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房山区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69609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推进房山区城市化进程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加快推进房山区城市化进程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加快推进房山区城市化进程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加快推进房山区城市化进程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加快推进房山区城市化进程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推进房山区城市化进程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推进房山区城市化进程的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经济关于加快推进 房山区城市化进程的思考刘伟加快城市化进程, 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促进现代化, 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认真落实 “人文北京、 科技北京、 绿色北京” 要求的战略举措, 是落实区县功能定位、 加快推进 “三化两区” 建设的客观要求。 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立足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 结合房山实际, 就如何推进全区城市化进程进行了深入思考。一、 房山区城市化的现状近年来, 在北京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房山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把城市化作为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全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区域城镇空间

2、体系初步形成。 2007年初,房山新城规划 ( 20052020 ) 获得市政府正式批复,“首都西南枢纽、 友好产业新区、 山水文化名城” 功能定位的明确, 为全区加快城乡规划体系编制工作、 推进城乡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新城规划, 在原有城镇体系的基础上, 形成了以良乡、 燕房两大新城组团为核心, 以长沟、 窦店、 琉璃河、 韩村河四个中心镇及长阳、 阎村、 青龙湖等众多建制镇为重点的城镇体系, 初步建立了新城、 重点镇、 一般建制镇、 中心镇四级城镇空间结构体系, 为优化城乡空间资源配置确定了方向。二是城镇综合承载功能不断提升。 近年来, 房山区始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方针,

3、 全区道路交通承载力进一步提高, 多宝路、 阳光大街、 长虹路、 西潞大街等市政道路先后实施, 大件路、 长周路已经建成通车, 轻轨房山线、 六环路正在加快建设, 连接市区、 沟通乡镇的快速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通过实施 “引磁入房” 、“引万入良” 、 良乡污水处理厂等大型市政工程, 加快长沟、 长阳等乡镇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不断加大文化、 卫生、 教育建设投资力度, 城市综合承载力进一步提升。 通过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创卫” 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长沟镇和长阳镇分别获得 “国际生态安全示范镇” 和 “首都园林式小城镇” 称号, 全区城镇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三是城镇经济带动效应日趋显现

4、。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 全区始终把发展城市经济和园区经济摆在重要位置, 随着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 城镇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2008年,“三街九镇” 完成税收19.8亿元, 占23个街道、 乡镇税收的88.3%。 以城镇发展为依托, 全区产业园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2008年,园区 (基地) 内企业累计达到3321家, 上缴税金18.5亿元, 占区域税收总额的32.6%, 初步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有效载体。四是城镇吸纳人口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呈现加速趋势。 2008年底, 全区已有非农业人口39万余人,占总数的51.6。

5、特别是 “三街九镇” 以不足39%的区域面积, 集聚了65.5%的区域人口, 仅良、 房户籍非农业人口就达14.7万余人, 占全区非农业人口总数的37.4%。尽管城市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但受城乡二元体制和农村发展水平的制约, 房山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相比, 与首都城市发展新区的功能定位相比, 还有不少差距, 主要表现为:一是全区城市化水平与全市整体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受思想认识、 交通瓶颈等因素制约, 全区上下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首都意识不强, 不善于从全市发展大格局中把握房山的功能定位, 更没有把城市化作为全区发展的总体战略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房山融入市区的广度和深度远远

6、不够, 加之建设资金缺乏等因素制约, 全区城市化水平与全市整体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比全市84.9%的城市化水平低了33.3个百分点, 城市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二是新城形象和城市功能与首都城市发展新区的2009年第10期69区域经济要求还不相称。 近年来, 房山区虽然加大了新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 但由于新城建设尤其是良乡组团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 市政配套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欠账较多, 与新城发展还不同步。 燕房组团一些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较差, 供电、 供气、 供水、 供热改造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图书馆、 体育馆、 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存在着数目较少、 档次不

7、高的问题, 与建设生态宜居新城的目标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三是城镇统筹发展能力还需进一步优化。 受土地资源制约影响, 全区新城规模偏小、 空间不足的问题仍很突出, 建设档次、 环境面貌、 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与发达地区和先进兄弟区县还有较大差距, 新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份额仅为31%, 与重点乡镇相比不占据明显优势, 应有的集聚、 辐射和主导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从城镇方面来看, 由于缺乏区域总体规划的协调、 指导, 各城镇之间横向联系不强, 特色不够突出, 职能分工互补不明显, 难以发挥各自优势, 城镇间的相互协调、 整合较困难。四是城市化与功能区尚未形成互动发展的良性态势。 受城市

8、化进程相对滞后的影响, 园区 (基地) 发展缓慢, 整体优势还不突出, 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 2007年, 全区园区全部工业产值、 技工贸收入、 税收仅占全市的3.7%、 1.7%和1.8%, 与海淀、 朝阳、 顺义等区县的园区经济实力差距较大。二、 房山区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基本思路按照国际经验,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2000美元、 城市人口超过30%时, 将进入城市化加速期。 2008年, 房山人均GDP达到3585美元, 城市化水平达到51.6, 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为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首都发展大格局中准确

9、把握房山的功能定位, 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促进现代化, 使房山全面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实现房山跨越发展。( 一 ) 总体设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认真落实 “三个北京” 要求,加快推进 “三化两区” 进程, 按照 “两轴、 两带、 多点支撑”的区域经济布局, 抓住轨道交通房山线开工建设的重大契机, 加速融入市区, 全面对接首都, 充分发挥房山新城在承接市区产业、 吸纳市区人口、 涵养首都生态的重要功能, 坚持并依托重点功能区的发展, 进一步提升新城和重点镇的综合承载与要素聚集功能, 促进人口、 产业、资金、 技术向城镇集聚, 最终形成 “点状分布、 组团发展、带状拉动” 的空间发展格

10、局, 推进房山区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两轴: 指京石高速发展轴、 良乡和燕房连接线发展轴。两带: 指西部浅山区发展带、 东部轻轨房山线发展带。多点支撑: 指在两轴、 两带交汇的重要节点, 以功能区为支撑, 形成多个带动区域发展的特色经济中心, 支撑新城组团和中心镇发展。( 二 ) 主要目标通过努力, 到2012年基本实现以下目标: 城市化率明显提高。 全区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年均增长4.6个百分点; 新城居住人口达到40万人, 重点镇中心区人口达到3万人, 人口集聚率达到40%。 城市要素聚集和经济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城市化成为全区发展的第一拉动力, 城市经济在区域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11、新城创造的GDP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50%。 镇均财政总收入超过1亿元, 每个中心镇形成1个产业功能区, 培育12个优势产业集群, 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镇域主导产业。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 突破新城建设的瓶颈制约, 缩短与市区在时空上的距离,形成与市区的文化、 信息、 人才等高端要素的无障碍交流, 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 通讯、 供水、 供电、 供气和污染治理、 防灾减灾等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形成较为完备的文化、 教育、 艺术、 新闻、 广播电视、 卫生、 体育等城市文明设施和法制健全、 管理有序的城市管理体系。 “两轴、 两带、 多点支撑” 的城市布局基本形成。建成

12、以新城组团为中心、 重点镇为骨干、 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 规模结构组合有序, 功能定位优势互补, 空间布局科学合理, 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市体系。三、 加快房山区城市化进程的对策措施在首都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 我们要按照建设 “三个北京” 的新要求, 紧紧抓住首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契机, 遵循大都市郊区城市化发展的客2009年第10期70区域经济观规律, 加快推进城市化, 努力建设产业友好、 生态宜居新房山。(一) 全面对接市区, 加速融入首都将全面对接市区、 加速融入首都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 作为推进 “三化两区” 战略的根本导向, 按照 “主动对接、 全面合作、

13、互利共赢” 的要求,以观念转变为先导, 以交通接轨为突破, 以功能融入为根本, 在全市发展大格局中明确房山定位, 在全面接轨市区中彰显区域特色, 努力推进房山城市化的跨越式发展。1、 转变发展理念。 紧紧抓住首都建设 “三个北京”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 淡化行政边界, 突破地域限制, 强化 “三种意识” , 从更高层次、 更大空间上谋划房山的发展。 一是强化首都意识。 广泛宣传发动, 使全区上下充分认识全面对接市区、 加速融入首都的重要性、 必要性和紧迫性, 结合全区规划体系的优化完善和“十二五” 规划的前期工作, 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融入首都的指导思想、 目标、 重点

14、和具体措施,从城市功能、 产业布局、 资源配置等方面真正把房山的发展纳入到首都整体发展格局中, 并加快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 尽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二是强化开放意识。 尽快与市区建立起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 通过区县合作、 园区共建等方式, 有效引导市区优质要素向全区转移, 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同时, 积极参与南城及西南部地区的区域合作, 加快与周边兄弟区县形成 “规划共绘、 设施共建、 产业共兴、 优势共享” 联动发展机制, 深化在功能区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沟通合作,共同推动京西南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强化品牌意识。

15、着力加强城市形象的总体策划设计与推介工作, 充分借鉴发达城市在地区形象总体推介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与全国知名传媒合作, 进行总体策划, 整体包装, 全面打造CSD中央休闲消费区的房山品牌新形象, 切实提升房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2、 突破交通瓶颈。 以强化房山交通枢纽功能为目标, 按照对内大循环、 对外大开放的总体要求, 积极开展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加快形成贯穿全境、辐射京冀的 “主干线网” 交通框架, 使首都乃至京冀地区的人流、 物流、 信息流等能够快速进出房山, 为推动区域发展创造更加便捷的交流通道。 一是进一步畅通进京通道。 以轻轨房山线建

16、设为龙头, 加快启动京良路和丰良路两条延长线建设, 继续抓好六环路建设, 主动配合做好京石第二高速筹备工作, 加速形成多条对接市区的快速通道, 实现各类交通设施与市区的无缝对接, 使房山更多的区域纳入首都城市布局, 用快速交通通道形成的同城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城市化。 二是完善区域内部交通体系。 启动重大交通骨架项目建设, 着力构建覆盖全区的 “七横、 八纵、 十放射” 的区域公路网络体系, 加快建设黄良路、 良乡东路延长线等连通周边新城、 连接重点乡镇的道路工程, 积极筹备胜南路等南沟和北沟快速通道建设项目, 加快形成以良乡、 燕房新城为中心, 以青龙湖、 长沟、 琉璃河、 阎村、 窦店等为节点的综合交通运输通讯网, 在推动城市化过程中充分发挥城市景观走廊和经济大动脉的作用。3、 彰显新城特色。 认真落实 “首都西南枢纽、 友好产业新区、 山水文化名城” 的新城功能定位, 努力打造与市区同等的公共服务和优于市区的生态环境, 通过 “三大转型” , 尽快融入首都城市发展进程, 使房山成为与市区既有空间组团的相对独立, 又有各类资源要素无缝对接的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