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始终是教育最该重视的素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575799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试,始终是教育最该重视的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应试,始终是教育最该重视的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应试,始终是教育最该重视的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应试,始终是教育最该重视的素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应试,始终是教育最该重视的素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试,始终是教育最该重视的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试,始终是教育最该重视的素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应试,始终是教育最该重视的素质应试,始终是教育最该重视的素质 梁达文 谢秀芳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二十年多来,人们似乎都在呼唤素质教育,可践行者有几?社会发展需要、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作为教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学校教育围绕这些要求而展开,那么人们还会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么?教育自然得有目标,教育学生就必须能应目标之试,这是教育的唯一出路。需要改革的是我们选拔人才的内容和方式、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关键词关键词: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评价内容和方式2003 年 5 月,在主题为“21 世纪大学和中学的全面素质教育”的中南大学第二届重点中学校长论坛上,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许多重点中学校长就素质教育问题

2、联系本校的实际及实施情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总结了各自的经验。同样是重点中学的汉口铁中的校长却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大环境不好,素质教育何其难!” “生源越好的学校越好搞素质教育, (湖南)师大你大可以下午不去上课,去开展别的活动。你若没有声誉,你敢这样吗?” “学校停了补课,外面火了家教。家长可不买账,他们考虑的只是他们的子女能否升学。 ”涟源一中一语文教师给学生介绍论辩技巧。首先给学生每人发了两大张复印的文字材料,内容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赴东吴舌战群儒的片段。学生自读后教师提了几个问题,学生讨论了较长时间,气氛十分热烈。老师再稍作点拨、总结,并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再提出了几个问题,课就结束了。

3、无论是课的容量,还是课的质量,我以为都达到了非常的高度。可课后该教师跟我说,学校每次考试排名,他所带的班级一般在后,但他还是按自己固有的风格教学生。我当时觉得:实在难得。湖北宜昌主要从事农村教育发展研究的覃章成发现, “长期以来,被人们批判的严重脱离农村实际的应试教育,不仅枝繁叶茂,并且批上了时代的新装。 ”尽管这些年来,在理论方面,关于应试教育的批判和素质教育的发展等研究2活动可谓是全方位的,国外与国内结合,历史与现实联系,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同步;在政策方面,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 、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4、(试行) 等教育政策。可以这样说,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处于一种良好的理论氛围和优越的政策环境之中。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严重分离?素质教育的后盾在哪里?我们有必要认真探讨一下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涵义,以及素质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商务印书馆第 5 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素质”的义项有三:事物本来的性质;素养(平日的修养) ;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显然,这过于笼统或模糊。人的素质是什么?在很长时期内,人们把它理解为人的机体的某些解剖心理学上的特点,特别是大脑的结构与机能的特点。我国心理学家曹日昌指出, “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心理的特性,主要是神

5、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 ”心理学家还认为,人的素质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世代遗传的产物,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显然,这里说的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素质,或叫禀赋,是一人心理学概念,是从狭义上说的。广义的素质是指在先天的生理特点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而内休到个人心理结构中去的一切心理要素,以及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也包括人的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的综合。现在也“有人将人的素质的基本内容明确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这已为一般教育工作者所认同。那么,素质教育又如何定义呢?10 年前,北京期刊素质教育2000 年

6、第1 期发刊词中说:“素质教育,一个如今在中国非常流行的名词。但是,谁也解释不清,没有公认的解。 ”娄底教科所吴丁亚先生说他“翻阅了大量有关报刊杂志,至少发现了 48 个不尽相同的甚至相差较大的概念。 ”国家教委柳斌认为, “当前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3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他认为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义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因此,他主张

7、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汩罗对于素质教育的总则是“四个面向” , “面向每一类教育,面向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 。据此,素质教育可以理解为是让受教育者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得以充分提高的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人们把那种基本上围绕着升学考试转变尤其是高考指挥棒转的教育叫做“应试教育” 。认为应试教育具有太强的功利性,考啥教啥,偏重知识传授,偏重考试科目,偏重分数,忽视能力培养,忽视人的全面发展,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模式。它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有:第一,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

8、挑选人,注重和关心的是少数尖子生的升学教育;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发展,注重和关心的是全体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有效地生活的那些品质的特性。第二,应试教育重知识,以考试分数定质量高低;而素质教育重能力,强调全面提高质量。第三,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在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它是在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第四,应试教育注重人的共性,忽视人的个性发展;而素质教育兼顾共性和个性,更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如果我们承认这些区别的话,那无需多加分析便可发现,造成“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如此背离恐怕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本身,罪魁祸首恰恰是我们不完善的教育体制、文化科学体

9、制、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尤其是我们不完善的考试制度与不能体现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考试内容。在传统社会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功能主要是人类文化的传承。现代社会的发展赋予教育的功能已远远超过了这一点。现代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和社会共同的价值准则,维护社会稳定,还要在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作用。培养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公民教育就是这种功能的表现。由于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才的培养,教育又被赋予促进经济繁荣、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竞争力的功能;此外,由于现代生活的多方面变化而导致的社会道德、家庭伦理的严重滑坡和恶化,教育又被赋予重建道德、高扬精神4价值的功能。随着各方面赋予教育的功能不断增

10、加,教育的内容也空前地膨胀起来。现在的课程除了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道德、价值外,包括体育、余暇教育,反吸毒教育、旅游教育等等都作为不可缺少的内容编入到学校课程中。尽管如此,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要求教育承担更多责任的呼声还很大,这使得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处于过多过滥的压力之下。据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预测,就知识的增长速度来讲,今天出生的小孩,到大学毕业时,世界上的知识总量将增加 4 倍,当这个小孩 50 岁时,知识总量将是他出生时的 32 倍。有鉴于此,再加上人的危机问题日益严重激发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觉醒,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目的观成为 21 世纪的教育目的观。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便自然不是以往教育目标所能满

11、足了。素质教育便带着神秘应运而生,似乎有了它就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其实,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并且这几乎可以说是中国教育近十几年来的一个最伤脑筋的方向问题。推本求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类因的范畴,自然也就无从比较。素质教育是就教育目的而言的,与它对立的是以培养某种信仰为目的的意识形态或神学教育、以培养对某人某民族某团体某地区的忠诚为目的的奴性教育、以增加“工具理性”为目的的唯智教育等。应试教育是就教育过程中的评估、资源竞争、资格认证的手段而言的,与它对立的是以个人赏识为标准的伯乐相马式教育或推荐保送教育、以出身为标准的“种姓教育”或“成分教育” 、以财力为标准

12、的商业化教育等,这两类范畴是完全可以交叉、重叠的,例如重考试的科举制和不重考试的九品中正制在教育目的上并无本质区别。与同样重考试的工业时代的唯智教育在教育目的上却完全不同。我们现在不难发现指摘应试教育的人们都是在说其教育内容的不是后再说它是不应该有冲着考试而去的目的。值得商榷的是,素质教育好,那么要不要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大家都进行了素质教育,有没有高下之别?如果有的话,怎样衡量?如果不要,你又怎么说现在的“应试教育”不能体现“素质” ,或“素质”不行,又凭什么说新式的“素质教育”提高了人的素质?如果要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那么同样会造5成与所谓“应试教育类似的弊病。至于说改客观为主观标准,文革

13、时期改考试制为推荐、评审制的前车之鉴明摆着,更何况在权钱交易盛行的今天。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任长松认为, “强调让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在学生总量和难度上毕竟比原来降低太少,因此产生比例更多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是自然的。 ” “教师一定不要忘记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无论课程教育怎么改,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 ” “素质教育的理想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改革创新,绝不能建立在忽视甚至否定基础训练之上,在义务教育这一基础教育阶段尤其如此。 ”1999 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到 2010 年高考全国卷 1 漫画作文有鱼吃还捉老鼠? ,折射出教育现状的千姿百态;数学试题新、活、难

14、三维交叉,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它各学科如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也都从知识为本转向能力为本,突破了传统的模式,目的是引导中学教育从灌输为主过渡到能力培养为主的素质教育模式。在此,我们深切感到:“高考的指挥棒指向了能力。 ”“高考的重槌敲响了素质教育的响鼓!”这素质教育不还是有要求、要应试么?汩罗是中国素质教育的发祥地,但汩罗中小学一贯重视期终统一考试。谁又能说学生能够适应某种测试不正是一种甚至多种素质的体现呢?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目的是决定教育发展方向的深层因素。它具有稳定和持久的特性,是人们把握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范围的教育性的重要标识。有影响的教育目的往往包含着人类世

15、世代代对教育的思考,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和精神,表达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在上个世纪的教育发展中,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教育目的观是: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观,人本主义教育目的观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这三大教育目的观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范围内有不同的表现。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是由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首次提出的。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美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实用主义教育者为了解决旧的美国教育与新的美国社会之间的6矛盾,采取了积极改革的态度,提出了要以对社会和个人的实际效用为基本目的的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主要内容有:教育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个人与社会是相统一

16、的;讲求实效的功利主义。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对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谋生之道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按照杜威的主张,教育应使儿童适应社会实际生活,应与儿童未来的职业生活相联系。人本主义教育是指以人为本位的教育,它把促进人的完善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人本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与社会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相对的,也与把人当作人力生产的观点不相容。由于这种观点突出人文科学价值,也被叫做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这种教育目的观在教育史上曾经占据着统治地位长达两千年之久。但从 19 世纪开始,一直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可是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危机日益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加强教育的人性和人道性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人本主义教育目的观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与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以人为本”是一回事。人本主义教育目的观以为:教育目的永恒不变;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得到发展和完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家奈勒与自由主义教育思想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赫特斯都把个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