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阅读,濡养孩子心灵的一剂良药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66542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随笔:阅读,濡养孩子心灵的一剂良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随笔:阅读,濡养孩子心灵的一剂良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随笔:阅读,濡养孩子心灵的一剂良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随笔:阅读,濡养孩子心灵的一剂良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随笔:阅读,濡养孩子心灵的一剂良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随笔:阅读,濡养孩子心灵的一剂良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随笔:阅读,濡养孩子心灵的一剂良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随笔:阅读,濡养孩子心灵的一剂良药教育随笔:阅读,濡养孩子心灵的一剂良药教育随笔:阅读,濡养孩子心灵的一剂良药有时候,跟家长打电话的时候,常听家长们说:“现在的孩子,教育不得,你还没说两句,他老虎脾气就上了”“根本没法沟通,说没两句,就关进房间里玩电脑。 ”近年,各地频现中小学生残忍杀害亲人还若无其事照常上学上网的消息怎么啦?现在的孩子怎么会变得如此冷漠无情呢?当然这与个人的性格、家庭的教育等分不开。但我以为,从某个层面上说,与现在的孩子缺乏阅读有很大关系。一个人,如果能经常性地静下心读一篇,那他绝不会是这样的。因为,经常性地静下心,他就会练得比较平静温和遇事不冲动;读书会把心灵荡涤得比较

2、纯净明朗豁达大度。换句话说,阅读,是濡养孩子心灵的一剂良方。也许有人会说,都什么时代了,还看书,看电视看视频不是同样可以学到东西吗?不可否认,通过电视电脑视频等确实能让人学到一些知识,但看电视电脑视频和阅读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人在看电视看视频和在读书时,参与活动的心理机制是不同的。电视、视频画面给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形象,留给人想象的空间很小,为了不错过电视、视频上的内容,人在看电视、视频时大脑主要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无须思考,也不能思考。况且电视、视频等还会有一些不健康的负面影响。而看书阅读是要沉浸到书籍的字中去,是要伴随思考才能把握与感受书中的情感与脉络的。濡养孩子的心灵,单靠看电

3、视、看视频是不行的,还要让他经常性地沉浸到书籍的字中去。读书能启智,读书能明理,读书还能修身养性。 “有书不读子孙愚。 ”自古以人们就认识到读书可以怡情益德,轻鄙读书就会走上无知和愚昧。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对世界的间接体验丰富、情感也更细腻敏感,其思维水平也会随之日益提高。长期不读书,人的精神田园就会变成一片光秃秃的荒漠。精神荒芜的人,他对人对事就比较冷漠,比较麻木,一旦做错了事情或者犯了错误,他不会去反思,更不会有羞愧感、罪恶感。因此,濡养心灵,就必须先学会阅读。那如何才能引导孩子学会阅读,进而濡养其心灵呢?首先:根据孩子的爱好,因势利导,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俗话说“小妞爱花,小子爱炮,各有所

4、好”,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爱好,我们可根据孩子的爱好引导他们看一些相关方面的故事书。喜欢旅游的,可以在带孩子出去前,让他先了解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常识等。本人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喜欢上历史地理的:在他一年级的暑假,我要到东曲阜开会,他很想跟着一起去,我说:“东在哪都不懂,去了要走丢了怎么办?”没想到他就整天对着墙上的中国地图看呀看,后干脆买了本中学生地图册给他看,结果,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对地理常识性知识的了解竟不亚于我这个科毕业的妈;二年级暑假,要带他去北京之前,他买了许多明清的历史书拼命啃,结果在明十三陵参观蜡像馆的时候,面对导游留下的一个个悬念,他竟不假思索对答如流,惊得在场

5、所有游客都一直为他鼓掌,后,他就自己网购书籍,杂志报纸名著等什么都读,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了。不必刻意要求,布置阅读任务,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孩子爱读书的兴趣在不经意间就被培养起了。反之,如果刻意要求他看书,他可能跟你唱对台戏偏不看。先把兴趣培养起,一切就好办。其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孩子,尤其是在他还比较小的时候,对父母的模仿还是比较多的,如果父母爱看书,孩子也会依样学着爱看书,就像我的小外甥,尽管还不识字,看我们看书,也爱在书房里翻书,虽然常常是将书本拿反了。如果父母整天在家打牌摸麻将,孩子耳濡目染,久而久之,自然也会是这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6、家长必须先带头。正像前几年杭州的西湖读书节活动中,有很多人曾说过的那样, “父母爱读书,孩子学习好。长辈爱读书,家庭有书香。 ”虽然,成绩和阅读不一定对等,至少,打小在书堆里打滚长大的孩子,一定不会是一个多坏的人。第三,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在阅读活动中,不同的人是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做父母的,不能强行要求孩子跟我们有一样的体会,正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听听孩子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然后对一些严重偏差的问题加以引导,而绝大多数情况,要尊重孩子个性化的阅读。有的家长总爱说“你错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都不懂啊?” 一句话,孩子所有的阅读

7、激情、兴趣等全都被打回去了。很多家长总爱说,我的孩子天生不爱看书。其实,不爱看书,并非天生,很多时候,就是家长在这样一个不经意间把那难得的一点阅读兴趣给打散了,尊重孩子的个性化阅读体会,呵护孩子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滋养孩子的心灵。最后,就是不能有太强的“功利性”心理。很多家长常常会说 “读这么多书,考试有没有用”,总强调“有没有用”就是一种“功利化”的心理,再说,读书的作用也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它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而不是今天出工,你就能有多少工钱那样,可以事先预见。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老师在他的阅读改变我们的一切一里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个人的智慧、思想、精神的成长是需要从阅读过程才能产生的”。只读考试要考的书,读书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长期把孩子限定在看教材范围内的书,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情感等一定会比较欠缺的。因此,引导孩子阅读,不能有太强烈的“功利性”心理,当然,如果正处在升学考试前夕,多读点学习方面的资料,那就该另当别论了。泰戈尔说:如果我小时候没有听过童话故事,没有读过一千零一夜和鲁滨孙漂流记 ,那么我眼前的世界就不会这么美好。阅读,是濡养孩子心灵的一剂良药,经常性引导孩子品读优美诗,孩子的心灵就会得到滋养,有一颗温润的心,也就能心平气和化解生活中所有的不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