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人民网评:从“鞋子合脚论”读懂中国发展自信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558047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人民网评:从“鞋子合脚论”读懂中国发展自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务员考试-人民网评:从“鞋子合脚论”读懂中国发展自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务员考试-人民网评:从“鞋子合脚论”读懂中国发展自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公务员考试-人民网评:从“鞋子合脚论”读懂中国发展自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公务员考试-人民网评:从“鞋子合脚论”读懂中国发展自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人民网评:从“鞋子合脚论”读懂中国发展自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人民网评:从“鞋子合脚论”读懂中国发展自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网评:从人民网评:从“鞋子合脚论鞋子合脚论”读懂中国发展自信读懂中国发展自信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阐述中国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中 国的外交方针和发展中俄关系的主张。习近平在演讲中说,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这是一句大白话,朴素无华,却富有哲理;浅显易懂,却意味深长。单从字面理解,起码蕴涵两层含义。第一,鞋子是大是小,是紧是松,应该以脚的舒适度为宜, 别人的鞋子再漂亮,未必适合自己的脚,盲目穿别人的鞋子,就是一种冒险;第二,什么样的鞋子合脚, 脚最清

2、楚,穿鞋的人最有发言权,别人说合脚抑或不合脚都代替不了自己的真实判断。“鞋子合脚论” ,通常用在婚姻上,比如两口子过日子,其中甘苦不足为外人道也,外人艳羡不已或指指点点,都是一知半解,婚姻中的两口子最能感知甘苦。而习近平把这句话用在发展道路上,显得别 致而新颖,恰如其分又举重若轻,让人想到“治大国如烹小鲜” ,更让人想到了道路自信。党的十八大报 告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要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道路自信,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如果说“道路决定命运” ,那么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穿什么

3、样的鞋子走路,就必须特别慎重,必须 思虑成熟,也必须走两步再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求索,什么样的鞋子最合脚、最舒服,我们早已心 知肚明;我们更深知,目前所走的这条路最有前途,穿上合脚的鞋子赶路能够最快抵达目标。一个极其 浅显的道理是,一双鞋也许不能走遍天下,但频繁换鞋子,走几步就换一双,且不说付出的成本太大, 光换鞋子这种折腾就势必影响赶路。当然,无论穿什么鞋,都应该意识到鞋子是为脚服务的,也是为道路服务的,因此,不能削足适履。 同时,无论穿什么样的鞋子,都应该清醒地看到,前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 句名言:“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

4、过尘埃,有时穿过 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不管前路多么坎坷,只要方向不错,满怀自信和勤勉,便会多了一份力量。一个求真务实的人,不会频繁瞎折腾;一个脚踏实地的国家,不会动辄改弦易辙。国家越自信,对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就越有底气;认定方向,戮力同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中国梦便不遥远。农民进城,怎样水到渠成(民生调查农民进城,怎样水到渠成(民生调查会后探民生会后探民生)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可是,当东部发达地区在围绕城乡一体、 “农民市民化”做文章时,中 西部不少地区可能还在为进城农民的饭碗不足而苦恼。发达地方可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起步, 如今渐渐水到渠成,后发地区可

5、能还在艰难地探索,小心地规避只建房子不留人的“空心城镇化”陷阱。在此背景下,记者分别到苏南无锡和中部县城长垣调研,以期找到普遍性的规律。江苏无锡江苏无锡保障跟人走保障跟人走 福利全都有福利全都有本报记者 李智勇记者在江苏无锡锡山区的山联村碰见一位大妈,问:您觉得,您和城里人的日子有啥区别呀?她不言语,一直想。最后说:“城里人9点上工,我们镇上的工厂开工早,8点半上班这是区别吧?”拿大妈的回答跟当地干部交流,没有一个人觉得是笑话,反都露出共鸣的表情。无锡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蒋军民拿出数字来佐证无锡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2%,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经达到1.91,差别相当小;各种社会

6、保障,不区分城里人村里人,保障标准一视同仁。“都说城镇化最终要实现农民的市民化,拿我们无锡来说,农民和市民的区别现在连户口簿上都看 不出来!”蒋军民说, “产业有支撑,保障跟得上,这是上的说法,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尊重农民自发性尊重农民自发性打铁还须自身硬打铁还须自身硬无锡无锡,人稠地稀。户籍人口470万,耕地面积176.8万亩,摊下来人均不到四分地,要按常住人口算,三分地都划不到。 指着地吃饭,早就穷坏了。另一个角度看,就是种地用不了这么些人,不向二、三产业转移都不行。“无锡早期的城镇化,是一种自发行为。是人们受客观条件的逼迫,自己闯出的一条路。 ” 蒋军民 说。他认为,当年异军突起的乡镇

7、企业,就是城镇化的发端。群众创造出产业,劳动力开始转移,一时 间风起云涌,出现了全国闻名的经济强村、强郊、强县。这些年,乡镇企业纷纷改制,活力更加强劲。蒋军民又拿出一堆数字全市57个镇(涉农街道)工业销售收入12521亿元、商业销售收入8540亿元,全市899个村级组织财产 412亿元,村均集体收入612万元,村民大多都在上班,纯农业人口不到7%。产业的繁荣造出了一大批金饭碗,看不见的手推着农民从农业转移出去。城镇化之路水到渠成。记者在山联村,提出要看看农民的产业饭碗。村党总支书记吴岳平乐了,手往周边一比划:遍地都 是啊!村子从发展生态农业起家,搞起休闲旅游经济。 “2011年,游客就来了20

8、万人次左右,光算土特产、 餐饮、观光收入,就有个3000来万元吧!”可在蒋军民看来,山联村并不典型,还算刚摆脱落后帽子的村,和农业绑得也紧,工业化搞得充分 的,多得是。“无锡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充分发展同步。这就解决了困扰许多地方的饭碗问题。 ”那么,政府在找饭碗、造饭碗过程中,无为而治就行了吗?“当然不是。城镇化走到今天,离不了政府的大力推进。科学编制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 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就业保障和社会管理、财政和金融体系的投入支撑、甚至产业孵化,起作用的还是政府。 ”蒋军民说。“一方面,我们充分尊重看不见的手 ,市场自发的力量,动力充沛强劲;另外一方面, 看得见 的手要因势

9、利导,推一把、送一程、把着舵嘛。 ” 蒋军民表示, “但如果不遵循市场规律,光靠看得见的手,肯定会出问题。 ”不分市民和农民不分市民和农民社保都一视同仁社保都一视同仁在初次分配领域, “看得见的手”以宏观管理为主;而社会保障等二次分配领域,则是政府标标准准的舞台。农民的养老、看病、上学等社会保障,无锡的做法是3个字:全接轨。早在2010年,无锡便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制度,把原来城乡分割的一系列保险: 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等,全部整 合为一。“现在无锡的养老保险,只有就业和没就业的区别,没有了城镇和农村之分,身份、户籍的屏

10、障全 打破了,待遇和标准都一视同仁,水平也都提高了。 ”无锡社保局养老保险处处长钱孝明说, “基础养老 金标准现在每月270元,个人缴费,政府就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征地农民,如果到了一定年龄,享 受政府保养,每月再给发270元的补偿性养老金。 ”城乡整合的不仅仅是养老保险,医保也一样。2011年1月起,无锡市区率先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进行整合,实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不分城乡。“报销水平高的当然是职工医疗保险,但你只要在无锡有工作,都能参加职保,享受一样的支付待 遇。 ”医疗保险处主任吴继红介绍。据了解,在无锡市区,职工医疗住院待遇,政策范围内的基金支付比例已达到90%,并且没有

11、最高支付限额。“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由于文化水平、职业技能、就业适应能力不足,也存在饭碗问题。 ”就业 促进处副处长杨朝晖介绍, “我们把农村劳动力纳进城市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各 类企业予以扶持。比如,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当年新招用登记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可按每人不超过 10万元贷款额度给予50%的贴息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蒋军民对一些地方赶农民上楼、不解决生计和保障的做法很不赞同。 “社保是城镇化的保险绳。农民 进城后,更富了,保障更充分了,那谁还没有积极性?”核心利益不可损核心利益不可损进城目的是富民进城目的是富民在无锡市惠山区的涉农街道堰桥社区,记者遇

12、到一位老大娘。刚说到“拆迁”俩字,大娘连声道: 都盼着哩!再问失地问题,她更干脆:失地好啊!盼拆迁、失地好?大娘叫陶锡芬,今年68岁,盛巷村人。理由说得很充分:拆了失了不要紧,政府给我们“双置换” 嘛。双置换,头一条是用宅基地置换集中安置房。村里的老房子,能置换街道上一大一小两套房,总面 积差不多。“我们村村民薛建明的女儿薛婷婷,因为要结婚,符合提前置换的政策,已经拿了钥匙了。120多平方米,三室一厅的房子,从村里搬到城里,咋不好?还有一套70多平方米的,老两口将来住。 ”另外一个置换,是用土地承包权置换社保。 “两年农龄,换一年社保。我闺女今年40多岁,农龄20多年,折合下来,算已经交了10

13、年社保。怎么不划算?”陶大娘一家过去也是在镇上工厂上班,地都承包给种粮大户了,几乎没啥损失。双置换是无锡市推广的一项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办法。堰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朱平说,这个办法老百姓很欢迎。这样的保障水平当然不是白来的,堰桥街道陆续要投入20多亿元。“无锡的做法,是慎重对待农民的几个核心利益。土地承包权、宅基地、进城之后的就业和社保及 村里集体资产股权问题,全想到了。 ”蒋军民说。对于无锡来讲,村级经济体发达,股权就是农民的资产,让农民带股进城,这就保证了农民利益。 “户籍随房走,股份跟人走,福利全都有归根到底一句话,城镇化,得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也 是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 蒋军民

14、说。河南长垣河南长垣产业是基础产业是基础 就业是前提就业是前提本报记者 曲昌荣“我们老家这地方活儿多得很,工作比大城市还好找。 ”即将搬进高店社区的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原 邵寨村村民邵运增说。他在附近铸钢厂当上了工人,大学毕业后在郑州工作的大儿子,今年也在家找到 满意的工作。眼瞧着要住进新楼房,两个孩子工作都在身边,47岁的邵运增对“不离土不离乡”的新生活充满信心。放下锄头进社区放下锄头进社区解决生计是必需解决生计是必需长垣县规划的112个新型农村社区先后启动建设67个,投入资金38亿元,入住农户1.8万户,累计完成 旧宅拆迁7800亩,累计复垦7000亩。然而当初听说要从平房搬进楼房时,邵运增

15、担心上楼之后的生活没保 障。邵运增坦言,他这个年龄出去打工,不好找工作,又没有养老保险,也不能给孩子们增加负担,就 指着几亩地生活和养老。为增加邵运增再就业的筹码,办事处组织他免费参加有针对性的职业技术培训, 他也没想到能成功应聘到铸钢厂,月工资2000多元,日子比以前舒服多了。把农民变成市民,让农民放下锄头进社区,住楼房,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工作问题。在河南省长垣县 南蒲办事处,37个行政村实行整合搬迁,面对进社区,很多村民有着同邵运增一样的忧虑。原张寨村村民赵军以前在外面干建筑工,农忙时候就回家种地。他两年前就入住南蒲社区,搬进社 区后,住上干净整洁的三居室,父母孩子住在一起其乐融融,他不想再

16、四处奔波打工,一心想自己做点 事。赵军观察自己住的社区跟城市里的小区一模一样,沿街也是一排排的门面房,要是开个小超市肯定 能挣钱。就在大家都忙着装修房子时,他用装修的钱加上借的钱,在社区门口租下200平方米的门面房, 开了家百货店,自己当老板。赵军说自己一直有开店的想法,在村里的时候大家住的分散,家里条件有 限,未能如愿,搬进新社区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农民就业家门口农民就业家门口产业支撑必须有产业支撑必须有城镇化不是房地产化,产业化是支撑,就业是前提。新乡市调查显示,目前入住新型社区的11万农户,从事二、三产业的比重由入住前的49%提高到入住后的79%。长垣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达到 5000多家,现已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民进社区后实现家门口就业提供 了可能。以南蒲办事处为例,他们依托紧邻河南省起重工业园区和木岗高新技术园区的产业优势,将现有的 37个行政村5.3万多人,整合为5个新型社区,社区分布在两大工业园区周边,园区内百余家起重机厂、电 器厂、配件厂等,就能安置劳动力超3万人。同时在社区周边建设3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