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组织变革文献综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570436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族企业组织变革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家族企业组织变革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家族企业组织变革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家族企业组织变革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家族企业组织变革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族企业组织变革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族企业组织变革文献综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族企业组织变革文献综述家族企业组织变革文献综述摘要摘要随着经济危机影响的加深,我国家族企业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本文主要从家族企业的内涵、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家族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因以及家族企业组织创新方面的研究等方面来对关于家族企业的组织变革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关键词:家族企业,组织变革,动因一、家族企业的内涵一、家族企业的内涵关于家族企业的定义本身已经成为国内外家族企业理论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而理论界关于“家族企业”的定义争论之激烈与分歧之大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以至于有人专门撰文研究家族企业的内涵。钱德勒(1977)认为,企业创始人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他们与

2、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重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阶层人员的选拔方面。孙治本(1995)把家族企业定义为: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直接或间接掌握一个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所谓直接掌握经营权是指家族成员亲自担任企业的主管;该家族或家族联盟可能拥有亦可能未拥有企业过半数的股份。间接掌握则指企业主管由外来专业经理人担任,作为企业主要所有者的家族或家族联盟,透过外来专业经理人间接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盖尔西克(1998)认为,不论是以家庭命名还是有几位亲属在企业的高层领导机构里,都不能由此确定某一企业是家族企业,能确定家族企业的,是

3、家族拥有所有权的比例。潘必胜(1998)给家族企业下的定义是: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拥有企业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杰斯H查从行为的角度定义家族企业,他认为家族企业是由一个或几个家庭监控或管理的企业,目的在于通过强势主脑(所谓主脑指的是全面控制企业日常工作日程的权威行动者)去塑造和追求家族企业的愿景,并潜意识里希望企业能稳定地代代相传。.综合以上国内外关于家族企业的概念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从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控制程度来定义家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是两个核心变量,一家企业要为家族所有并控制才能算得上是家族企业。钱德勒

4、对家族企业的界定不仅仅符合国外的特点,同时也充分概括了我国家族企业所表现出来的核心特征。二、国内外的研究二、国内外的研究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企业的组织结构处于积极地全面变化之中,是自泰罗的组织科学管理出现以后最强烈的组织变革。对这股企业组织变革趋势,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分析,认为各方面的环境变化是导致企业组织变革的因素:斯科特莫顿(Scott.Morton,1991)认为引发企业组织变革的因素包括: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企业间竞争加剧。这些因素的出现并占据主导地位,使原有的组织结构不再能够适应需要,必须变革组织;米斯彼得(Mills.peter,1994)认为

5、市场范围的扩大、新供应商、新客户、新竞争者的介入、产品产量的增加会形成日益骚动的环境,迫使企业变革组织结构,所以这种影响又称为“创造性的破坏”。中国学者和专家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主要涉及:家族企业的意义和界定(潘必胜,1998;晓亮,2002;晃上,2002;郭跃进,2003;周立新,2005)、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戴园晨等,2001;姚贤涛等,2002;应焕红,2002;王志成,2003;张兵、章清,2004)、继任问题(廉勇等,2006;黄绍伦,2003;张篙伟,2005;吕肖东等,2005)、存在的合理性及管理效率(李旭辉,2005;钟朋荣,2001;陈躬林,2002;徐泰玲,2002

6、;栗战书,2003;韩经纶等,2004)、信用(储小平,2000;李新春,2003;李东,2004)、企业文化(樊景立、郑伯嚏,2000;曹德峻,2002;王萍,2005)、可持续发展(林国志,2005;吕政等,2001;张亚,2001;于立等,2003;王明琳,2003),等等。另外职业经理人的引入、治理结构、发展现状、技术创新、战略管理也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外学术界对家族企业的问题意识比我国要早得多。不同时期对家族企业关注与研究的重点有不同。理论界对家族企业的关注最早出现于美国。20 世纪60 年代家族企业研究的热点是家族企业继承问题;7080 年代,随着家族企业咨询业将其实践经验

7、带入理论研究,为家族企业研究打造了一个更广阔的理论框架体系;80 年代中期,大学、产业界、大型家族企业纷纷创建了家族企业研究中心;到 90 年代早期时,全美已有 100 多所大学制定并实施针对家族企业的.教育计划。1996 年以后,家族企业成为西方国家,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国外学者对此进行的研究几乎是针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中的家族企业,尽管西方学者对于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有一些涉及,如 Goulen Redding(1993)、Fukuvama Franeis(1995)等,但由于中国家族企业复苏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再加上跨文化的差异,因而对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的研究很少。无论从经济

8、转轨国家,还是从华人家族企业的影响力度来看,我国家族企业研究应该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国内家族企业的研究十分散乱,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支撑,甚至许多学者陷入了有关家族企业变革发展方向的争论。三、家族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因三、家族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因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组织变革在紧紧围绕一是寻找企业组织变革的原因,二是探求组织变革模式的基础上,企业应该进行第三次企业组织变革。对于企组织变革的原因,分为两个部分:1、罗仲伟认为在今天,网络经济时代己经到来,原来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落后组织结构的弊端逐渐变现的淋漓尽致,管理规模庞大导致组织管理成本一再增加。组织创新不需要原本企业内部官僚化的管理作风

9、,程序化降低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士气。顾卫东(2000)则认为,要想打破传统的组织模式,就要在网络环境下,对企业织结构、生产方式、薪酬制度等进行改革。以上就是严重阻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部原因。2、根据目前环境的变化因素,Winter 和 Taylor 在研究中认为引起企业组织变的外部因素主要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首先,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很多现代企业的生产主要是用一种弹性生产方式。Donalds 等认为,企业要想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充分利用其价值,企业就需要变革。其次,90 年代以来,萧珠认为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带来的结果是:其一是全球范围内贸易、投资

10、经济的一体化,其二是消费者权力的增加。他还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会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波,企业之间要进行必要性的战略联盟、以及恰当的企业伙伴合作关系的建立。消费者权力的增加,会给市场带来压力和动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的激烈,消费者为导向型的时代己经到来,生产者此时要退居二线,而由消费者主导整个市场。为了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企业一定要进行组织变革。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改变自我的经营战略步伐,及时根据市场的走向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和功能。四、家族企业组织创新研究四、家族企业组织创新研究(一)国外研相关究关于家族企业组织创新问题的直接研究,则很难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获

11、得,只有一些相关的间接研究可以窥见端倪(LB.Bames1976;AlfredChandler,1987;GoulenRedding,1993;KelinE.Gersick,1998;Fukiwama Franeis,1998;Randel S.Carlock 和 Jolm,2002)。在此相关研究方面比较有影响的学者及其主要理论观点如下:1、LBBames(1976)等人关于家族企业组织信任与信用关系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家族企业的领导人成功地在组织中建立起持久的信任关系,对于组织的创立、长期健康发展、高效运转,乃至提高家庭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Barnes 等发展了信任或信用的特征,同

12、时也为家族企业建立组织信任与信用,进行了规范,即:(l)品行,包含着正直、诚实、可预期性等基本价值内在的一系列概念,即被视之为“好人”的那些德性。(2)能力,涉及的是技能、经验和性能等一系列通常被视为可进行正常判断和正确决策的那些能力。(3)可测性,意味着坚定不移、信守诺言,具有坚持不动摇的行为历史。(4)关爱,指的是对别人采取的支持性行为,包含着对他人福社的真正兴趣、同情与理解。2、AlfredChandler(1987)关于古典(家族)企业组织演进和创新研究。Chandler 在看得见的手美国工商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中,通过分部门、分行业的具体案例分析了美国企业的成长史实,有力论证了古典(家

13、族)企业组织向现代工商企业组织演变的过程。从 Chandler 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个过程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起初的家族小企业在各种压力下,自身的财务资本不足,不得不通过兼并、合并的方式扩展企业规模;二是引入非家族的专业经理人员进入企业,逐步使他们掌握经营控制权,使企业成为支配美国主要经济活动的现代意义上的经理式企业。因此,这种转变的实质内容主要就是家族企业与社会财务资本和社会人力资本等因素融合的过程。在美国,这个过程大约经历了近 100 年的时间:中国家族式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如何有效地融合社会资本,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研究领域(储小平,2000)。3、Redding(1993)关于“

14、弱组织强网络”的研究。Redding 是西方学者中少有的对华人家族企业有深入研究之人。他根据对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长期观察,发现华人家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但企业间存在稳定、高效的网络关系,因此在海外华人企业家的管理思想文化背景与风格一书中.得出了华人家族企业组织行为的“弱组织和强网络”(weak organization and strong organization)的重要结论,并主要从华人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解释。他指出:中国人十分重视“信任”这一观念,中国人的信任建立在个人的承诺以及保持名誉和面子的基础上;但华人之间的信任是有限的,是个人之间的信任。对个人的忠诚,否定了客观性和公

15、正性,从而阻止了真正合乎理性的和专业的严密管理制度的发展。要推动华人家族企业通过实行西方所谓的“管理革命”即把权力移交给职业经理人员并把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明显地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种权力的不可分享是限制海外华人企业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4、KelinEGersick(1998)关于家族企业繁衍的研究。他们在长时间研究和为世界上数百个家族企业做顾问的基础之上,凭借博大的视野,在家族企业的繁衍一书中,从所有权、家族和企业三个维度,对家族企业组织结构、领导方式、战略决策和组织行为方面,与普通企业作出了明确区分。不仅深入到家族企业组织的特殊动力机制,同时也触及了这些组织在跨越自身生命周期时可能面临的问

16、题。他提出的“三环模式”则反映了他关于家族企业的发展和演化是家族内部企业、家族与所有权(股东个人)各子系统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的基本思想,这为人们研究家族企业组织创新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范式。5、Fukuvama Francis(1998)关于企业组织信任文化的研究。由于其特殊的日裔身份背景,Fukuvama Francis 在其新著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中,对世界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家族企业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企业组织文化差异是 Fukuvama Francis 这本论著中研究的核心问题。他认为:建立在宗教、传统、历史习惯等文化机制上的信任程度构成了一个国家重要的社会资本,一国信任程度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规模;信任度的不同会导致企业发展制度化(企业组织变革)的速度差异很大并且发展模式各具特色;社会信任度的普遍提高,有利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他将不同的文化区分为低信任度的文化和高信任度的文化,前者的信任只存在于血亲关系上的社会,后者是指信任超越血亲关系的社会。他认为,中国、意大利南部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