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75108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浅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浅谈学生在堂上的主体作用【摘要】新程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堂上的主角,而教师自然要当好配角。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也是素质教育的要素之一。我们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主导地位的重要性,并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角色,由演员变成导演,积极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尽可能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关键词】教与学 主体作用怎样才能“使每个人都能发现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能

2、”?我认为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关键。一个有远见的老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让学生在堂上成为“主角”。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安居也;居之安,则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郭沫若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用自己的头脑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做的精神。 ”这些先哲都主张“学贵自得”。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在工作中和工作之处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那么就可以认为是成功的。 ”而只有在堂上发挥学生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学生才有可能“自得”;才有可能在离开学校之后仍有“学

3、习的动力和基础”。遗憾的是语老师不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习惯于自己“唱主角”,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填鸭式:老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读书和思考的余地。问题式:堂上老师提的问题不少,但提问的目的不是引导学生去看懂,而是用一个个问题牵着学生的思路走,直至学生回答符合老师预想的“答案”。强记式:把教学参考书上的“思考练习”答案,词典上的词语解释等,全抄给学生,让学生死记。频考式:把语上成了考点训练,以考代教,考就事教。这些老师以为通过“讲”、 “问”、 “记”、 “考”这样一些知识,能够通过考试,语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就像交付东西那样,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殊不知,仅仅只是被动的接受知

4、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堂上引导学生成为“主导”,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寻求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终身收益。因为学生在学养里学习语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离开学校以后独自接触语和学习语则是长期而持久的。如果打一个比方的话,一个人在学校里获得的知识,因该成为今后自我发展的“根据地”和“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从而独立地、创造性地攻克一个又一个知识堡垒。让学生在堂上“起主体作用“,必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保证学生真正成为堂上的主体,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参与。长期以,老师以讲为主,学生也习惯默默聆听, ,甘当“配角”。如果一下子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唱主导”,学生可能还很不习惯,这就需

5、要老师必须做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1。兴趣和情感,让学生愿意参与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兴趣和情感等心理困素对其认识过程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学生对所学材料产生兴趣和积极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兴趣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诱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情感并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鼓励和话语,都 是微笑的评价和

6、情感动员,使学生激发热情振奋精神。2。学习氛围,让不同知识水平和个性的学生都参与。教学中应从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和个性差异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活动的机会,实现有差异的发展,他们人人都具有最优发展的可能性。阿莫纳会维利指出“教育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致力于发展每个学生智慧和形成他的个性特点”有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兴奋型”气质特征,在堂上采取“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教法,根据他们反映快,愿意尽快表明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其发表意见、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爱发言的“抑郁性”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活泼”学生讲请清道理,分析原因;让机灵沉

7、着又稳妥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评议别人讲得对与否,并加以补充等等。使教学内容、手段、特点以及时间安排、堂调控等,都尽量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以实现教学活动“共振效应”使每个学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真正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也是营造学习氛围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当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让已懂的学生帮忙,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增强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种方式营造学习氛围,达到整体参与优化教学的目的。3。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登上体学生学会参与。从现代教学论点看,引导学生眼、耳、口、手、脑协同活动,“主动学习”,这既是

8、学的学习权利,又是教学规律的要求,因而教的任务就是多给学生实现“主体参与学习”创造必要条,给学生创设运脑、动手、动口的参与机会。辩证唯物论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外因通达内因而起作用。教学活动是学生的认识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和促进学生“主体学习”,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操作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活动中,架起一座连接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学生愿意“唱主角”了,但不一定能唱好“主角”,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把“唱主角”的以下“窍门”告诉给学生。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一些措施指导学生去“唱主角”。1。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和上的材料,帮助学生掌

9、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这不仅仅影响眼前的学校效果,而且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效果。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工具数的方法,引导他们利用注释、前提示、后思考与练习帮助自己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我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提纲”、 “钩玄”的读书方法,使他们每读一篇都能够概括出“内容提纲”,抓住“中心要点”。注重传授解剖的一般方法,如怎样析题目、释词语、划段落、加评注、提问题等。注重结合的学习分期绍一些单项的语学习方法,如朗读、默写、背育、比较、归纳、预习、听讲、复习等方法。学法指导的步骤一般为先老师示范,在引导学生尝试,然后反复练习,最后放手让学生单独实践。这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2、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掌

10、握读懂一篇的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让学生采用“定标-自读-小结-自测”五个步骤阅读一篇。定标,即让学生明确学习一篇要达到的目标要求。自读是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去独立地钻研,先从整体上把握的主要内容,同时,运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然后独立思考,发现、划出语言和思想内容方面不理解的问题,接着研讨重点段落、熟读精思、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仍不懂的问题列出做好质疑准备。讨论,即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质疑答疑,交流学会体会。自读是个人的冥思苦想,往往不易达到自读的目标要求,通过讨论,同学们相互切磋,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加上老师的相机点拨,学生对的理解和把握会更深一层。小结,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概

11、括所学的知识,并归纳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自测,即组织学生自拟检测题,相互考评,强化学习效果。以上五个步骤所占时间的长短、比重大小,因、因人而异,一般不作硬性限定。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强化学生“唱主角”的责任感。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惯。 ”我的做法是:明确要求严格训练,持之以恒。我明确提出语学习要培养十大好习惯。 (1)前主动预习,后自觉复习的好习惯;(2)不懂字词自己翻检工具书解决的习惯;(3)堂上大声答问、大胆质疑的习惯;(4)认真听讲,勤记笔记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6)听新闻广播看报纸的习惯;(7)作时正前写提纲,正后加后记的习惯;(8)写字一丝

12、不苟的习惯;(9)做单元学习小结的习惯;(10)看外书,勤做读书摘要的习惯。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清除学生自学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解决学生“唱主角”的后顾之忧。学生自学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主要的心理的障碍有以下几种:(1)急于求成的心理。 (2)过分依赖的心理。 (3)厌倦心理。 (4)单纯模仿心理。老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的自学动机,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使他们不断品尝自学成功的快乐,同时,加强个别指导,使学生能恰当的确定自学标高,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恰当地指点自学方法,鼓励学生不断战胜自己。还可以编印一些学法指导材料,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取长补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乐于去品尝去体会学习的无穷乐趣和快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