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 教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74113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 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 教教案案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三维目标1 朗读背诵,形成对诗歌的感性认识,体味诗歌之美。2 品味语言,探究诗歌中的哲思妙理,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单元解读在西方诗歌中,单纯进行思辨的诗歌数见不鲜。 “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感受压抑。/不要把善良从心灵深处挤走,/更得严防丑恶偷偷潜入你心底。/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给每一好事以恰当

2、的鼓励;/让每一天成为一项严峻的记录,/面对着它,你应当问心无愧;/给人们生的权利,活的余地,/可千万,千万别挤!”“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可爱。 ”像狄更斯和普希金这类没有具体的物象,只是单纯地进行思辨、说理的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即使是充满说教意味的宋诗中也是很少见的。像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哲理诗少之又少,人们甚至不把这样的诗歌当诗看待,就连那些带点思辨色彩的宋诗也被认为不如唐诗好,历代的诗论家在评论诗歌时“扬

3、唐抑宋”也证明了这一点。与西方诗歌相比,中国古典诗歌缺少思辨色彩,侧重于感性抒情,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西方的伟大诗作,几乎没有不体现哲理的,只不过在西方哲理抒情诗中,大多不是表现某一哲学思想,而是表现一般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究其原因,人类的认识从语言的产生开始,由语言产生学表达情感。西方认识思维迅速由情感走向理性,从而衍生出自然科学,而东方认识思维曾经长期停滞于情感领域。就人生哲学而言,西方哲理抒情诗多关注人生的终极意义,具有超验性,由于这种终极意义往往关联形而上的哲学理想或宗教信仰,诗多呈亮色,中国古代哲理抒情诗关注的是人生的现实意义,是经验性的,由于无形而上的哲学升华和宗教寄托,往往显得悲

4、观或悲凉,如有的诗歌也对生命和时间进行深入思考,但往往流于悲观颓废和及时行乐,对历史的沉思也显得格外悲凉和沉重。不过由于受思维方式的限制,以思辨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仍然表现出了它与西方诗歌的不同的特征。那就是在进行理性思维的时候,也不忘给自己的思维结果寻找一个具体的物象。 “不识庐真面目,只缘身在此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头活水”“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管是苏轼、朱熹还是陆游,他们在表述一个哲理的时候,绝不是单纯地进行思辨,而是要将它物态化,似乎不这样,就不是写诗一般。话题引入倾听,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方式,也是净化心灵、提升人生况味的一种艺术。市声嘈杂,感觉迟钝,这不能不说是明的悲哀

5、。当风儿悄悄吹过,当雨点静静洒落,当大地微微呼吸,当鸟鸣悠悠飘你能听到风儿吹过,可你听过有“彩云舒畅的鼾声”么?你能听到小雨淅沥,可你听过有“阳光落地金属般的声音”么?你能听到尘世的喧闹,可你听过宇宙有微微的呼吸吗?而诗歌就通过对形象的描绘折射出某种哲理的深意,令人玩味不已,西方的诗歌大都是以蕴涵某种哲理意味而取胜的。但是,中国哲理诗的艺术境界是通过景物、人事,通过隐喻、象征表达出的,更丰满,更立体。比如“长江后浪推前浪,病树前头万木春”,其中的哲理是以自然现象为依托,有意象,有意境,而西方的哲理诗一般是直接叙述。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句话以精致的人、事为依托

6、,就包含深邃的生存哲理,这样入木三分,令人震惊,按西方的学方式恐怕要用整篇表达才能获取类似的效果。问题导引1 比较漫游者的夜晚和柳宗元的江雪在空间构成上的特点?答案:它们都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在视角转换中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2石榴是一首象征诗,诗人用石榴象征“过去某一时期自己思想上的内在建筑”,试对全诗四节内容作一概括。答案:第一节讲内因,石榴对偶,而且已经成熟而开裂;第二节讲外因,骄阳给半绽的石榴以锻炼的机会,让石榴把自己饱满的子粒变成红宝石;第三节讲过程,讲壮大成熟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等到那时,内是红艳艳的美玉,外是辉煌的形象;第四节又回到第一节上,同时回想起他过去的成绩主要靠“自己思想上的内在建筑”。3园丁集(节选) 中起结构性作用的句子是哪一句?它有何作用?答案:园丁集(节选) 中起结构性作用的句子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它的反复出现,使得“行走变成了一种思想的漫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