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在文化语境下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75409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论文:在文化语境下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艺术论文:在文化语境下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艺术论文:在文化语境下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艺术论文:在文化语境下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艺术论文:在文化语境下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术论文:在文化语境下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论文:在文化语境下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论文:在文化语境下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艺术论文:在文化语境下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在化语境下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音乐与音乐教育是一种化现象,都依托于它所处的化。有化的音乐才会更有质感与深度,更加生动立体。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以儿童的姿态亲近音乐与化,让音乐自然而又深刻地滋养儿童的心灵,培养他们的音乐思维。音乐侧重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学生学习音乐并不是为了成为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教育促进自身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发展,即建构多种结构的综合体思维模块,这种思维模块涵盖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智能结构、情意结构等。这些思维模块不是分散的,而是在化语境中按照教学内容组合、呈现的。 一、设计化活动

2、,激发学生感知思维 1 在情境创设中激活听觉想象。 由情境生发的美感,能使儿童产生愉悦感,激起儿童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或优化情境,为儿童创造最佳的音乐学习环境。音乐是感情的语言。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音乐想象力自于对声色的敏感,所以创设感观情境,最利于学生学习。它能激活学生的听觉想象,能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 如苏少版音乐四下福建民曲采茶灯 ,引子部分便呈现主题,竹笛声空灵缥缈,别有意境。为此笔者创设了云烟缥缈的动画情境,当空灵悠扬的采茶灯旋律从秀美怡人的青绿水间缓缓流出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和谐的声音及画面所吸引,这时,教师请学生用流畅的气息跟着音乐用

3、“啊”哼唱主题,悠扬舒缓的旋律一下子把师生带进了作品所描绘的唯美、悠远的意境中,学生好像置身于云雾缭绕的茶中。音画情境的创设在第一时间内激活了学生的听觉想象,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实现了和谐统一。这既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又扩大了听者的想象空间,并由此获得了无法言喻的审美感受。 2 在舞蹈性化活动中深化体验理解。 儿童是通过活动认识世界的。他们活泼好动,很容易被节奏感染。而舞蹈是音乐的一种化性活动,它与音乐都于生活,都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化,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志趣。例如采茶灯就于民间歌舞,于采茶劳动。在教学采茶灯时,教师请学生边哼唱旋律,边跟着音乐的韵律学“采茶”动作。在轻快的节拍

4、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采茶动作由粗糙、机械逐渐变得细腻、轻盈,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作品的音乐美。在练习中,学生发现音乐的韵律与劳动的节奏是如此的和谐统一,体会到了优美动听的茶曲碓从谄胀 牟刹枥投,知晓了民歌的起。唱着歌儿劳动,单调枯燥的劳动有了音乐的韵律,学生进一步体会了艺术于生活的道理。 二、巧用儿童性学习方式,增强学生技能思维 1 以律动为媒介认知作品结构。 律动是以儿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训练为中心的综合性活动。律动具有游戏性、表演性和反复性的特点,是儿童理解音乐、表达情绪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儿童喜爱的活动。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如何检测学生音乐听赏的效果,自然地解决音乐教学重难点一直是教

5、师关注的问题。在欣赏民乐合奏采茶灯时,如果教师以反复讲解说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显然是枯燥的,因此,笔者便运用了舞蹈性化活动,当学生听到全曲的主题音乐时便跟随音乐做采茶动作,其他地方则静心聆听,听完后说说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跟随音乐旋律做动作,既可以让其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上,检测聆听效果,也可以让其对作品有理性的认识。在这里,律动成了最生动的媒介,它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自然过渡到理性认知,让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提升。 2 在歌唱性活动中增强歌唱技能。 “歌唱”是一种容易记忆的体验活动。在欣赏完欢快的采茶灯后,教师演唱苏少版音乐四下浙江民歌采茶舞曲 ,让学生对比两首民曲。

6、随着旋律线的流动,学生惊喜地发现音乐旋律线的起伏跌宕,就像一座座连绵起伏的茶,再次感受了“茶歌”婉转优美的旋律特点。将两段旋律线同时呈现,学生会发现两首茶歌的不同之处:一首轻快活泼,一字一音;一首婉转连绵,一字多音在听听、唱唱、比比的歌唱性活动中,学生慢慢掌握了断音技能与连音技能,并能够运用自如,进一步增强了歌唱技能与歌曲的表现力。 三、善用化性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审美思维 音乐诞生于化的土壤中,又彰显着不同化的气质和个性。 义务教育音乐程标准(2011 年版) 明确指出, “音乐与相关化”是直接增进学生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化视野,促进其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

7、、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归根结底,我们要追溯本,善于运用化性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例如,在学唱采茶舞曲时,教师用普通话学唱完歌曲后,又用浙江方言演唱,学生跟学并细细体会用方言演唱带的独特韵味。在学用浙江方言演唱歌曲后,教师抓住了几个特别能彰显地方特色的字音进行教学,如“水”“长”“岸”等,在分句模唱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旋律的柔滑绵长,更在方言的演唱中感受了浙江方言的独特韵味。词与曲的贴切融合,让作品有了独特的个性与气质,听着唱着,细细品,就如同品味着芳香悠远的清茶,学生的艺术审美思维也有了提升。 四、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

8、,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 ”教育培养的是一个个拥有独立思想、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大胆地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并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 例如:苏少版音乐五下芭蕾舞剧音乐红色娘子军 ,欢快活泼的主题尾句是长笛的短音演奏,这个上扬的“尾巴”让作品显得欢快、俏皮,体现了女红军战士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为了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活泼欢快,笔者大胆地选用了排笛模拟长笛伴奏。排笛音色灵动透亮,用它在尾音处加入滑音伴奏,显得新颖、有趣。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会伴奏的同时,会更多地关注音乐,感受并记忆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加深对娘子军形象的记忆。

9、 又如,在浙江民歌采茶舞曲的拓展部分,为了传承民族化,教师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在原生态的民歌基础上,基于旋律音调,教师创编了古琴独奏版的采茶舞曲 、萨克斯版的采茶舞曲、民乐合奏版的采茶舞曲 、钢琴版的采茶舞曲等。学生一下子被各种版本的采茶舞曲吸引了,他们尽情欣赏,丰富了自己对该曲的认识。此时,教师让学生选择最佳的版本,学生边感受边思考,在选择的同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悟,诉说合适与不合适的缘由,还可以如何表现。如此,学生的审美便从感知上升到了思考创造的高度,他们知道原还可以这样“玩音乐”,他们既有了审美能力的提升,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以上笔者主要结合具体例,阐述培养学生音乐思维的方法。如果我们教师都能沿着最适合儿童的化路径让学生走近音乐、学习音乐,由表及里地浸润于音乐化中,并逐层深入地让学生听、唱、演与思考,那么,学生必将形成较好思维品质。这样的儿童才是一个个鲜活的、独一无二的个体,才会有独立的思维能力与品质,音乐教育也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以人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