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69302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考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考点指南】1、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民族融合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和线索,正确评价这一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性质、特点、作用。正确理解春秋战国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抓住三条主线融会贯通知识:一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互融合,三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三条主线,互相促进,互相影响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土地所有制的变迁,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铁器和牛耕带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的

2、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动即井田制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经济基础的变动反映在上层建筑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奴隶主阶级的改革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建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而封建制度的确立反过又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表现、作用、影响。各国变法实质是用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将封建土地所有制法定下,因此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巨大作用,为其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也使法家思想在秦占统治地位,但其严刑峻法和化高压政策对秦及后世也产生消极影响。【重点难点精析】1、对于春秋争霸战争的认识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在于相互兼并,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

3、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因此战争给人民带灾难痛苦,因此“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在客观上有其积极作用。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虽以“攘夷”为号召,但对于阻止夷狄等游牧民族的入侵,对于保护华夏进步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作用。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用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增长,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产生。列宁的表述能够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这些战争的历史影响:“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

4、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 ”2、如何认识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三种趋势 由分裂走向统一。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诸侯数目逐渐减少;战国时,较大的诸侯国只剩下齐楚等七国,七国继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了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商鞅变法逐渐富强,秦王赢政经过大规模兼并战争,于公元前 221 年统一全国。由奴隶制瓦解到封建制确立。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鲁国首先采取按亩收税的方法,承认土地私有。一些贵族将土地出租,收取地租转化为地主,奴隶转化为农民

5、,井田制瓦解,意味着奴隶制的瓦解。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诸侯国经过 100 多年的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封建制度最终确立。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王朝同周边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都有了发展,在前代的基础上,在频繁的战争和频繁的经济化交往中,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快,经济化联系加强。这些为后秦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成为我国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的因素诸侯国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形成统一的趋势。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各国的变法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促进了旧制度的瓦解崩溃和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变法中秦国势

6、力的强大为统一准备了条。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又为统一提供了理论武器。战国时期各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化联系。 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4、春秋战国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及原因春秋改革: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的“初税亩”。 二者实质上承认土地私有制。战国变法:主要由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和秦国的商鞅变法等。(1)不同之处:目的: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是为了建立霸业;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制、建立和巩固地主所级专政,进而实现统一。内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注意重用人才,改革

7、内政,发展生产,整顿军队;战国时期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废除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持权。奖励农耕和军功;实行县制。建立集权政治,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权力。特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没有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改革维护的都是奴隶主专政的旧制度:战国时的变法废除了旧的奴隶制;确立了新兴地主的统治地位。(2)根本原因: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之所以如此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不同。春秋时期特别是大国争霸的前期,奴隶制经济基础还比较巩固。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伴随而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产生,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和

8、发展。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正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强大之后的必然要求。封建制度的确立;也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战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征及进一步得到发展的社会原因表现: (1)商品种类繁多,不仅有铁制品、丝麻织品、漆器,而且北方的马匹、南方的象牙、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以买到。(2)商业城市兴起,一些诸侯国的都城临淄、邯郸、大梁、郢都有买卖场所。(3)商人活跃,不少大商入获利丰厚,富比王侯。特征: (1)商品种类繁多,但主要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和统治者的奢侈消费品。(2)商品流通地域更广,超出一个诸侯国的范围,并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广大市场。(3)商业中心一般为政治中心

9、,是政治中心的附庸;(4)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占有土地,成为新兴地主。原因: (1)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建立,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商业作为封建经济的一部分和必要补充;也必定得到发展。(2) “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必然带动了为农业服务的手工业、商业发展。这是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6、对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比较原因相似:从经济上看,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井田制的逐步瓦解,旧的经济秩序被破坏,一些诸侯国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和变法,增强了国力,这就使各诸侯国的实力对比出现了不平衡。从政治上看,王室衰微,周天子无力维护分封制的统治秩序。从直接动因上看,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和人

10、民,不断发动兼并战争,春秋战国纷争不已,战火难熄。性质不同:前者是奴隶主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后者是新兴地主阶级之间为完成统一而进行的兼并战争。 影响相同:给人民带深重灾难,他们厌恶割据混战渴望统一。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速了全国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社会进步,为在争霸或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大国都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或变法。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加速了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使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7、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

11、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 “征伐自诸侯”,世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3)思想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

12、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师生探究】例 1、 (2000 年春季高考题)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的标志的是 ( )A使用铁器和牛耕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商业繁荣,城市兴起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解析】答案 B。本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标志。奴隶制瓦解的经济上的表现是井田制瓦解。A 是原因,B 是标志,是经济发展表现,D 是封建制确立。例 2、 (200 江苏历史)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 ( )A春秋时期道相孙叔敖修芍

13、陂 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解析】答案 A。芍陂是淮河流域的水利工程,位于长江以北,B、 、D 三项是江南经济发展现象,教材有明确表述。例 3战国时期,促使黄河流域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是( )A 政局相对稳定 B北方自然条更优越 铁器得到大力推广 D北方劳动力资丰富【解析】答案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问题的实质是北方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应该从生产力角度出发,当时北方生产力的代表是铁器。例 4春秋战国战争频繁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瓦解 B民族融合加强 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瓦解 D各诸

14、侯国大肆掠夺人口 【解析】答案。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既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人口土地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而战国争霸战争是强国战胜弱国,大国吞并小国的统一战争,它意味着周初的分封等级制度的崩溃。例、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比较,最确切表述了二者区别的是( )A 战争目的不同 B 对周王室态度不同 称霸形式不同 D 社会性质内容不同【解析】答案 D 。本题考查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本质的理解,那就应该看它们的社会制度, “春秋五霸”奴隶制, “战国七雄”封建制。例 6、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的愿望【解析】答案。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正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强大之后的必然要求,变法的成功正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商鞅死后,其变法措施仍继续推行,表明社会变革的不可抗拒的历史必然性。例 7、 (2000广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材料二:(晁错对汉帝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依附土地) ,不地著则12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