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推热健身运动谨防扭伤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7724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28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运推热健身运动谨防扭伤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运推热健身运动谨防扭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运推热健身运动谨防扭伤(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粉刊16健康策划 冯奕 /?编辑 张凡 / 美编 刘宇琛2017?年 7 月 28 日本报记者雷春香“ 全运”推热健身 运动谨防扭伤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将于 8 月 27 日 至 9 月 8 日在天津举办, 运动的热潮已经 席卷津城,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运动 队伍”中来,与此同时,因运动不当造成的 运动损伤的情况也逐渐增多。 如何科学的 运动,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呢?一旦发生扭 伤应该怎么办? 本期就来聊聊有关运动损 伤的话题。运动损伤近期多发65岁的李大爷爱静不爱动, 近来在周 围人的带领下也来了兴致,加入到“走路 大军”中。 尽管乍一运动,小腿酸痛,但李 大爷还是忍痛走了一个半小时。 李大爷

2、本 以为走路导致小腿酸痛的症状实属正常, 但却没想到第二天,小腿处不仅酸痛难忍, 皮肤还出现了红斑,且逐渐加重。两天后不 仅小腿胀痛,足趾颜色还出现黑紫色改变, 足趾不能主动活动, 李大爷这才赶紧到医 院就诊。 医生确诊为 “ 筋膜室综合征”,需 要接受手术治疗。 时下,全运会马上要在本市举办,一些 “ 办公室一族”、 “ 电脑一族” 紧跟运动潮 流纷纷运动起来, 然而这部分人群因为平 时缺乏运动基础, 一旦突击运动或者运动 方法不当就导致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最常 见的如扭伤,发生在脚腕、手腕、手指、腰部、膝盖扭伤等部位。 天津医院健康管理 科主任杨晓巍表示, 运动是预防和治疗 疾病不可缺少的

3、一部分, 是一种有效的 低成本干预策略,投入不是很大,获益成 倍增加。 强身健体固然是好的,但也要学 会科学的运动, 最大程度的降低运动损 伤。 尤其是久坐不动、长时间不运动的市 民突然开始锻炼, 常常易发生扭伤。 因 此,在运动前要适度热身,热身可以松弛 关节、增加血液流动、让关节更为灵活; 还要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 运动时要把 握好“度”,循序渐进才能达到运动锻炼 的效果。 而对于有既往伤病的市民,运动 时还要注意伤处的保护, 减少伤处的运 动量,控制运动力度。扭伤后正确冷敷和热敷扭伤多由剧烈运动或负重持重时姿势 不当,或不慎跌扑、牵拉和过度扭转等原 因,引起某一部位的皮肉筋脉受损,以致

4、经络不通,经气运行受阻,瘀血壅滞局部 而成。 在运动过程中一旦发生扭伤该怎么 办呢? 天津中医一附院针灸部的医生表示, 针灸治疗扭伤可以祛瘀消肿,通络止痛,有 较好的疗效, 根据针灸效能等级病谱的概 念, 即将针灸治疗的适宜病种划分为三个等级, 针灸独立治疗可获得治愈或临床治 愈的病种即为一级病谱,扭伤即属于其中。 若扭伤后立即采用手足同名经对应取穴 法,随咳进针,同时令患者活动患部,常有 针入痛止之效。 此外,非药用疗法还有冰敷和热敷。冰 敷的目的是让毛细血管收缩, 抑制局部血 液的循环,使出血尽快停止,并减少伤处的 肿胀, 同时冰敷使皮肤降低到一定温度以 下时,可以降低痛觉神经的传导速度,

5、从而 起到类似麻醉的效果。 步骤: 将冰冻好的冰块放进保鲜袋里 扎紧,冰袋和受伤皮肤之间要垫上一块干毛 巾 ( 切不可将湿毛巾直接敷在患处),这么 做是为了收缩毛细血管、也避免冻伤皮肤。 一次冷敷 20 分钟,5 至 10 分钟休息后再进 行二次冷敷。 对于急性创伤或亚急性损伤, 在受伤后的 48 小时之内,这个时候出血基 本停止,对伤口进行冷处理是最佳时机。 对 于急性损伤, 使用冷处理的时间大约是 15 至 20 分钟,每次要间隔 1 至 2 小时。 冷敷的禁忌症:对寒冷刺激极度敏感者, 冷敷可能会促发动脉痉挛; 中老年人动脉供 血不全要慎用,可能加重缺血;对神经组织瘫 痪者绝对禁止使用,

6、因为他们不能感觉冷热, 所以很容易冻伤; 冷敷和冰按摩也不应当用 于有类风湿关节炎、 雷诺综合征、感觉损伤的区域;腰椎、颈椎受伤,不提倡冷敷,应平卧 休息;如感到恶心呕吐,应及时就医。 热敷应该在扭伤过后 72 小时后,当内 出血完全停止时才能进行热敷的处理。 这 个时候, 热敷能够有效帮助促进局部血液 的循环,帮助消肿止痛,促进代谢产物和淤 血的吸收,热敷还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 循环,有利于愈合。 在家庭中,最简单易得 的是热水毛巾、温水浴。但其热量一般只能 维持 5 至 10 分钟,使用时间不足。 当然热 毛巾在微波炉里加热也是简单易行。 还可 以借助消肿止痛的中药煎煮汤药来进行热 敷,

7、或者是将扭伤的关节部位完全浸泡,这 样能提升热敷的效果。 热敷的禁忌事项:皮肤感觉异常,如糖 尿病足患者 ( 如果温度过高可能感受不到) 热敷时间过久或者温度过烫,容易发生热灼 伤;有皮肤热过敏史,外周血管疾病,循环系 统障碍 ( 心血管患者,可能诱发急症),急性 创伤期使用热敷会加重肿胀程度。 最后要注意的是, 不是所有的慢性 损伤都要使用热敷, 如属于急性发作仍 然首先选择使用冰敷; 不是所有的急性 损伤都要使用冰敷,早期肿胀、疼痛得到 控制后可改用热敷; 选择冰敷和热敷要 根据情况而定, 最好在医生或康复医师 的指导下进行。进入夏季以来,气温持续升高,腹泻 患者明显增加。 据天津医科大学

8、第二医院 肠道门诊统计,6 月份 24 小时平均接诊量 约 40 至 50 人次,7 月份增加到 60 至 70 人次。 据天津医大二院肠道门诊吴晓妹医生 介绍,夏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 夏季高温高 湿,有利于细菌繁殖,很多患者就是食用了 不干净的食物导致的腹泻。 夏季气温高,很 多人贪凉,喜欢吃生冷食物,或者长期在空 调环境下,这会导致肠道正常机制减弱,引 发腹泻。 夏季出汗较多,大量饮水,稀释了 胃液也降低了局部抵抗力, 为致病菌的侵 入创造了条件。 夏季炎热,人们休息不好,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腹泻病。 吴晓妹医生说,夏季预防腹泻,首先要 尽量避免进食油腻食物 ( 烧烤,火锅等), 更不要同时

9、饮用大量冷饮;第二,食物存放 时间过长容易滋生细菌 ( 包括冰箱冷藏), 进食前应高温加热, 最好不要食用隔夜食 物, 慢性基础疾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更应 注意饮食卫生。 第三,一旦出现腹泻,要多 饮淡糖盐水 ( 糖尿病患者需饮用淡盐水), 保证尿量正常,避免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第 四,俗话说, “ 好汉禁不住三泡稀”,出现高 热, 剧烈腹痛, 呕吐或明显脱水的腹泻患 者,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贻误病情,出现 严重并发症。烈日炎炎,出汗在所难免,专家提醒, 汗出多了喝水时别忘了加点盐,尤其是老 年朋友们。 虽说现在都提倡低盐饮食,但 在汗流如雨的季节,是不能 “ 抠门”的,可 千万别小看了这一点盐

10、。 近日记者在本市总医院急诊就碰到了 几位抽搐高热的老年患者,有几位甚至发展 成意识模糊:他们经头 CT 检查,都没有发 现脑血管病的迹象,但是一检测体内的电解 质,问题就浮出水面了。 原来他们的血钠都 掉到了 125mmol/L 以下 (正常值下限 135mmol/L)。其中一位患者便是在有了胸 闷、恶心、发烧、大汗出、烦躁不安、面色发红 等中暑先兆下,家属给喂了大量白开水后出 现抽搐、意识淡漠的。 这是因为大量汗出带 走了体内的盐分 ( 即 Na+),而白开水中又 不含有盐,所以白开水的大量摄入势必会稀 释体内的盐分,进一步恶化体内缺盐分的程 度,从而导致上述症状的产生。这在现代医学中成为

11、重症中暑里的热 痉挛,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 会导致热衰 竭、热射病,引发休克、脑水肿等危重症候, 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室温大于 32、湿度 大于 60%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容易诱发 中暑,特别是家里由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 老年患者,尤其要小心,防患于未然。近日,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了 3 例严重中暑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 即热射病病人, 最大的 86 岁, 最小的 35 岁。 进入中伏后,高温不可小觑,市民要注 意加强防范,预防中暑的发生。 该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医学科曹文理 医生介绍,本次收治的 3 名热射病病人中, 35 岁热射病患者属高温室外作业人员,是 热射病最高发的人群;51

12、岁患者是在工厂 室内工作时突然发病;86 岁老人是出门走 在路上发病,三人到医院时都是高热昏迷。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 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累,从而引发神经 系统受损。 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属重症 中暑。 中暑按照病症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 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而重症中暑又依程 度不同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射病通常发生在高温伴有高湿的天气中,分 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两种, 前者是在高温 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 后者是高温环境 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散热减少,起 病前往往都有头痛、眩晕和乏力的症状。 曹医生介绍,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 其早期主要影响脑、肝、肾、心脏

13、等器官,严重 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附属 医院收治的 3 名热射病病人经过积极抢救, 目前均已生命体征平稳,脱离生命危险。 曹文理医生提醒, 如果发现有人在高 温下发烧昏迷, 应立即将此人转移到阴凉 通风位置休息, 饮用适量凉盐水等补充盐 分和水分,并尽快送医,切不可当成普通中 暑自行处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如中暑较 轻,应立即停止剧烈运动,大量饮水,并适 当休息,以免病情发展,造成不良后果。警惕致死率极高的热射病本报记者雷春香贪凉吃生冷食物当心腹泻本报记者雷春香夏日喝水不妨加点盐本报记者雷春香随着智能手机、 电脑的普及和广泛 应用,很多人都离不开电脑、手机,因此 导致了眼部

14、疾病高发。 其中一种就是眼 睛干涩, 那么缓解眼睛干涩的方法有哪 些呢? 很多白领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要与 电脑屏幕保持 60cm 以上的距离,视线最 好保持向下约 30 度, 这样的姿势既不会 让颈部肌肉过度牵拉, 引起肌肉酸痛,还 可以使眼球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 到最低,泪液蒸发得最慢。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儿童眼科乔 丽萍表示,维生素 A 是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分, 一旦缺乏会造成干眼症。 维生素 A 最好的来源是各种动物肝脏、鱼 肝油和蛋奶类食物。高维生素 A 含量的蔬 菜主要是深色蔬菜,如胡萝卜、菠菜等。 此 外,生活中可以多饮用菊花枸杞茶。 菊花 有 “ 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对用眼过 度造成的双眼干涩有很好的疗效。 眨眼是 人体十分重要的一种保护性神经反射动 作,其目的是让泪液在角膜、结膜上形成 一层均匀的水膜,以保持眼睛湿润。 暴露 在空气中的泪膜会很快蒸发掉,眼睛干涩 的人群本身泪液分泌就可能减少,所以更 要勤眨眼睛。眼睛干涩 试试食疗本报记者雷春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