炳中学的陈同学告诉记者。至于附加题,考生们却反映和前面的大题相比,难度反而小了。名师点评:很创新很“梯度”2010 年高考数学试题突出数学学科特点,考查基础与考查能力并重,坚持不断创新,梯度明显,区分度高,运算量大,总体难度超过去年。试题注重考查数学能力、涉及考试说明中的五种能力和两种意识,特别注意从多种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引发多种不同的解法,展示考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提醒考生,难是难,但大家都

11、难,没必要为“难”心烦甚至影响下面的考试。【具体分析】一、遵循说明,注重基础。试题第 1 题集合,第 2 题复数,第 3 题概率,第 4 题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第 5 题函数的奇偶性,第 6 题求双曲线的焦半径长,第 7 题算法,以及第 8、9、11 题,严格遵循考试说明以常见的方式表述条件与结论,入手容易。解答第 15 题将向量与解析法结合,平淡中见功力。第 16 题以四棱锥为模型,证明线线垂直,与平时数学复习基本吻合。第 17 题测量电视塔的高源于苏教版数学必修 5 第 11 页习题第 3 题,以三角形为模型考查应用意识。附加题第 21 题四选二题型常见简单,解法容易。第 22、23 题

12、难度中等。试题考查 A 级知识点:算法、频率分布直方图,以及 B 级知识点中的绝大多数,8 个 C 级知识点全部考查。二、运算量大,区分度高。填空题第 10-14 题难度迅速上升,分别考查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运用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知识进行三角运算,尤其是第 14 题,构造等腰梯形,求其周长的平方与面积的比值的最小值,将几何图形与函数建模相结合,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有思路,深入难。第 10、13、14、17、18、19、20 题起点高,思维难度高,抽象概括程度高,字母参数多,运算量大,审题困难,来不及完成。三、立意高远,注重创新。许多试题立意高远,情境新颖,设问灵活,层次清

13、晰,注重创新。如第 8题将函数、导数、数列结合在知识交汇点命题。第 10 题将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结合,求交点间的距离。第 12 题条件设置类似线性规划,运用不等式性质求最大值。第 14、17、18、20 题构思巧妙,采取结论开放、探究发现、自主定义概念等方式表述条件与结论。四、凸显数学思想方法。试题第 1、2、5、8、11、14、20 题运用函数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第 8、16、18、19 题运用方程思想求解基本量,第 4、8、9、10、11、14、15、16、17、18、20 题均可用数形结合思想以行助数,以数释形,寻求解题思路,化归与转化思想则几乎渗透在每一个试题之中。出卷人(此人

14、亦是 03 年江苏数学高考卷命题人):葛军,男,1964 年 10 月生,江苏南通人。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南师大副教授 03,10 高考卷作者硕士生导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江苏省数学会普委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主要从事竞赛数学、解题理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网络课程、学校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文 60 多篇,参编教材与著作 30 多部,其中主编新编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辅导(高中)、奥数教程(初三)、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启蒙,编著初等数学研究教程、数学教学论与数学教学改革、高中数学教材(部分)等。 历任 2003 年和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数学科命题人。葛军老师正在上课 据考生反映,其命题颇具特色,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全面的分析问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