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议论文三要素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65329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议论文三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议论文三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议论文三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议论文三要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议论文三要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议论文三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议论文三要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议论文三要素浅谈议论文三要素浅谈议论三要素潘 xx 教授的试论“议论三要素”之弊害一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即议论应当有什么样的知识的问题,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语程的知识系统,既需要宏观的思考,也需要微观的斟酌。 潘教授说:“议论的教学是语教育的最重要的部分,承载了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的重任。 ”这一论断是中肯的,思想是深刻的。语教育应当重视体。 一、逻辑学中的论证三要素 议论三要素的说法于逻辑学中的论证三要素:论题、论据、论证方式。 论证是推理的应用。论证的三要素对应于推理的三要素:前提、结论、推理形式。其中论题对应于推理的结论,论据对应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对应于推理形式。论证与推

2、理又有重要区别:第一,两者的思维进程不同,推理的思维方向是由前提到结论,而论证的思维方向是由论题到论据。第二,两者的逻辑重心不同,推理的逻辑重心在于推理形式的正确性(具体表现为演绎推理的有效性和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合理性),而论证的逻辑重心在于论题的真实性。 推理重在推理形式的有效性,一般不研究前提的真实性,这是由逻辑的本质决定的。因为逻辑是一种思维工具或理性工具,这种工具的本质意义在于推理的保真性,即保证从真实的前提得到真实的结论。凡是能够从真实前提得到真实结论的推理形式就是有效的。至于具体推理中的前提真实与否,逻辑管不了,只能由具体的学科决定。例如“金属是导电的,铁是金属,所以铁是导电的”

3、,这是一个有效的三段论推理,而“金属是导电的”和“铁是金属”这两个前提的真实与否,是由物理学决定的。对逻辑的要求,有些像人们对电脑的要求,一台电脑,如果能够保证在输入真实信息的情况下输出真实信息,就是合格的电脑,至于在操作时输入了错误信息而导致电脑输出错误信息,那是不能怪电脑的。逻辑推理的保真功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类之所以能够获得间接知识,主要是靠了逻辑推理的保真性。如果没有这种保真性,人们就无法相信间接的知识,而每个人耳闻目睹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具有保真作用的逻辑是人类长期思维实践最重要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成果。正是这种重要的保真功能,使得逻辑成为科学和民主的共同基石。 逻辑是正确思维的基本法

4、则。正确思维只靠逻辑是不够的,还需要辩证法。然而辩证思维也必须以逻辑为基础。 “失败是成功之母”是辩证思维,然而失败之所以能转化为成功,离不开对失败原因和成功条的逻辑分析。 论证重在论题的真实性,这是因为,论证的目的在于宣传真理和捍卫真理。论证就是以论据的真实性确定论题真实性的思维过程。有人认为论证不管论题是否真实,这是一种误解。论题的真实性必须靠论据支持。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有真实而充分的论据;二是论据要能支持论点,或者说论据与论题应当有逻辑联系,这就是论证方式。论题、论据、论证方式正是论证的三要素。 在论证的知识系统中,还有反驳。反驳是一种特殊的论证。如果说论证的目的在于确定某一命题的真

5、实性,那么,反驳就是确定某一命题的虚假性或不能成立。之所以说反驳是特殊的论证,是因为,确定了某一命题的虚假性,也就确定了与之相矛盾的命题的真实性。反驳的种类正是根据论证的三要素确定的:驳论题、驳论据、驳论证方式。驳论题就是直接确定对方论题的虚假性,驳论据是通过确定论据的虚假性确定论题的真实性值得怀疑,驳论证方式是通过揭示对方论据与论题之间缺乏逻辑联系确定论题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二、语程中的议论三要素 议论三要素是语程中的概念,指的是论点、论据、论证方式。有人把议论三要素说成“论点、论据、论证”,其中的“论证”是“论证方式”的省略。这样的省略容易引起误解,最好不用。议论三要素自论证的三要素。语程

6、理论的建构必须借助于相关学科的知识或研究成果。议论的理论当然要借助于逻辑学的相关知识。在接受论证三要素的时候, “论题”这一要素成了“论点”。 “论题”的说法,着眼于论题是一个命题:“论点”的说法,着眼于论点更接近于观点。对于学生说,“命题”是个陌生的术语,而“观点”则相对熟悉或易于接受。其实,“论点”与“论题”所指相同,都是指通过论证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命题。语程自成体系,长期以, “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要素的提法已经约定俗成。 议论三要素,表面上看是指向议论,其实,仍然是指向议论或论证的,因为一篇议论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论证过程。之所以叫“议论三要素”而不叫“议论三要素”,是因为论证本质上是

7、一个思维过程,不易把握,而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从另一方面说,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将三要素指向议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议论的能力。正如“记叙六要素”从本质上说其实是记叙六要素,之所以称为“记叙六要素”,也是因为记叙是一个实体, “记叙六要素”的说法有利于培养记叙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所谓要素,就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议论三要素就是构成议论的必要因素:没有论点,没有要表达的观点或主张,就失去了意义;没有论据,没有理由,便无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无法使人相信作者的论点:没有论证方式,论点和论据就失去了有机联系,就是几个单摆浮搁的命题或句子。要素并非事物的充分条,比如论点

8、,它只是议论的必要条而非充分条,当然不是有论点就成。事物的要素也并非优质事物的要素。议论的三要素也并非好议论的要素。正如具备小说三要素的小说并不一定是好小说。议论三要素本身不能作为衡量好议论和差议论的标准,但衡量好议论和差议论的标准却需要在三要素的基础上确立,那就是论证的规则:第一,论点必须明确。第二,一个论证过程只能有一个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展开,并非与中心论点并列的其他论点)。第三,论据应当真实。第四,论据的真实性不能通过论点的真实性确定。第五,论据与论点应当有逻辑联系。 诚然,议论三要素是静态的,但静态不能成为否定的理由。字典、词典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勾股定理是静态的,小说三要素也是静

9、态的。语程需要动态的知识,阅读和写作需要动态的知识,但静态的知识可以作为动态知识的基础。就议论的阅读而言,把握了议论的三要素,就把握了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其他因素,就可以简驭繁。就议论的写作而言,确定了论点,就确定了的中心,确定了论据就确定了的主要内容,确定了论证方式,就确定了的基本思路。 在语程中,议论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立论”和“驳论”的概念自逻辑学中的“论证”和“反驳”。 “议论三要素”首先是指向立论的,或者说,议论三要素本质上是立论的三要素。对于驳论而言,议论三要素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因为,驳论的进行或驳论的写作,要针对对方立论的三要素进行:或直接驳对方的论

10、点,或通过驳论据驳论点, 或通过驳论证方式驳论点。三、语程的知识系统需要充实和完善 议论三要素的知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并不一定是老掉牙、无用的知识。勾股定理、三段论等都是千百年的知识,人类并未因其时间长久而舍弃不用。 人类的知识总是不断发展的,错误的知识得到改正,陈旧的知识得到更新,肤浅的知识得到深化,粗陋的知识得到完善。语程的知识同样需要不断发展。 其实,语程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是很年轻的。也正因为如此,更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程改革十年,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深切感受到,语程标准缺失程内容已经成了语程改革深入和语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 议论的知识同样需要充实、调整和完善。比如关于论证方式和论

11、证方法的知识。论证方式指的是演绎、归纳、类比等。演绎论证、归纳论证、类比论证是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相对应的。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向是从一般到个别,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向是从个别到一般,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向是从个别到个别。语程应当接受逻辑学的知识,明确地提出“演绎”“归纳”“类比”的概念。没有这些概念,“论证方式”这一概念便没有明确的外延,学生对这一概念的把握就是空洞的。 论证方法是与论证方式不同的概念。语程还没有建立起关于论证方法的完善的知识系统。平常所说的“例证法”其实是归纳,属于论证方式的范畴。所谓“引证法”其实是引用。引用别人高水平的话可以增强的说服力,但别人的话并不能代替自己对论点的理

12、论分析,不能直接作为论点的论据。所谓“喻证法”其实是类比论证。语程应当引入逻辑学中关于论证方法的知识-论证方法有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直接论证是直接用论据确定论点的真实性。间接论证是通过确定与论点相关的其他命题的虚假性确定论点的真实性。间接论证可以分为反证法和选言证法。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论点相矛盾的论断的虚假性确定论点的真实性:求证 p,设非 p,因为 p 非假,所以 p真。选言证法是通过确定与论点相关的其他可能性论断的虚假性确定论点的真实性:求证 p,设 p 或者 q 或者 r,非 q 并且非 r,所以p。语程改革存在着盲目排斥逻辑的倾向,应当进行反思。2009 年教师节前夕,温总理到北京三十

13、五中调研时说:“我上学时最大的收获在于逻辑思维训练,至今受益不浅。 ”2011 年 6 月 l 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逻辑与素质教育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室主任传达了温家宝总理的批示:“我赞成逻辑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予以重视。 ” 潘 xx 先生提出了“论点要有发现性、新颖性、逼真性”的观点,这是很有见地的,语程应当接受这一思想。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其实正是在教学生如何发现新颖的论点。论点明确,属于语义学的范畴。论点逼真,同样属于语义学的范畴,是比论点明确更高层次的语义要求,体现了思维当求真的价值观念,也正是论证或议论的目的所在,与逻辑求真的价值观念一致。论点的发

14、现性或新颖性,属于语用学的范畴,是从社会化语境和具体话语语境出发的语用要求,即论证者或议论者为什么要提出某一论点的问题。我一直主张,语教育应当是母语的语用教育,语教学应当从语形、语义的层面上升到语用的层面,在议论的知识系统中增加“论点新颖”的要求,正体现了语用学的思想。从教学实践考虑, “论点逼真”和“论点新颖”的要求,对于解决“无谓议论”的问题有重要的价值。 与论点的新颖、逼真相比,议论三要素是更基础的东西,是议论最基础身勺规范。没有论点,也就无所谓论点的新颖逼真;没有论据和论证方式,论点的真便无以保证。因此,语程在接受“论点新颖”“论点逼真”思想的同时,不能取消议论三要素的知识。 潘教授提

15、到的“界定”“阐释”“分析”也都是有价值的,界定和阐释其实正是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也是使论点明确的具体方法。分析的方法则意义更大,从中心论点到分论点其实就是分析方法的运用,阐明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其实也是分析:分析事物的层次,分析事物的角度,分析事物的正面和反面,分析事物的过程,等等。分析不仅对议论有意义,对说明同样有意义,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在本质上就是分析。甚至叙事体的的阅读和写作也离不开分析。比如分析事情的角度,分析材料与主题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分析人物性格的发展脉络。分析有逻辑分析和辩证分析:分析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属于逻辑分析,分析事物的正面和反面、分析事物的过程属于辩证分析。分析方法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价值观念的形成、调整、提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 区别记叙中的记叙与议论中的记叙,也应当是议论的重要知识。人教版高中语必修教材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正是为了使学生把握议论中记叙的特点而编写的,这一内容反映了编者的真知灼见,这样的真知灼见于对教学实践的正确的经验总结和反思。该教材中举了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和卢锦燕德兰修女的例子,让学生在生动的事例中借鉴和模仿,这两个议论的例子也选得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