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绿漪亭模型制作》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74584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绿漪亭模型制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说课《绿漪亭模型制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说课《绿漪亭模型制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说课《绿漪亭模型制作》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说课《绿漪亭模型制作》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绿漪亭模型制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绿漪亭模型制作》(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说课绿漪亭模型制作绿漪亭模型制作各位教研员及行家:按照市教科院孙簃老师的指导安排,说一说我是怎样设计绿漪亭模型制作这一的。但是我不想采用常规的说模式。因为像教学理念这些理论东西在座的各位都比我强,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内容在教案中已经写明,不再重复。我想还是说一说自己上这节的体会吧!一、背景:首先我先介绍一下设计该的背景:据 2004 年 7 月份在苏州召开的世界遗产保护大会其间世界资深委员对苏州园林的一致评价是: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 1618 世纪的园林,

2、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苏州园林早已世界闻名,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到苏州旅游、观赏园林古建筑的中外人士已达-600 万人。他们是冲着了解苏州人历史,欣赏苏州的园林古建筑而的。而古时的苏州历代是经济、化、信息的交流中心,许多名人隐士在苏州定居。苏州古城区包括周边县市城镇,先辈们在当时运用精湛的手工工艺,土木营造法所建造了不计其数的经典豪宅。一幢古建筑是一本可读的书,它可折射出那个年代的经济、化和信息,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教材。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珍贵的古建筑正在拆毁消失,等到这些建筑没有了,我们才发现祖宗留下的是宝贝。而更令人尴尬的是许多苏州人,包

3、括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苏州四大名园都说不出其名称,更不要说了解其园林的经典建筑了。我设计古建筑模型制作系列程的本意是想通过其模型制作过程,唤起学生对苏州历史化底蕴的了解,以及对苏州家乡的热爱。设计本教材的优点有三:1、 周边到处是资,编制教材的素材容易获取。 (附近都有古建筑、老房子,都有典故和传说)2、 制作用材料可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 (模型制作可利用卡纸、或废弃的包装盒)3、 通过对古建筑模型的设计制作,能对当地的古建筑起一定的宣传和保护作用。学习绿漪亭模型制作 ,是学生探究古建筑模型设计的入门。该建筑模型的主要结构和以后要学习设计制作的其他系列建筑模型结构类似,只是变化不同,我想让学生通

4、过动手制作掌握其规律,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提出“它应该怎么样制作?”和“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得最好”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个人认为,让学生了解古建模型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探究古建模型的制作过程,获得观察、实验制作、搜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受到归纳与概括等科学方法的训练。在熟练技能的基础上,有新的创意,并能举一反三。当初利用周边资设计这部分教材的目的是配合省编建筑及其设计教材开发的苏州地方制作训练程教材。考虑到学生对苏州园林古建筑了解甚少,所以我特意在周三的兴趣活动介绍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周末学生社团分工组织去园林实地考察,部分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古建筑资料。让

5、学生观察研究苏州古建筑的内涵。明白同学之间合作很重要,知道一些科学观察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同学的特长和活动的需要,分工合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活动的开展,为今天的教学作了一些铺垫。二、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新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我的教学目标就是根据这设计的。学生应该理解建筑与化的关系;了解常用的建筑(模型)材料及其加工设备与工具,学会一些加工技能;了解建筑构造及构的主要技术知识;能进行简单建筑结构与构造的设计。引导学生注意,设计每一个构都要考虑部分与整体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工艺质量意识、环保意识与安全意识。三、导入:我先放映介绍苏州园林的苏园六记片段,

6、让学生了解苏州古建筑在苏州园林建筑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我们的先辈在设计建造苏州园林时,使用较落后的工具,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手法,精湛的技术,将湖光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化中的精髓和内涵。再介绍园林之精华苏州拙政园建园背景及趣闻,引入其不知名的“绿漪亭”,了解该亭在拙政园的造园艺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时该亭的设计建造,费尽了园主人的心机,也是该亭救活了整个园林的水系。以最简洁的手法激起学生对绿漪亭的兴趣。这就是我

7、们平常提倡的效益公式,也就是所用的时间必须跟效益成正比,而导入只是起到揭示题的作用,不需耗费太多的时间,我认为,科学的开头一般以简洁实用为原则,不要过于追求教学艺术,这才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活动上。开头过于兴奋还有一大缺点就是后继兴奋将逐渐降低,除非你找到能超越前面的新的兴奋点。我个人喜欢始宜趣中显平,中渐渐激情昂越,在进行至 20-30 分钟左右,学生的旧知与新知的矛盾最为深刻与激烈,形成堂教学的高潮。四、制作活动:本安排 2 时,我安排了 4 个活动,第一时分别是: 制作流程安排。 制作工具材料的使用。 制作工艺的实践与熟练掌握。第二时继续 制作工艺的实践与熟练掌握。 学生作品点评。制作工具

8、和制作工艺的创意设计。绿漪亭模型共有 4 个零,其制作工序与方法有多种,为使学生在制作模型时,既高效模型又美观,必须让学生从中选出一个合理的制作方法,这里就要指导学生制订一个绿漪亭模型制作流程表。也可以用多种流程进行对比。在整个制作、设计活动中,我让全体学生参与,充分运用手、脑,感受其制作过程的特性,了解多种工具、材料的使用和两种胶在各部位的粘接工艺。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程理念,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都有所收获。流程表制订确认后必须严格按照其执行。在制作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工具要了解其功能,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制作过程中所用的胶合剂也应了解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和场合,如何扬长避短。 (乳胶、

9、02 瞬间胶)五、拓展:我对通用技术学科的理解不应该是老师做什么,学生依样画葫芦学什么?而是学生应该在老师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这部分,我刻意安排了创意设计。新理念提倡“用教材教”,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了教材内容,俗话说:“熟能生巧”,在学生熟练掌握技能过程的前提下,启发学生对其使用的工具、制作工艺进行改造。达到高效,节约、美观。我设计了一套我的创新设计方案。这套方案体现了设计活动的系列性原则,使虚拟的创意设计变为直观操作,更利于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全面发展。这一环节上我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想象,各抒己见。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点评时,不要急于下结论,应该让学生百花齐放最后

10、,让实践证明其方案是否可行。前面我就提到过,活动的安排应该体现了系列性原则,这样就使前后知识连贯起,这也是新程所强调的,我们的科学学习是一个整体,教学中我们既要对每一节进行设计,也要对整个单元、整册书、甚至整个科学学习过程进行关注和领会。跟大家说事,我们学教师发了一本书,是初中一年级的科学教材,我觉得,这是很有用的,让我们对通用技术认识更加深入,并且思考怎样使中学通用技术知识有效链接,避免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中学教学重复或者断层的浪费。六、我的一些教学体会:1、教材有不少问题:排的顺序不合理,活动量上偏多,实验材料上有欠缺,书本中的实例也比较单一。 ,因为教材安排的时数远远不够, 2、材料准备很关

11、键:通用技术老师最头疼的一事就是准备教学材料了,准备哪些材料,在什么时候提供材料,用什么方式把材料分配给学生,这些环节都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好坏。关系到探究活动能否充分的展开。因此,我们在准备教学具时也应该具有创新意识,考虑实验材料是否可以用更简单、容易获取的其它东西代替,也就是应该具有典型性、简易性,更应考虑材料的有结构性,即是否可以一物多用,是否能提供给学生帮助等等。3、堂调控很头疼:在我们的堂活动中,有一种现象非常普遍,那就是在活动的时候学生往往显的乱烘烘,或者由于发现而兴奋影响到后面的交流,这其实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这也难怪,毕竟学生接触科学学习科学的时间还是这么短暂。我的解决方法是,让学生知道合作和分工的重要性,懂得只有有序合作、合理分工,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