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全册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35566734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全册生命安全教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小学一年级全册生命安全教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小学一年级全册生命安全教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小学一年级全册生命安全教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小学一年级全册生命安全教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全册生命安全教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全册生命安全教育教案(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我从哪里来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培养1、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妙,激发对生命的喜爱之情。2、激发孩子对爸爸妈妈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二)行为技能训练1、初步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2、初步学习用文字或绘画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三)知识经验积累1、了解自己的生命由爸爸妈妈共同给予。2、知道妈妈怀胎 9 月辛苦孕育了自己。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爸爸妈妈给予,知道妈妈辛苦孕育了自己。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喜爱之情和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三、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本课由 5 个模块构成。(一)引言内容分析:引言开门见山,直接问出孩子们存在心中的疑问“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到这个美丽

2、世界的吗?”引发学生思考。实际上,“我从哪里来”是幼儿时期孩子们一直存在心中的疑问,家长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一般都会含糊其辞,甚至给孩子们以误导。本课就是要孩子们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的生命是爸爸妈妈共同给予的,妈妈辛苦孕育了自己。教学建议: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点,可先采用播放小动物繁殖的视频导入,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我的生命是谁给予的,我从哪里来?(二)平安童话内容分析:平安童话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讲了萌小兔种胡萝卜引发淘气猴思考的故事。孩子们一般都知道植物由种子发芽而来,但是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呢?很多孩子都不清楚。西游记里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引起淘气猴的误解。淘气猴知道自己是

3、妈妈生出来的,但是还想知道妈妈肚子里的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淘气猴的疑问也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小孩子是从哪里来的?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和图片读懂平安童话,可采用同桌互助方式来读。读完故事后,老师请学生简单说说,故事讲了什么?2、启发学生思考:我们从哪里来的?(三)平安导航内容分析:平安导航这一板块解决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将爸爸妈妈结婚一直到妈妈孕育孩子 9 个月的过程展示出来。将生命的诞生给孩子们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让学生知道是爸爸和妈妈共同给予了自己生命,妈妈辛苦孕育了自己。教学建议:“平安导航”是学习交流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图,知

4、道爸爸妈妈在结婚以后,爸爸身体里的精细胞和妈妈身体里的卵细胞相遇,精细胞进入卵细胞,新的生命诞生了。小小的生命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长大,受到爸爸妈妈的共同呵护。教师在这里2可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诞生和孕育是奇妙和美好的事情,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喜爱之情。让学生明白没有爸爸妈妈就没有自己的存在,激发孩子们对爸爸妈妈的爱与感激之情。(四)平安童谣内容分析:将“生命从哪里来”通过四句七字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歌谣呈现出来,简洁、押韵,朗朗上口,孩子们在说、唱、读、背的过程中,明白自己从哪里来。教学建议:“平安童谣”是说唱活动,老师指导学生采用拍手唱、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加深认知和情感。(五)平安童操内容分析:平安童

5、操中的“做一做”让孩子模拟妈妈怀孕的样子,走一走,做做操,体会妈妈孕育自己的辛苦,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贴一贴”让孩子贴出一家三口照片,说说父母和自己相似之处,感受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想一想”让孩子开始思考回报父母之爱。教学建议:创设情境,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模拟活动中,亲身体验感悟妈妈孕育自己的不易。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并用具体的行动感恩。四、平安童操与建议“平安童操”版块里有以下三项活动:1、“做一做”是实践活动。让孩子模拟妈妈怀孕的样子,走一走,做做操,体会妈妈孕育自己的辛苦,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建议让学生将书包背在胸前,并多装书(与孕妈妈的肚子大约相当的体积和容量),再

6、来感受,效果更好。2、“贴一贴”是交流活动。让孩子贴出一家三口照片,说说父母和自己相似之处,感受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同时,在这里注意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喜爱之情。3、“想一想”是拓展活动。让孩子开始思考回报父母之爱。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绘画或文字表达自己的对爸爸妈妈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感用拥抱、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等方式表达出来。五、教学资源链接32 身体里的“小乐队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的是人体的主要内脏器官,即心脏、肺、肠胃,让学生通过听不同内脏器官发出的声音来了解它们的位置、形态、功能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接触的知识少。这一课的教学对于他们来说,说难也

7、不难,他们虽然对于人体主要内脏器官说不出来,即使有的学生知道,但对于各内脏器官的功能以及各系统如何协调运动难以理解。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直观性强。教学中,我尽量避免过多的繁复的讲述,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做活动,让学生以看、做、说相结合,形象了解人体主要内脏器官的相关知识。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内脏器官,即心脏、肺、胃、小肠、大肠等,了解它们的名称、位置、形态、运动、发出的声音及生理功能。2、初步了解内脏器官的协调运动及其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感受人体结构的奇妙、和谐。3、引发学生关注身体里器官运动的声音,从正常的生命现象出发,激发学生对人体内脏器官的好奇和兴趣。教学重难点

8、:重点:初步认识心脏、肺、胃、小肠、大肠等人体内脏器官,了解它们的名称、位置、形态、运动、发出的声音及生理功能。难点:初步了解内脏器官的协调运动及其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感受人类生命体构成的奇妙、和谐。教学准备:1、“呼噜呼噜”、“咚咚咚咚”、“咕噜咕噜”的声音录音 2、人体主要内脏器官图纸3、听诊器 4、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结合多媒体课件学习,直观性强。2、组织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相结合。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播放“呼噜呼噜”、“咚咚咚咚”、“咕噜咕噜”的声音录音,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人体内什么器官发出的声音?2、你有什么办法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这节课,

9、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3、点题【设计理念】:上课开始,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人体内脏器官发出的这几种声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二、生命小问号1、观看课件插图,关注身体里的声音。引导学生边读文边看图,思考:从图中发现了什么?4(图中的学生正在进行内科体检,医生用来体检的是听诊器,医生通过听身体里的声音诊断人的内部器官是否健康。)2、活动一:(出示听诊器)谁愿意来党小医生?用听诊器听一听别人的心脏、肺上的声音。a.学生举手,跃跃欲试。b.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c.我们还有什么方法来感受心脏的跳动?3、同桌交流脉搏的跳动。老师教孩子们怎么摸脉搏,学生自己相互感受。【设计理念】:这一

10、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当小医生,听一听别人内脏器官发出的声音,学生积极、大胆,气氛活跃,兴趣浓厚。三、生命小秘密1、(课件出示:心脏、肺、肠胃的人体内脏器官构造图)a.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b.说一说它们在人体的什么位置?c.对照图片,摸一摸自己的心脏、肺、肠胃的位置。d.观看三幅图读文字,指导学生说一说:它们发出的声音和功能。2、身体里的器官协调运动,发出和谐的声音,表示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正常状态。观看插图,你看懂了什么?3、活动二:(心脏):a、做一做,运动一下, 听听心脏的“鼓声”。学生用手捂住心脏部位,感受心脏的运动;b、用拳头模仿,想象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感受心脏的运动;c、听老师介绍,

11、感受心脏对人体的重要作用。(肺): a.学生用双手按住肺部,进行深呼吸,感受肺部的运动。b.大口吸气、呼气,体会肺在呼吸时发出的声音c.介绍相关知识,理解呼吸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肠胃):a.肚子饿了时,听一听它的“音乐”b.(课件出示)宝宝喝水,人体消化系统动画图片,用红线标明所经过哪些器官,并想象消化系统中各器官的运动。【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深奥,课堂上尽量少说教,多做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心脏、肺的跳动来感知这些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出示消化系统设计的图片,形象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四、生命小智慧1、画一画在人体主要内脏器官图纸中身体的相应位置画出心脏、肺和胃。2

12、、说一说,找一找:a.同桌交流脉搏的跳动,数一数,一分钟大约跳动了多少下?b.教师计时,学生各自计数。c.交流3、唱一唱(出示“平安童谣”)心脏咚咚咚咚地跳,肠胃咕噜咕噜地叫;5肺里呼噜呼噜地响,身体乐队真呀真奇妙。a.边拍手边诵读b.齐读童谣五、拓展延伸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心脏、肺和肠胃呢?【设计理念】: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自己的脉搏,听一听心脏的跳动,让学生亲身实践,加深了对人体主要内脏器官的了解,在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了人体的秘密,并对生命奥秘的进一步了解与学习奠定了基础。板书设计:1、身体里的“小乐队”心脏 咚咚咚咚肺 呼噜呼噜肠胃 咕噜咕噜63.肚子里的

13、西瓜子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培养1、感受自然界其他生命的存在。2、激发对自然界里各种动植物的喜爱之情。(二)行为技能训练1、指导学生掌握简单的种植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3、爱护动植物的习惯培养。(三)知识经验积累1、初步了解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2、知道不同的动植物适宜生存的环境各有不同。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存在的其他生命,知道不同的动植物需要不同的生存环境。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里存在的各种动植物的喜爱之情,初步养成爱护动植物的习惯。三、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本课由 5 个模块构成。(一)引言内容分析:“课题引言”告诉孩子们,美丽多彩的植物和活泼

14、可爱的动物都和我们一样是有生命的,点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感受生命存在的其他形式。然后直接说出疑问:动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引发学生思考。教学建议:建议用看录像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动植物生长的秘密。(二)平安童话内容分析:平安童话讲了口水狼、萌小兔和淘气猴吃西瓜的故事。口水狼不小心吞下了西瓜子,大家都很担心西瓜子会在他肚子里发芽,想办法帮助口水狼。最后,山羊爷爷让大家不要担心。教学建议: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拼音和图片读懂平安童话。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西瓜子为什么不能在肚子里发芽呢?(三)平安导航内容分析:平安导航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跟着西瓜子去旅行,介绍了

15、西瓜子在胃、大肠、土地的不同感受,这里都不适合西瓜子生长,最后他来到土地上,终于可以发芽了;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生长需要的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了在寒冷的地方、炎热的地方、陆地和水里等不同的环境下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重点指导学生认识不同动植物需要不同的生存环境。教学建议:“平安导航”是学习交流活动。第一部分,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图,知道西瓜子在肚子里旅行的经历。教师在这里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胃里翻来滚去?为什么在大肠里又闷又黑?为什么看到土地很高兴?通过对比,了解植物的种子需要什么样的7生存环境。第二部分,除了教材中的动植物,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动物喜欢生活在寒冷的地方、炎热的地方、

16、陆地上、海洋和淡水里。(四)平安童谣内容分析:平安童谣主要用童趣的语言描写动植物生存在世界各地,他们都很重要,也都很可爱。教学建议:“平安童谣”是说唱活动,老师指导学生采用拍手读、配乐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加深认知和情感。(五)平安童操内容分析:平安童操有四个内容。“试一试”让孩子们体验种植西瓜子,照顾它直到发芽的经历。“猜一猜”让孩子们模仿喜爱的动物。“想一想”让孩子们开始思考,怎样对待不同的生命。“连一连”是将不同的动植物和他们的生存环境连起来。教学建议:教师可将平安童操的内容有机渗入教学过程之中,不需要按部就班逐一按顺序演练。“试一试”可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教师注意在课堂上提出清晰的要求,并注意课后的检查督促。四、平安演练与建议平安演练主要内容在平安童操这一模块,“平安童操”版块有以下四项活动:1、“试一试”是实践体验活动。让孩子自己试着种植一颗西瓜子,教师简单指导学生种植的方法:准备带土的花盆,将西瓜子埋在土壤的表层,浇透水。每天观察,保持土壤的湿润等。2、“猜一猜”是模仿体验活动。让孩子模仿喜爱的动物,在模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