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器内水沸腾放热试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568819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容器内水沸腾放热试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容器内水沸腾放热试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容器内水沸腾放热试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容器内水沸腾放热试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容器内水沸腾放热试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容器内水沸腾放热试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容器内水沸腾放热试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容器内水沸腾放热试验大容器内水沸腾放热试验一、试验目的及要求一、试验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试验观察水在大容器内沸腾的现象,建立起水泡状沸腾的感性认识。改变试件的热负荷,同时测定加热功率及表面温度,以热负荷 q 温差(tw-ta)为坐标。即可绘制大容器内水泡状沸腾区的沸腾曲线。 二、试验装置及基本原理二、试验装置及基本原理图 1 为试验设备的本体,其试件为不锈钢壁管 1 其两端通过电极 3 引入低压直流大电流,给不锈钢管加热。热源管放在盛有蒸馏水的玻璃容器 4 中,在饱和温度下,调节电极管的电压,可改变热源管表面的热负荷,观察到汽泡的形成扩大、跃离过程,以及泡状核心随着热源管热负荷提高而增加的现象。

2、图 1 大容器内水沸腾放热试件本体1、不锈钢管试件 2、热电偶 3、电极管 4、玻璃容器热源管的发热量由流过它的电流及其工作段的电压降来确定,为排除试件端部的影响在 a、b 两点测量热源管工作段的电压降,以确定通过 a、b 之间表面的散热量 Q,试件外壁温度 t2很难直接测定,不对不锈钢管试件,可利用插入管内的铜康铜热电偶 2。测出管内温度 t1,再通过计算求出 t2(详见附录) 。要达到上述基本要求,整个试验装置见图 2。加在热源管两端的直流低压大电流由硅整流器 2 供给,发硅整流器的电压可调节钢管两端的电压及流过的电流,测定标准电阻 3 两端的电压降可确定流过钢管 1 的工作电流。本试验台

3、中为方便起见,省略了冰瓶,测量管内壁温的热电偶的参考点温度不是摄氏零度,而是容器内水的饱和温度 ts,即其热端 C放在热源管内,冷端 d 则放在蒸馏水中,所以热电偶反映的是管内壁温度与容器内水温之差的热电势输出 E(t1-t2) ,容器内水温 ts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为了能用一台电位差计 6 同时测定管内壁热电偶的毫伏值;试件 ab 间电压降用标准电阻的电压降,并装一转换开关 5,在测量试件 ab 间电压降时,由于电位差计量程不够,又在电路中接入一台分压箱 4,为使蒸馏水达到饱和温度,试验前先用辅助电热器 8 将水加热到沸腾,并保持其沸腾状态,即可进行试验。试 件 编 号 参数单位 1#2#3#

4、4#不锈钢管内半径mm1.021.5652.102.865钢管外半径mm1.2651.7652.253.015钢管壁厚 qmm0.2450.200.150.15作泡状沸腾换热试验时,选用其中任何一种直径的不锈钢管皆可。 三、试验步骤三、试验步骤1、准备与启动a、按图 2 将试验装置测量线路接好,调整好电位差计,使其处于工作状态。b、玻璃容器内充蒸馏水至 4/5 高度。c、连接辅助电热器,逐渐加大工作电压。d、启动硅整流器,逐渐加大工作电压。2、观察大容器内水混腾的基本现象。缓慢地加大热源管的工作电流,注意观察下列的沸腾现象:a、在钢管的某些固定点上逐渐形成气泡,并不断扩大,达到一定大小后,汽泡

5、跃离管壁,渐渐上升,最后离开水面,产生汽泡的固定点称为汽化核心,汽泡跃离后,又有新的汽泡在住房汽化核心产生,如此再而复始,有一定的周期。b、随热源管工作电流增加,热负荷加大,管壁上汽化核心的数目增加,汽泡跃离的频率也相应加大。c、如热负荷增大至一定程度后,所产生的汽泡就会在管壁面逐渐形成连续的汽膜,由泡态沸腾向膜态沸腾过渡,此时壁温会迅速升高,以至将钢管烧毁(因此,本试验工作电流不允许超过 100 安培) 。图 2 大容器内水沸腾放热试验装置简图1、试件本体 2、硅整流器 3、标准电阻 4、分夺器5、转换开关 6、电位差计 7、冷却管 8、辅助加热管3、测定放热系数 为了确定放热系数 ,需要测

6、定下列参数(1)容器内水的饱和温度 ts;(2)标准电阻两端电压降 U1毫伏;(3)热源管 ab 间的电压降 U 伏。U=TU210-3其中:T分压箱倍率 T=201;U2电流流过试件 ab 间的电压降经分压箱后测得的值,毫伏;(4)反映管内壁温度与容器内水温之差的热电势输出 E(t1-t2)毫伏。为了测定不同热负荷下放热系数 的变化,工作电流在 30-100 安培范围内改变,共测 78 个工况,每改变一个工况,待各读数稳定后,记录数据。4、试验结束前应将硅整流器旋至零值,然后切断电源。5、必要时可调换不同直径的不锈钢管,进行上述试验。为了得到管壁温度 t,需要查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关系的曲线

7、,由于热电偶的电势-温度关系并非直线,需按图 3 步骤,确定管内壁温度 t。图 3先根据温度计测得的饱和温度ts查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关系曲线或表得 E(ts,0),反映 t的 然后由 E(t,0)再查热电势与温度关系曲线或表得到 t。 四、计算公式四、计算公式1、电流流过热源管,在工作段 ab 间的发热量 Q,按焦耳楞次定律:Q=IU (W)式中:I流过试件的电流(A) ,通过标准电阻 3 产生的电压降 U1来计算。因为标准电阻标定 150A/75mV,所以测得标准电阻 3 上每 1mV 电压降等 2A 的电流流过,即:I=2U1 (A)2、试件表面热负荷 q:q=Q/F (W/m2)式中:

8、F工作段 ab 间的表面积(m2)3、钢管外表面温度 t2的计算(详见附录)试件为圆管时,按有内热源的长圆管,其管外表面为对流放热条件,管内壁面绝热时,根据管内温度可以计算外壁温度:式中:不锈钢管导热系数 =16.3(W/m);Q工作段 ab 间的发热量(W) ;L工作段 ab 间的长度(m) ;计算系数4、泡态沸腾时放热系数 在稳定情况下,电流流过热源管发生的热量全部通过外表面由水沸腾换热而带走。因为 Q=F(t2-t1) (w)所以 =Q/Ft (W/m2)t=t2-t1 (C) 五、实验报告要求五、实验报告要求1、在方格纸上,以 q 为纵坐标,t 为横坐标将各测试点绘出,并连成曲Qtrr

9、 rrr LQtt1 12 2 12 22 1 12)ln21 (4)/()ln21 (4112 2 12 22 1Wrr rrr L)0 ,(),()0 ,(sstEttEtE线。2、将实验结果与逻逊瑙整理推荐的泡态沸腾热负荷 q 与温度t 的关系式:进行比较,分析讨论系数 Csf变化带来的影响。 六、注意事项六、注意事项1、预习实验报告,了解整个实验装置各个部件,并熟悉仪表的使用,特别是电仪差计必须按操作步骤使用,以免破坏仪器。1、为确保热源管不致烧毁,硅整流器的工作电流不得超过 100 安培,以防热管及硅整流器损坏。附表 1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及参数计算工况项目 序号物理量符号及计算公式工

10、况 单位123451沸腾水泡和温度Ts2标准电阻的两端电压降U1毫伏3试件 ab 间电压降经分 压箱测得电压差U2毫伏4管内壁温与水温差的热 电势看出E(t1-ts)毫伏5管内壁温度t1=E(t1,ts)+E(ts,0)6热源管工作电流I=2U1安培7热电管 ab 间的电压降V=tU2108热源管放热量Q=IUW9管外壁温度t2=t1-Q10热源管表面热负荷q=Q/FW/m211沸腾放热之差 Dt=t2-tst=t2-ts12水沸腾放热热系数A=Q/FtW/m2所用试管编号试管直径:D2= 工作段长度:L= 工作段面积 F= 系数=附录:有热源的圆管,内壁绝热,外壁为对流换热条件下的室温。基本

11、条件:(1)一维稳态导热; (2)有内热源,体积发热(量 qV 可看作常数)7)(13LPvLgrqCtCplsf (3)外壁绝热(4)外壁为对流换热条件,各附号意义见图 1。其导热微分方程为:(a)通解为:(b)边界条件:解得管壁中的温度分别为:(c)将r1、r2代入(c)式中则得到内、外壁温度:因为所以 (d)根据(a)式,通过测定管内壁温度 t1,即可求得管外壁温度 t2,由于(d)式中后面一项中除 Q 外,都是圆管的几何尺寸,为简化计算,引用 ,使(d)式简化为:t2=t1-Q式中系数附表 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自由端温度为)工作端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11

12、012013021222401CLnrCrqvtqv drdt rdrtd)()2(0) 1 (21ftta drdtrrdrdtrr时时 2122122122212 221214rrLnrr rr arrrqvrttf 2122122122212 2 121214rrLnrr rr arrrqvrttf 2212 212rr aqvrttf)21 (4)(12 2 12 22 1 122 12 2rrLnrrr LQttLrrQ VQqvWCrrLnrrr L/)1 (4122 2 12 22 1 毫 伏0.0000.3010.7891.1961.6112.0052.4672.9083.3573.8194.2774.7495.2275.712工作端温度()140150毫 伏6.2046.7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